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嫣

明熹宗朱由校原配皇后

张嫣

张嫣[明][公元1606年-1644年,明熹宗朱由校原配皇后]+像 河南开封市祥符区人物
张嫣,字祖娥,小名宝珠,明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太康伯张国纪之女,明熹宗懿安皇后。 
张嫣于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被册封为皇后,时年十五岁。张嫣虽年少,却深明大义,屡次劝谏熹宗远离奸佞,由此遭客氏、魏忠贤忌恨。但由于熹宗与皇后夫妻情笃,所以张嫣的地位并未受影响。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病危,张嫣力主传位信王,为崇祯帝继位扫清障碍。思宗朱由检登基后,上尊号曰“懿安皇后”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张嫣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享年三十八岁。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帝命人将张嫣和明熹宗合葬德陵。
张嫣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是明天启元年(1621年)从全国初选的五千名美女中,连过“八关”选出的第一美女。张嫣还通史书,很有皇后风范,与春秋时期的夏姬、魏文帝皇后甄氏、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隋炀帝皇后萧氏并称中国古代五大艳后。
### 张嫣[明][公元1606年-1644年]:明熹宗皇后,开封祥符的贞烈贤后

张嫣(1606年-1644年),字祖娥,小字宝珠,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今开封市祥符区)人,明熹宗朱由校的原配皇后。她出身官宦世家,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教育,以贤德、聪慧、刚烈闻名于世。在明末宦官专权、朝政混乱的黑暗时期,张嫣以皇后之尊坚守正道,多次劝谏熹宗、弹劾权奸,成为乱世中一股清流。其生平跨越明末天启、崇祯两朝,见证了王朝的衰落与覆灭,最终以殉国之举彰显了忠贞气节,被后世赞为“明代贤后”。


#### 一、出身与选秀:祥符才女入主中宫

张嫣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祖籍开封府祥符县。其父张国纪,曾任锦衣卫千户,后因女儿成为皇后,累封太康伯,为人正直,不附权贵,这一家庭背景对张嫣的性格塑造影响深远。张嫣自幼聪慧过人,不仅饱读诗书,熟悉经史,更以“端丽娴静”著称,兼具北方女子的刚毅与中原文化熏陶的温婉。史载她“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既有容貌之盛,更有过人的胆识与见识。

天启元年(1621年),16岁的张嫣参与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后选秀。当时熹宗刚即位,朝政由东林党与宦官势力角力把控,选秀过程亦暗藏政治博弈。据《明史》记载,此次选秀历经“八关”筛选,从全国五千余名秀女中层层淘汰,张嫣凭借“德容兼具”脱颖而出。在最终环节,熹宗生母王太后(孝和太后)亲自主持,见张嫣“举止端庄,言辞得体”,且对时政有独到见解(如谈及“民生疾苦当恤”),遂力主立其为后。同年四月,张嫣正式册封为皇后,入主坤宁宫,成为明朝历史上少有的出身中原、兼具才德的皇后。

入主中宫后,张嫣并未沉溺于后宫享乐,而是以“母仪天下”为己任。她整顿坤宁宫规制,革除奢靡之风,亲自带头缩减用度,将节省的银两用于救济灾民;同时严格约束宫女宦官,禁止后宫干政,试图以自身行动扭转明末后宫风气。


#### 二、天启朝的抗争:与魏忠贤集团的生死较量

明熹宗朱由校是历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沉迷于木工技艺,对朝政漠不关心,导致宦官魏忠贤与乳母客氏专权,形成“阉党”集团,祸乱朝纲。张嫣对此深恶痛绝,成为后宫中唯一敢于公开反对魏、客二人的力量。

**1. 怒斥客氏,揭露其恶行**  
客氏是熹宗的乳母,凭借皇帝的纵容,在后宫作威作福,甚至迫害怀孕的妃嫔,妄图垄断皇嗣。张嫣多次在熹宗面前直言客氏“骄纵逾制,干预宫政”,并列举其迫害宫人、克扣份例的罪状。一次,客氏在坤宁宫赴宴时故意迟到,且态度傲慢,张嫣当即斥责其“无尊卑之礼”,下令杖责其随侍宫女以儆效尤,由此与客氏结下深仇。客氏怀恨在心,多次在熹宗面前诋毁张嫣,称其“善妒成性,干预外政”,但熹宗虽昏庸,对张嫣仍有敬重,未加追究。

**2. 智斗魏忠贤,保护忠良**  
魏忠贤凭借熹宗的信任,掌控东厂、锦衣卫,大肆迫害东林党人及正直官员。张嫣多次劝谏熹宗“亲贤臣,远小人”,并秘密保护受迫害的官员家属。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诬陷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人“受贿谋反”,张嫣在熹宗批阅奏折时,故意提及“杨涟乃先帝重臣,素有清名,恐遭诬陷”,虽未能改变熹宗的决定,却为杨涟等人争取了缓冲时间,使其家人得以保全。

此外,张嫣还曾试图揭露魏忠贤的野心。据《明史·后妃传》记载,她曾趁熹宗临幸坤宁宫时,拿出一本《赵高传》,暗示魏忠贤乃“当代赵高”,劝熹宗警惕宦官专权。魏忠贤得知后,对张嫣恨之入骨,多次设计陷害。天启三年,张嫣怀孕,魏忠贤与客氏暗中指使宫女在其起居饮食中动手脚,导致张嫣流产,且此后再未生育,这成为她一生的痛。


#### 三、拥立崇祯:乱世中的定鼎之举

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因沉迷木工、荒淫无度,年仅23岁便病重。此时魏忠贤集团企图趁机拥立傀儡皇帝,掌控朝政,明朝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张嫣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与决断力。

熹宗临终前,魏忠贤曾试图说服其“传位给侄子朱由崧”(以便操控),并暗中安排党羽控制宫门。张嫣得知后,冒着生命危险闯入熹宗病榻前,哭谏道:“陛下若崩,国祚堪忧,当立亲弟信王朱由检,以固社稷!”她历数朱由检“贤明仁厚,素有贤名”,且为熹宗唯一在世的弟弟,符合“兄终弟及”的祖制。熹宗在弥留之际被说服,最终召信王朱由检入宫,遗命传位。

朱由检(即崇祯帝)入宫时,魏忠贤党羽密布,气氛紧张。张嫣亲自在宫门口迎接,低声嘱咐朱由检:“勿食宫中饮食,自带干粮”,并暗中安排心腹宦官护送其周全。登基大典上,张嫣以“皇嫂”身份主持仪式,当众宣告熹宗遗诏,稳定了朝局,挫败了魏忠贤的篡位阴谋。崇祯帝即位后,尊称张嫣为“懿安皇后”,居慈庆宫,对其极为敬重,凡事多有请教。


#### 四、崇祯朝的坚守:贤后风范与末世悲歌

崇祯帝即位后,虽锐意改革,铲除阉党(魏忠贤于1627年底自缢),但明末积弊已深,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清)入侵,王朝大厦将倾。张嫣虽退居后宫,却始终心系国事,以“懿安皇后”的身份发挥着独特作用。

她多次劝谏崇祯帝“亲贤远佞,体恤民生”,反对崇祯帝因急于求成而频繁更换大臣、滥杀忠良。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因“通敌”罪名被下狱,张嫣曾向崇祯进言:“袁崇焕守辽东十余年,虽有过,然功不可没,望陛下慎察”,虽未能改变结局,却体现了她对国事的关切。此外,她还以自己的俸禄资助灾民,在河南遭受水患时(其故乡祥符亦受灾),主动捐出宫中财物,派人运回开封救济乡亲,展现了对桑梓的深情。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崇祯帝深知亡国在即,派人去向张嫣通报:“贼兵已入,皇后可自决。”张嫣此时已58岁,她平静地对来使说:“吾乃大明皇后,岂能受辱于贼寇?”随后整理好皇后朝服,自缢于慈庆宫,以身殉国。

关于张嫣的结局,史料记载略有差异:《明史》称其“自缢而死”;《甲申传信录》则记载她“投井自尽,被宫女救起后,为李自成部将所获,不屈而死”。但无论细节如何,其“殉国守节”的结局一致,彰显了对大明王朝的忠贞。


#### 五、后世评价与历史地位

张嫣的一生,以“贤德、刚烈、忠贞”著称,在明末乱世中宛如一盏明灯。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评价她:“明之亡也,内有阉宦之祸,外有流寇之扰,然懿安皇后于天启、崇祯两朝,砥柱中流,功不可没。”她出身祥符,却以皇后之身影响了明末两朝的命运,其事迹被载入《明史·后妃传》,与东汉明德皇后、唐太宗长孙皇后并称“三代贤后”。

在故乡开封,张嫣的故事至今流传。祥符区民间曾建有“懿安祠”,纪念这位从本地走出的皇后。其“拒阉党、护忠良、殉国难”的事迹,成为中原文化中“忠贞气节”的象征。现代历史学家蔡东藩在《明史演义》中赞道:“张后之贤,远迈前代,熹宗有妇,而不能用,明朝之所以亡也。然其殉国之举,足以光史册矣。”

张嫣的一生,是明末历史的缩影:她见证了阉党乱政的黑暗,参与了王朝更替的博弈,最终在末世中以死明志。其生平不仅展现了一位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智慧与勇气,更彰显了中原儿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气节,成为后世铭记的“开封贤后”典范。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6 15:01
上一篇:王玉真下一篇:神秀
明清小说四大家
明朝开国功臣
明朝开国皇帝
明朝官员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明朝第四位皇帝
明朝第三位皇帝
泗阳人物
孝勇双全
明朝第二位皇帝
明朝开国六王,名将,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西汉开国智囊
战国谋略大师,连横破局者
中国哲学史家
民国十大才女
著名爱国将领
沈氏八龙
明熹宗朱由校原配皇后
明代官员
明朝首辅
明熹宗朱由校原配皇后
明熹宗朱由校原配皇后
祥符区人物
明朝靖难名将
明朝将领、勋戚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