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明[公元1917年-2012年] 四川雅安市天全县人物 高月明,四川天全人,生于1917年1月,1935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红四方面军战士,一二九师、山西太行一分区通讯员,西康省革命残废军人学校内科医生,西康省商业厅医生,雅安市宝兴县灵关卫生所医生等职务。 高月明:从长征烽火中走来的医者 高月明,1917 年 1 月,诞生于四川天全这片土地。彼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艰难求生。高月明的家庭亦是贫苦不堪,一家人终年为地主辛勤劳作,却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系。年少的高月明,从未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未曾吃过一顿饱饭,在地主的残酷压迫下,度过了黯淡的童年。 1935 年,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这一年,高月明 18 岁。听闻在老家天全县始阳镇,有一家为红军制衣、修理军械的后勤工厂,进入工厂做工便能吃饱饭。怀着对温饱的渴望,高月明毅然走进了这家工厂,就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成为红军队伍中的一员。在后勤工厂的日子里,高月明感受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氛围。这里的工作强度不大,且能吃得饱饭,这让他深感自己跟对了队伍。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几个月后,红军开始长征,高月明也随部队踏上了这段艰苦卓绝的征程。出发时,油菜花正灿烂绽放,尽管高月明当时并不知晓具体月份,但心中满是上战场杀敌的热血与豪情。此时,红军卫生队人员短缺,高月明凭借自身努力,成为了一名卫生员。 接到出发命令的当天,部队从天全迅速出发,黄昏时分便抵达了夹金山脚下。天一黑,部队便开始翻越夹金山。由于未准备火把,夜色中,战士们彼此难以看清,只能凭借脚下踩在雪上发出的 “咕吱、咕吱” 声,摸索着前进。这单调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成为了行军的独特节奏,也稍稍驱散了一些行军的沉闷。经过一夜艰难攀爬,当他们终于到达山顶时,天色已然破晓。夹金山的恶劣环境,给战士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然而,这仅仅是长征途中艰难险阻的开始。 部队继续前行,到达甘肃天水时,战士们面临着新的困境。许多战友的鞋子早已破损不堪,有的甚至只能光着脚丫继续行军。而前进的道路上,有多条河流横亘在前,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临时架桥,且身后还有敌人的追兵,战士们只能咬着牙,淌水过河。这一带的河水碱质很重,多数战友的脚在过河后都裂开了一道道血口,每走一步,鲜血便顺着裂口淌出。高月明在为战友包扎伤口时,心中满是不忍,而实际上,他自己的双脚也同样裂开了大口子。只是因为双脚缠着的烂布被水浸湿,难以分辨是血水还是河水,那钻心的疼痛,只有他自己默默承受。在药品极度紧缺的情况下,高月明选择将珍贵的药品留给更需要的战友。 长征途中,战士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时常遭遇敌人的袭击。有一次,刚出草地,部队便遭遇了国军的伏兵。战斗瞬间打响,受伤的战士们陆续被担架抬下战场。高月明所在的卫生队迅速投入抢救工作。当时,有一名年仅 17 岁的小红军,大腿不幸受伤。当卫生队准备用碘酒为他消毒时,小红军却拒绝了,并向大家大发雷霆,坚持要求节省药品。无奈之下,卫生队只能用绷带为他进行了简单包扎。然而,当天晚上,这位坚强的小红军还是不幸牺牲了。这一夜,高月明满心悲痛,难以入眠,他的心中满是对战友的不舍,也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真正让高月明直面战场的战斗,发生在邯郸。他所在的四军十一师与高树勋任师长的国军骑兵师展开了激烈交火。高月明端着一杆 “歪脖子” 步枪,伏在菜地里,紧张地投入战斗。由于子弹匮乏,战士们兜里的子弹都是打胜仗后缴获而来的,每开一枪,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谨慎。就在高月明换子弹的瞬间,一颗机枪子弹迎面飞来,击中了他的腰部。那一刻,他只感觉像是突然遭受了一记闷棍,身体瞬间失去了知觉。看到鲜血不断涌出,他才意识到自己中弹了。战友们一边奋力掩护,一边迅速将他扶起,用担架将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曾经身为卫生员抢救伤员的高月明,此时自己却成为了伤员。正当他准备告诉卫生员自己不需要碘酒时,一阵剧痛袭来,他昏了过去。幸运的是,在战友们的全力救助下,高月明捡回了一条命,而腰部的伤疤,成为了这场战斗永远的印记,也时刻提醒着他那段生死与共的战斗岁月。 1936 年 10 月,历经无数艰难险阻,高月明随红四方面军成功抵达陕北。随后,他被调入红四军参谋处担任通信员。在新的岗位上,高月明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责任心,出色地完成了各项通信任务。之后,他又先后在一二九师、山西太行一分区担任通讯员,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任务多么危险,他都从未有过丝毫退缩。 抗日战争时期,高月明所在的部队频繁转战各地,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一次战斗中,部队遭到日军的突然袭击,形势万分危急。高月明作为通讯员,肩负着传递重要情报的重任。他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穿梭在战场上,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地形的熟悉,成功将情报送达目的地,为部队的战略部署提供了关键信息,为战斗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高月明继续在部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我军伤亡惨重,许多战士身负重伤。高月明所在的卫生队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面对大量的伤员和有限的医疗资源,高月明和战友们不辞辛劳,日夜奋战,尽最大努力挽救每一位战士的生命。他凭借着丰富的医疗经验和精湛的医术,成功救治了多名重伤员,为部队保存了有生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高月明因在战争年代的英勇表现和卓越贡献,被安置在华北的一所医院工作。在新的岗位上,他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然而,高月明始终心系家乡雅安。几调几移后,他毅然回到了故乡,在雅安市宝兴县的一所医院从事医务工作。此时的高月明,已过而立之年,在工作中,他结识了相伴一生的老伴,组建了幸福的家庭。结婚时,组织上为他们发放了一床被子,这份简单的礼物,却让高月明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在宝兴县工作期间,高月明致力于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当时的宝兴县医疗条件极为简陋,缺医少药的情况十分严重。高月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方面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医疗物资,另一方面亲自指导年轻医生学习医疗技术。他经常深入基层,为偏远山区的百姓送医送药。在一次前往偏远山村的义诊中,一位老人因长期患病,身体十分虚弱。高月明为老人仔细检查后,发现病情较为复杂,需要长期治疗。然而,老人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医疗费用。高月明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为老人购买了药品,并定期前往老人家中为他进行复查和治疗。在高月明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病情逐渐好转。像这样的事例,在高月明的从医生涯中数不胜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1977 年 5 月,高月明离职休养。尽管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依然心系医疗卫生事业和家乡的发展。他经常给年轻一代讲述长征故事和革命历史,希望他们能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他的讲述中,那些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生死与共的战友之情,仿佛就在眼前,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聆听者的心灵。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捐赠药品和生活用品,用自己的余热,继续为社会贡献着力量。 党和政府始终关怀着高月明的生活。每逢生日、节庆,总有领导和工作人员上门问候,让他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高月明喜欢到雨城区老干部局活动室与大家聊天,在这里,他与老友们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他常对老伴说,这辈子能有这样的待遇,足矣。然而,在高月明心中,始终有一份深深的怀念。当初在天全参加红军并一起长征的战友共有五十多个,而最终回到家乡的,却只有他一人。他时常想起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铭刻在他的心中。 2012 年 4 月 5 日,高月明在雅安逝世,享年 96 岁。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从一个饱受地主压迫的贫苦少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和医者,经历了长征的艰难险阻,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追求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奋勇前行。高月明虽然离开了,但他的名字和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雅安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