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允升[宋][公元983年-1035年,宋朝宗师大臣]: 河南省开封市人物 赵允升,本名赵元中,字吉先,东京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宗室、大臣,宋太宗赵炅之孙,魏恭宪王赵元佐长子。 早年养于太后的明德宫,太后亲抚视之。及魏王疾,方出外第。至道三年四月,赐名允中,授右监门卫将军。咸平三年十一月,改今名。四迁右羽林军。天禧二年,进蔡州团练使。仁宗即位,进齐州防御使。天圣三年五月,进澶州观察使,封延安郡公。八年九月,进武宁军节度观察留后。十年五月,进安德军节度使。明道元年十二月,改建雄军。二年十二月,改安国军。景祐元年正月卒,赠太尉,谥曰懿恭。英宗即位,赠太师。 赵允升(983年-1035年),字吉先,东京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他是宋朝宗室大臣,宋太宗赵炅之孙,汉恭宪王赵元佐长子。其一生经历了北宋前期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在宗室中拥有较高地位,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 幼年养于宫中 赵允升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他自幼便有着特殊的成长经历,刚断奶时,就被宋太宗的皇后明德太后李氏接到宫中抚养。明德太后对他十分关爱,亲自照料看护,给予了他悉心的呵护,在宫中度过了一段相对安稳且备受宠爱的童年时光。 然而,这种生活在他父亲赵元佐患病后发生了改变。赵元佐是宋太宗的长子,原本深受太宗喜爱,曾被视为皇位的有力继承人,但后来因替叔叔赵廷美抱打不平,得罪了宋太宗,导致精神失常。父亲患病后,赵允升便离开宫中,回到自己的府邸,结束了在宫中的生活,开始面对家族变故带来的影响。 ### 受封官职与爵位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去世,其同父同母的弟弟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真宗对这位侄子较为关照,赐他名为“元中”,并授予他右监门卫将军的官职。咸平三年(1000年)十一月,又将其名字改为“允升”。此后,赵允升开始了在仕途上的逐步升迁。 赵允升凭借着宗室身份,加上真宗的眷顾,其官职不断得到提升。他先后升迁至右羽林军。天禧二年(1018年),进升为蔡州团练使。在这一时期,虽然他可能没有参与到一些重大的政治事务中,但凭借着宗室的尊贵身份和不断提升的官职,在朝廷中逐渐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宋仁宗即位后,继续对宗室成员进行加封,赵允升也因此受益。他被进封为齐州防御使。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五月,进一步进升为澶州观察使,并被封延安郡公。天圣八年(1030年)九月,又进升为武宁军节度观察留后,相当于代理武宁军节度使。天圣十年(1032年)五月,再进升为安德军节度使。此后,他还曾先后担任建雄军节度使、安国军节度使等职,其仕途可谓顺风顺水,在宗室子弟中地位颇高。 ### 晚年及去世 赵允升在仕途上一路顺遂,历经多任节度使,在地方和朝廷中都有着较高的威望。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赵允升去世,结束了他波澜不惊但又尊贵荣耀的一生。 他去世后,朝廷给予了他很高的礼遇,追赠为太尉、平阳郡王,谥号为“懿恭”。这不仅是对他宗室身份的尊崇,也是对他一生经历和地位的认可。到英宗即位后,又进一步追赠他为太师,可见赵宋朝廷对他及其家族的重视,其身后殊荣尽显。 ### 家族成员与影响 赵允升家族背景显赫,父亲赵元佐是宋太宗长子,虽然经历坎坷,但在宗室中仍有一定地位。母亲相关史料记载较少,但作为汉恭宪王夫人,在王府中也有着相应的身份和地位。 赵允升自己育有多个儿子,其中较为知名的有赵宗礼、赵宗旦、赵宗悌、赵宗惠等。这些儿子们凭借着家族的荫庇,也在宋朝的宗室体系中有着各自的发展,继续维持着家族的荣耀。例如,赵宗惠后来也在宗室中占据了一定位置,其后代也延续着赵氏宗室的血脉,在北宋的政治和社会舞台上有着或深或浅的印记。 赵允升所在的宗室分支,是宋太宗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作为宋太宗的孙子,在宗室中起到了一定的表率作用,其平稳顺遂的一生,也为家族成员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在北宋前期相对和平稳定的政治局势下,像赵允升这样的宗室成员,虽然大多没有直接参与到核心政治事务中,但他们凭借着皇室血脉,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赵宋王朝宗室的团结和稳定,对于巩固宋朝的统治根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赵允升的一生,是北宋前期宗室成员生活的一个典型写照。他自幼得益于皇室身份,受到太后抚养,长大后又在朝廷的恩荫下不断升迁,享受着荣华富贵。他没有经历太多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也未在历史上留下诸多波澜壮阔的事迹,但他作为宗室的重要一员,见证了北宋前期从宋太宗到宋仁宗时期的政治变迁,其家族的兴衰荣辱也与北宋王朝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