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攻[公元1921年-1983年] 河南焦作市修武人物 范攻,原名范承廉,修武县周流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干事、连指导员、营长、工兵营教导员、团参谋长、团政治部副主任、铁道兵团政委、铁道兵十一师后勤部政委、铁道兵后勤部驻华东办事处副政委等。 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福建前线反对国民党军窜犯及援越抗美等战争、战役。 在朝鲜战场上,他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工程兵四团政治部副主任。当时,美国凭借他的空中优势,几乎每天都狂轰滥炸北朝鲜后方的交通运输线。1953年初,一座桥梁被美机炸毁,上级要求在8小时内修复。当时范攻正发高烧,团-要他安心休息.但在抢修中,却发现他又挥汗和战士们一起抬木料,指战员们深受感动,拼搏奋战,提前完成了抢修任务。 1962年,范攻任铁道兵第十一师后勤部政委,当时国民党妄图窜犯大陆,福建前线战斗激烈。范攻日夜深入基层,在汽车营进行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鼓舞指战员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冒着敌机轰炸,连续数昼夜行车,把大批弹药运到前沿阵地,保证了炮战的胜利,受到福州军区前线指挥部的嘉奖。 在越南战场上,身先士卒,带领战士安心工作,为援越抗美战争的最后胜利出了积极的贡献。 范攻一心为革命,公而忘私,为人忠厚,艰苦朴素,不计名利,不搞特殊。在越南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每晚必帮助警卫员沈华学习一小时文化,视之如亲子。他担任团级政委长达10余年之久,尽管工作单位多次调动,驻防地方频繁更换,职级却长期没有提升。然而他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热爱本职工作,胜利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范攻:戎马半生 赤胆忠心 范攻,原名范承廉,1921 年出生于河南焦作市修武县周流村。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毅然投身革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在纷飞战火与建设浪潮中,书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 。 投身革命,崭露头角 1938 年,年仅 17 岁的范攻,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革命工作。彼时的中国,正遭受着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范攻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暴行径,心中救国救民的信念愈发坚定。刚投身革命队伍,他从基层干事做起,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智慧,迅速崭露头角。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不断磨砺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 1940 年,对于范攻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刻起,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将党的事业视为自己毕生的追求。此后,他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转战多地,先后担任连指导员、营长等职务,每到一处,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积极组织和参与战斗,为抗击日军、保卫祖国的山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战火淬炼,功勋卓著 范攻的革命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战火中度过。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进军西藏、抗美援朝、福建前线反对国民党军窜犯及援越抗美等一系列重大战争,每一场战斗都考验着他的意志与勇气。 在抗日战争时期,范攻随部队深入敌后,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带领战士们巧妙地与日军周旋,多次成功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和补给站,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范攻所在部队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他冲锋在前,不畏艰险,带领战士们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殊死搏斗。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遭遇了敌人的顽强抵抗,形势十分危急。范攻沉着冷静,迅速分析战场形势,制定出了一套有效的作战方案。他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发起冲锋,经过数小时的激战,终于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50 年,范攻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进军西藏的行动。西藏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恶劣,行军条件极为艰苦。但范攻和他的战友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穿越了茫茫雪山和无人区,为解放西藏、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 年 10 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范攻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在朝鲜战场上,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工程兵四团政治部副主任。当时,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空中优势,对北朝鲜后方的交通运输线进行狂轰滥炸,给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带来了极大困难。1953 年初,一座重要桥梁被美机炸毁,上级要求部队在 8 小时内完成修复任务。此时的范攻正发着高烧,但他得知消息后,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毅然来到抢修现场。他与战士们一起抬木料、搬石头,奋战在抢修一线。在他的鼓舞下,指战员们士气大振,经过拼搏奋战,最终提前完成了抢修任务,保障了交通运输线的畅通。 1962 年,国民党妄图窜犯大陆,福建前线战斗激烈。时任铁道兵第十一师后勤部政委的范攻,日夜深入基层,在汽车营开展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他深知后勤保障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为了鼓舞指战员的士气,他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在他的努力下,指战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冒着敌机的轰炸,连续数昼夜行车,将大批弹药及时运送到前沿阵地,为炮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受到了福州军区前线指挥部的嘉奖。 同年夏天,闽北山洪暴发,冲毁了鹰厦、南福线上的中枢南平铁路大桥。军委命令立即抢修,限期完成。范攻得知消息后,立即随副师长连夜赶赴工地。到达现场后,他迅速组织后勤部门紧急行动,将抢修物资集运到大桥工地,并妥善安排抢修人员的食宿。同时,他还统一组织调度车辆与装卸力量,确保了抢修工程按时开工。在抢修过程中,他时刻关注着工程进度,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经过全体抢修人员的共同努力,最终提前完成了抢修任务,再次受到福州军区前线指挥部的嘉奖。 以身作则,关爱士兵 范攻不仅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指挥官,更是一位关爱士兵的好领导。在越南援越抗美期间,当地条件极端艰苦,但他始终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患有严重的胃病,按规定可以吃小灶,但他却坚持和战士们一起吃大灶。他认为,只有与战士们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鼓舞他们的士气。 范攻非常重视战士们的文化学习,尤其是对警卫员沈华关爱有加。在越南期间,他每晚都会抽出一小时帮助沈华学习文化知识,耐心地教导他读书、写字、算术。他视沈华如亲子,这种关爱让沈华深受感动,甚至宁愿不被提升干部,也要跟在他身边多干几年。 六十年代初,国家面临困难时期,部队的生活也十分艰苦。范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亲自带领战士们开荒种菜,改善部队的生活条件。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积极响应,经过辛勤劳作,开垦出了一片片菜地,收获了丰富的蔬菜。这不仅改善了部队的伙食,也增强了战士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了铁道兵司令部和福州军区的表扬。 坚守岗位,忠孝难全 范攻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革命事业,常常无暇顾及家庭。1962 年,他正在前沿一个连队蹲点时,收到了家乡拍来的父亲病重的电报。看着电报,他的心中满是担忧和愧疚,但此时正值部队任务繁重的关键时刻,他深知自己不能离开岗位。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他决定先完成蹲点任务。一个多月后,当他完成任务匆匆赶回家乡时,父亲却已与世长辞。这件事让范攻悲痛万分,但他也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他将这份悲痛深埋在心底,重新振作精神,投入到工作中。他的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工程队一支队的指战员们,使他们更加安心地工作,为援越抗美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3 年,范攻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 62 岁。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战火中淬炼,在和平时期坚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前行。范攻虽然离开了,但他的名字和他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修武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