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希蕴[宋][宋朝女词人] 河北邢台市宁晋县人物 曹希蕴,世人又称曹仙姑,生卒年不详,是北宋时期声名远扬的女冠。她字希蕴,身为女道士,以“曹仙姑”之名广为人知。后来宋徽宗御赐其名为道冲,还下诏加号“清虚文逸大师”“道真仁静先生”。曹希蕴是赵州宁晋(今河北邢台宁晋)人,为北宋大臣曹利用的族孙,《宋史·艺文志》中记载有她的《诗歌后集》二卷,大文豪苏轼也曾对其诗作赞叹不已。自20世纪30年代陈撄宁先生撰写《〈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后,曹仙姑的名号在道教研究者与气功爱好者群体中变得广为人知。 曹希蕴著述颇丰,有《文逸曹仙姑大道歌》(即《灵源大道歌》)流传于世,还著有《老子注》《阴符经注》《西升经注》以及《曹希蕴歌诗集》等,在道教经典阐释与文学创作领域都留下了深刻印记。 据史料记载,曹希蕴原名希蕴,字冲之,后得宋徽宗赐名道冲。其族祖曹利用在宋初官至枢密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被封为魏国公。曹利用是邢台宁晋人,因出使契丹议和有功,获宋真宗赏赐,在都城普惠坊得赐宅第。曹希蕴自幼天赋异禀,牙牙学语时便能识字解意,五岁便能赋诗作文。到十五岁时,已博览古今典籍,过目不忘。她认为无论居家还是处世,皆如身处樊笼,因而不愿嫁人,毅然离家求道。二十一岁时,她隐居于少室山玉华峰,潜心修炼导引吐纳之术长达十余年。修炼期间,她追求极致的超然,不携带衣粮,却总有他人主动供给,仿佛有神明相助。家人四处寻找,她总能巧妙躲避。齐人张公谏议察觉她的不凡,将她度为女冠。此后,她前往青州远游观,拜张几真为师。为求受箓,因无钱财,她便游历四方,在集市上售卖文章,期望能遇见得道高人。后来,她在阁皂山受箓,自此,“曹仙姑”的名号开始在四方传播。 曹希蕴天性洒脱,不受世俗拘束,这种性格致使外界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她始终不为所动,宠辱不惊。她有时会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将所思所想融入诗词文章。晚年,她来到京师,隐居在阊阖门的咸宁坊。遇到贫困求助之人,她会赠诗相授,让对方通过售卖诗作维持生计。都城百姓纷纷前来馈赠,但大多被她婉拒,实在无法推辞的,她也会转赠他人。宋徽宗曾想为她修建宫观,她多次推辞无果,最终只接受了几间房屋,建成楼阁用以供奉三清。宋徽宗下诏封她为“清虚文逸大师”,后又赐号“道真仁静先生”,还在其隐居处旁建造保庆泰宁宫。然而,宫观尚未竣工,曹希蕴便尸解仙去,葬于开封县新里乡,宋徽宗赐号“希元观妙先生”。曹希蕴不仅精通书画、历数、杂技,更擅长文辞创作。她离世后,宋徽宗下令收集其所有作品,藏于玉清和阳宫,自此流传于民间的作品寥寥无几,而她生平的传奇事迹,更是难以一一列举。 她的词作有《踏莎行·解遣愁人》《西江月·零落不因春雨》等,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