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
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像 河北邢台市宁晋县人物
张伯礼,男,1948年2月26日出生于天津,籍贯河北宁晋,中共党员,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国医大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首批);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张仲景国医大学(筹建)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张仲景实验室(筹)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张伯礼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出生于1948年2月26日,天津人,籍贯河北宁晋。以下是他的详细生平介绍:

早期经历
1964年,16岁的张伯礼考入天津市卫生学校。1968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天津市大港区一所卫生院当医生。在工作中,张伯礼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医疗实践,并和几位同学组成研究小组,在中医治疗急症、热症、血症等领域取得较好疗效。

1973年末至1976年初,他参加了天津市卫生局举办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79年,张伯礼以高分考取了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的首届硕士研究生。在天津中医学院,他不仅学习中医,还学习工程学、药理学、流体力学、统计学等跨学科知识。1982年,他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与成就
教学科研领域:1982年毕业后,张伯礼一边在医院坐诊坚持临床,一边留校任教,一边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80年代,他取得了一系列中医现代化研究成果,承担了高粘滞血症、中风病高危因素及先兆症、血管性痴呆的系统研究,制定了分型标准和诊治方案;创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机制等。1992年,张伯礼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开展了舌象色度学和舌底诊研究,还改进中药制剂及制备工艺,衍生出了中药胶囊、片剂、注射剂等多种剂型。“复方丹参制剂”等中成药以及疫情中广泛应用的“宣肺败毒颗粒”,均是他的研究成果。他还连续承担三项国家“973”项目,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的系统研究,创建了以组分配伍创制现代中药的新途径。
院校管理工作:1999年,张伯礼担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2002年,担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2006年,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2010年,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在担任院校领导期间,张伯礼提出了“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理念,倡导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注重临床技能训练。他主持制定了第一个《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开展中医学专业认证。还组织多国专家起草了《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并主持制定了中医核心课程体系,组织全球专家编写国际通用系列中医药教材。
抗击疫情贡献:2003年非典肆虐时,张伯礼挺身而出,迅速组建中医医疗队,担任中医治疗非典总指挥。他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非典患者,在控制病情恶化、改善症状、激素减停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2020年,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张伯礼率领“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中医院。他迅速果断采取措施,对疑似、发热、密接和确诊四类人进行分类管理、集中隔离,加上“中药漫灌”普遍服用中药,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率先提出中医承办方舱医院,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有效降低了转重率;重视康复治疗,建立了武汉中医医院康复门诊,组织编写了第一个《中西结合新冠肺炎康复指南》;积极探索中医药的理论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开展中医证候流调,明确了“湿毒疫”的证候特征,筛选了有效上市药物、研发“宣肺败毒颗粒”;向WHO及国际同行分享和介绍中医药抗疫经验数十场,组织捐赠中药及物品,开展中医药抗疫药物国际合作评价。2022年4月15日,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委派,张伯礼飞赴上海,担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上海工作组中医专家组组长,负责指导中医药诊疗和救治工作,主持制定了《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医药救治工作专家共识》等5个诊疗指南。
社会兼职与荣誉:张伯礼担任着众多社会职务,包括国务院医改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执委兼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等。他于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还获得了众多荣誉,如201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2017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2020年8月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2022年7月获授予“国医大师”称号等。

个人生活
张伯礼的儿子张磊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兼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执行院长。女儿张晗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2020年,在“武汉保卫战”中,张伯礼因劳累过度引发胆囊旧疾需要手术,他坚持自己签字不告诉家人;和儿子同在前线,他拒绝探望,让儿子先管好病人。

张伯礼在中医药领域耕耘数十载,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丰富的临床经验、出色的领导才能以及在抗疫等关键时刻的担当,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推动了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还让中医药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是中医药界的杰出代表和领军人物。
上一篇:李牧下一篇:王怀庆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晚清明将
原湖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
原重庆市委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落马官员
中国男导演
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科研巨匠・学术领航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级演员,节目主持人
中共锡盟党校校长
中国作家
中国内地一级男演员
中央电视台原主持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明朝首辅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北宋大臣、将领
少林寺的第二任住持
宋朝女词人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