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刘仁

抗战英烈

刘仁

刘仁[抗战英烈] 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人物
刘仁,七星关区人,红军长征到陕北后,曾任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参谋长,1943年牺牲于华北抗日战场。
刘仁:七星关烽火中的抗战脊梁——从黔西北走出的铁血英雄

一、黔西北热土育少年:在苦难中萌发报国志(1910 - 1931)
1910年,刘仁出生于贵州毕节七星关区一个贫苦农家。七星关作为川滇黔交通要道,自古见证着战火与商贸的交织,这片土地孕育出的坚韧民风深深影响着刘仁的成长。幼年时期,他便跟随父母在陡峭的梯田中劳作,尝遍生活艰辛,却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每逢赶集日,他常蹲在书摊前翻看《三国演义》《精忠说岳》,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在他心中埋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

1925年,刘仁考入毕节县立中学。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欺凌的黑暗时期,校园内民主革命思潮涌动。他积极参与进步师生组织的读书会,接触到《新青年》《向导》等刊物,逐渐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蔓延至贵州,刘仁目睹进步教师被捕,悲愤之下在日记中写道:"豺狼当道,山河破碎,吾辈当执戈而起!"这段经历,让他的革命信念愈发坚定。

中学毕业后,刘仁因家境贫寒无法继续求学,转而在县城一家商行做学徒。工作之余,他常与志同道合的青年秘密聚会,传播革命思想。1930年,他参与组织毕节青年反帝大同盟,带领群众抵制日货,张贴标语揭露帝国主义罪行。这些早期斗争,为他积累了宝贵的革命经验,也引起了中共地下组织的关注。


二、奔赴抗日前线:从贵州山乡到华北战场(1931 - 1937)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的消息传来,刘仁义愤填膺。1932年,他毅然告别年迈的父母,徒步数百里抵达重庆,加入川军某部。在部队中,他刻苦训练,很快成为神枪手和战术骨干。1934年,刘仁随部队转战湖北,期间秘密接触到中共地下党员,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1936年,经战友介绍,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革命生涯的新篇章。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刘仁所在部队奉命开赴华北战场,参加了平汉线战役。在保定保卫战中,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他带领一个排坚守阵地三天三夜,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战斗中,他的左腿被弹片击中,仍坚持指挥作战,直到援军赶到才被抬下战场。此次战斗,刘仁因英勇表现被授予"抗日勇士"称号,伤愈后升任连长。


三、冀中平原显身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 - 1942)
1938年,刘仁响应党组织号召,随八路军120师挺进冀中平原,参与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冀中地区地势平坦,无险可守,面对日军频繁的"扫荡",刘仁创新提出"地道战+地雷战"的战术组合。他带领战士们与当地百姓一起,将地窖、院落、村落连接成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络,既能隐蔽作战,又可灵活转移。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刘仁率部负责破坏日军交通线。他带领战士们深夜出击,炸毁铁路桥3座,切断电话线数十公里,有效迟滞了日军的运输补给。在一次伏击战中,他巧妙设伏,全歼日军一个运输小队,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战后,日军在战报中称这支"神出鬼没的部队"为"冀中克星"。

除了军事斗争,刘仁还十分重视根据地建设。他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组织成立农会、妇救会、儿童团,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他常对战士们说:"老百姓是水,我们是鱼,只有鱼水情深,抗战才能胜利。"在他的努力下,冀中某县的抗日武装力量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上千人,成为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堡垒。


四、血洒唐河:生命定格在抗日战场(1942)
1942年,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发动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5月,刘仁率部在唐河沿岸阻击日军,掩护群众转移。面对装备精良、数倍于己的敌人,他沉着指挥,利用地形优势展开游击作战。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刘仁的部队成功转移群众3000余人,但自身也陷入日军重围。

在最后的突围战斗中,刘仁为保护重伤员,主动断后。他带领十几名战士坚守阵地,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子弹打光后,他挥舞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身上多处受伤仍浴血奋战。最终,因寡不敌众,刘仁不幸被日军刺刀刺穿腹部,壮烈牺牲,年仅32岁。战后,当地百姓含泪收敛他的遗体时,发现其手中仍紧握着染血的大刀,刀刃上还残留着敌人的皮肉。


五、精神永垂:从烈士故里到华夏大地的敬仰
刘仁牺牲的消息传回毕节,家乡人民悲痛万分。七星关区的乡亲们自发为他立碑,碑文写道:"从乌蒙到冀中,忠魂万里;以热血沃热土,浩气长存。"新中国成立后,刘仁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其事迹被收录进《中华英烈传》。

在冀中,当地政府在刘仁牺牲地修建了烈士陵园,每年清明,学生、军人和群众都会前来祭扫。他所创造的"地道战"战术,被写入军事教材,成为中国人民智慧抗敌的经典范例。在毕节,刘仁的故居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的事迹被编成戏曲、小说,在黔西北大地广为流传。

刘仁用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他的抗战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从黔西北的山乡少年到冀中平原的抗日英雄,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战精神的生动写照。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5 09:56
上一篇:陆宗棠下一篇:李锋刚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落马官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汉第三位皇帝
贵州省委原书记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委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
原河北省省委第一书记
河南省委书记
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原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
杰出的人民教育家
东源人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原甘肃省委书记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中华全国总工会原主席
冀东抗日民族英雄、烈士
原文化部副部长
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革命事业的无畏先驱
江苏籍烈士
抗日英雄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福建三大高僧
抗日英烈
革命烈士
河北籍抗日英烈
革命烈士
民国初期教育家
抗日英烈
民国十大汉奸之一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中国科学院院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广东省江城区籍烈士
革命烈士
广东省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红岩英烈,革命烈士
抗战英烈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