张培英[公元1922年-1991年]+像 云南普洱市宁洱县人物 张培英,女,云南宁洱县磨黑镇人。生前是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一名科研人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曾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 张培英生于磨黑,被当地群众称为“中国保尔”,解放前夕,张培英参加了地下革命工作,积极投入反美反蒋的爱国民主运动,入伍后,她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为一名军事医学战线的科学工作者。 张培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青少年工作者,全国和全军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全国自强模范。曾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3次荣立三等功,17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标兵。 张培英(1922-1991),女,云南宁洱县磨黑镇人,是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一名科研人员,也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曾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以下是对她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与革命启蒙 1922年11月6日,张培英出生在磨黑这个茶马古道上的“盐城”。1931年,她在磨黑小学读书,1937年秋,考入云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今普洱中学)女子初中班。在校期间,她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为其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3年,张培英进入云南大学预科班学习,次年考入云大医学院。在昆明读书期间,她亲身经历了那段黑暗却充满抗争的岁月。1945年12月,昆明发生了国民党军警和武装特务杀害爱国师生的“一二·一”惨案,张培英受学校派遣,不顾个人安危,身背药箱急速赶至西南联大为受伤同学包扎伤口。这次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也激发了她的革命斗志。 1946年7月,国民党特务暗杀了著名学者李公朴、闻一多教授。张培英不惧危险,动员一位老工人协助,为闻一多的遗体注射防腐剂,并和其他几位同学轮流守护遗体,以实际行动反抗国民党的暴行,彰显了正义与勇气。这些事件让张培英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她逐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48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同盟”(民青),并担任支部书记,正式踏上了革命道路。 投身军旅与科研事业 1949年12月,云南和平起义,国民党第8军和26军疯狂进攻昆明。张培英积极投入昆明保卫战,组织医疗队抢救伤员,因其英勇表现荣获“护校奖”。1950年,她怀着对党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云南军区后勤部卫生学校、第四军医学校、第三军医学校和第七军大学任教。她致力于为部队培养医疗卫生人员,将自己的医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为军队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58年,张培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调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她终于能够在更广阔的科研舞台上为国家效力,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期望能以科研成果为国防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意外致残与坚强抗争 1960年6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室突然发生煤气爆炸,顿时火光冲天,燃烧蔓延。张培英奋不顾身,冲进烈火浓烟中抢救仪器设备。在这场灾难中,她全身烧伤面达50%,其中44%为三度烧伤。此次重伤让她历经了7年之久的住院治疗,10个手指截除了9个,还并发了心脏病、胆结石、糖尿病、气管炎、关节炎等10余种疾病,最终被定为“一等残废军人”。 然而,张培英并没有被这巨大的灾难打倒。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她以坚强的毅力承受着剧痛,心中始终怀揣着对生活的希望和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的信念。她多次向党组织写报告请求工作,坚定地表示:“我不要职衔、待遇,更不要照顾,只要能工作,干什么都行。”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动容。 倾心青少年辅导工作 1968年,张培英出院后,组织根据她的身体情况,安排她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北京万寿路共11所中小学校外辅导员。从此,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青少年辅导工作中,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张培英在孩子们上学必经的路旁摆了一个书摊,并多次掏钱添置新书,让孩子们能够免费阅读。她还节衣缩食,出钱为中小学生建立青少年辅导站,用850元买了10套《少年文库》分赠万寿路附近中小学和少年之家。此外,她长期接济一位烈士的孩子,并先后为思茅地区“少年之家”等捐款3600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青少年的关爱。 为了掌握学生情况,张培英带着残疾的身躯,频繁访校访家,曾3次跌伤,导致肋骨、肩胛骨、腿骨骨折,但她从未退缩。有一位女学生和社会上的流氓鬼混,被父母赶出家门,张培英得知后,不仅劝说其父母,还走街串巷将人找回,甚至和她睡在一起,耐心地做思想教育工作,最终使这名失足女生走上了正轨,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工人。 每逢学校放假,张培英就会办起各种文化补习班、辅导站、高考复习班,后来还办了工艺班、计算机班。在她的悉心辅导和鼓励下,军事医学科学院职工子女的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都有了很大进步。自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制度以来,院内700名高中毕业生中,考入大学的有500多名,考入中专的有100多名,没有一人待业。1985年以来,参加辅导站活动的小学生中有五分之一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超过学校正常比例数的两倍。这些优异的成绩,凝聚着张培英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光辉落幕与精神传承 1991年6月29日,张培英应邀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召开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大会上作报告。报告过程中,她重病突发,当场昏厥,虽经送医院全力抢救,但最终还是于次日上午不幸逝世,享年69岁。 张培英逝世后,江泽民同志题词:“向张培英同志学习,把一切献给党”。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国家教育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人民和全军指战员广泛开展向张培英同志学习的活动。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青少年工作者,全国和全军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全国自强模范,曾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3次荣立三等功,17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标兵,她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向前。 张培英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她虽已离去,但她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