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粹庭[公元1905年-1966年,现代豫剧之父 豫剧现代化进程的奠基者与开拓者] 樊粹庭 ,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豫剧作家、改革家和教育家,被称为“现代豫剧之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委员会常委、西安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等职务。192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文科硕士学位。因酷爱京剧,在校期间组建国剧(京剧)队,自任队长,并粉墨登场。1934年创办豫声剧院,自任院长、编剧和导演,并与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共同改革豫剧的表演、音乐、服装及化妆。1935年开始编写剧本,在20余年中创作、改编剧本58部,他的多数剧作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手法新颖,思想内容比较健康、进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樊粹庭(1905~1966),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是著名豫剧作家、改革家和教育家,被称为“现代豫剧之父”。他为豫剧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是豫剧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以下是对其生平的详细介绍: ### 求学与早期经历 1905年2月4日,樊粹庭出生于驻马店关王庙乡潘庄村。1919年,他离家到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就读,在此期间,不顾父亲训斥和老师劝阻,与几位喜爱文艺的同学组建起国剧(京剧)队,自任队长。课余时间组织排练,节假日搭台演出,曾扮演《赵氏孤儿》的程婴以及《女起解》中的崇公道。还在冯玉祥成立的河南农村训练处艺术股兼职教授过一年多戏剧课。 1923年,樊粹庭从中州大学本科教育系毕业。1927年,他开始攻读文科硕士学位。1929年,樊粹庭毕业于河南大学,获得文科硕士学位。随后,应邀在河南民众师范学院担任戏剧课教师。1930年,又兼任河南省教育厅社会教育推广部主任。 ### 豫剧改革之路 - **创办豫声剧院**:1934年,河南省教育厅接受樊粹庭关于“破除陈规,改良豫剧”的建议,成立豫声剧院,樊粹庭出任院长、编剧和导演。他广纳四方名演员,废除各种陈规旧俗,制订新的舞台纪律。为学习先进经验,他亲赴西安观看陕西易俗社演出,将《三回头》《柜中缘》等几十个秦腔折子戏移植成豫剧,轰动开封。 - **与陈素真合作改革豫剧**:1935年2月,豫声剧院开张,樊粹庭邀请了被誉为河南梅兰芳的陈素真及刘朝福、张子林等一批演员。他借鉴京剧、话剧经验,对剧场管理、戏班管理和剧目演出排练等进行改革,废除戏班陈规陋习。还请来京剧票友贾荫堂为演员教授武功,吸收青年演员,使豫声剧院汇集了一大批优秀艺术家。从1935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为陈素真量身打造出《柳绿云》《凌云志》《三拂袖》《涤耻血》《霄壤恨》《女贞花》等数十个以反封建、反邪恶、反汉奸为主题的大本戏。其中《涤耻血》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京剧名家程砚秋看后激动拜访,并将剧本带回北平。 ### 战乱中的坚守与创作 - **狮吼剧团成立与抗战宣传**:1938年,因时局动乱,樊粹庭将豫声剧院改名为狮吼剧团,取“醒狮猛吼”之意,以旅行演出方式宣传抗战,激发群众爱国热情。剧团辗转至西安,期间经历诸多困难,几濒停顿。开封沦陷后,狮吼剧团停演,樊粹庭带着陈素真等十个演员逃往南阳马山口,住在破庙里,召集旧部,继续编戏、排戏和流动演出。此时他满怀抗日激情,创作出《克敌荣归》《好妻子》《巾帼侠》等以反映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剧本。 - **创办狮吼儿童剧团**:1942年,樊粹庭招收一些豫籍难童,聘京剧演员韩盛岫为教练,以科班方式办起狮吼儿童剧团,在贫民窟中坚持训练,恢复演出。其后数年间,训练与演出并行,所演剧目大多由樊粹庭编导,在表演、音乐、服装、化妆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演出以武戏著称,形成严整蓬勃的舞台作风和独特艺术风格。解放战争时期,他又从河南逃荒流落西安的难民子弟中招收50多名儿童,继续培养,同时编写和改编出《梦香屏》《歼毒记》《雷峰塔》等30多本适合儿童演出的优秀剧目。到西安解放前夕,狮吼儿童剧团已誉满西安、驰名西北。然而,樊粹庭却因剧词“攻击政府”,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钟楼地下监牢,后经中共地下工作者营救才出狱。 ### 新中国成立后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樊粹庭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创作,先后创作了《一斤粮票》《再生铁》《法网难逃》《吕四娘》《杨柳村》《奶头山》等反映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和土地改革运动的优秀剧本。 1953年,他率团参加赴朝演出,受到彭德怀、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1955年,樊粹庭去北京编剧讲习班进修,之后编写了《王佐断臂》《杨满堂》《雷振海征北》《水工郑国》等优秀剧目。其中《王佐断臂》在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中,剧本改编、演出、导演均荣获一等奖。 这一时期,他还担任西安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政协西安市第二届委员会常委,同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等职,积极参与戏剧界相关事务,为豫剧及戏剧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 晚年遭遇与离世 “文化大革命”前夕,传统戏被迫停演,樊粹庭被斥为“右倾落后”“单纯业务观点严重”,被迫离开剧团赋闲家居。 1966年1月1日,樊粹庭因冠心病发作与世长辞,享年60岁。他一生创作、改编剧本58部。这些剧本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手法新颖,思想内容健康、进步,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后被结成《樊戏集》出版。 ### 艺术成就与影响 樊粹庭是豫剧现代化进程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他对豫剧的改革涵盖表演、音乐、服装、化妆、剧场管理等多个方面,使豫剧从较为粗糙的民间艺术逐渐向更加规范、精致的现代戏曲形式转变。 他创作的众多剧目,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新颖的艺术手法,提升了豫剧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价值,为豫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剧作关注现实,反映时代精神,起到了教育民众、启迪思想的作用。 此外,他创办的狮吼剧团和狮吼儿童剧团,培养了一大批豫剧人才,为豫剧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狮吼剧团独特的艺术风格对豫剧流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在豫剧界有着深远的意义。樊粹庭以其卓越的贡献,被尊称为“现代豫剧之父”,他的名字和成就永远铭刻在豫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