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原名戴春风,字雨农,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今衢州市江山市)保安乡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 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早年曾在浙军周凤岐部当士兵,后脱离部队到上海,在上海股票交易所结识蒋介石、戴季陶等人。戴笠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迫害了许多异议分子、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民主党派人士,杀死了许多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甚至是中国国民党内蒋介石的政敌。 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死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戴笠(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字雨农、子佩,号芳洲,别名戴春风,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今衢州市江山市)保安乡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副局长,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戴笠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幼年丧父,与母亲蓝月喜相依为命。7岁时,他进入私塾读书,展现出一定的学习天赋,10岁时读完了《四书》,13岁时开始涉猎经史。1910年,戴笠考入江山县立文溪高等小学,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连续四年担任班长,并于191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914年,戴笠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但两年后因违纪被学校开除。此后,他生活坎坷,曾在杭州同乡的豆腐店工作,后投靠浙军第一师潘国纲学兵营当兵,却流落宁波,继而在上海、杭州、金华、衢州等地漂泊。1921年,戴笠在上海结识了杜月笙,结为拜把兄弟。同年,他还在浙军周凤岐部担任士兵,并在上海股票交易所活动期间结识了蒋介石、戴季陶,这为他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黄埔时期 1926年,经同乡毛人凤介绍,戴笠报考黄埔军校,并于9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被编入伍生第一团,同时改名为戴笠,字雨农。在黄埔军校期间,戴笠深受蒋介石的影响,逐渐确立了对蒋介石的忠诚,也为其日后从事特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情报生涯崛起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戴笠开始为蒋介石从事情报工作。1927年,国民党“清党”之际,戴笠揭发黄埔同学中20余名共产党员,因此升任骑兵营国民党党部执行委员。次年,他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尉联络参谋,主持成立密查组,正式开启了其专业情报工作之路。 1931年,蒋介石下野后,戴笠秘密组织联络组,设总部于南京鸡鹅巷53号,继续追随蒋介石。1932年,蒋介石命令戴笠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特务处”,戴笠担任军事委员会特务处处长,负责掌握情报工作。他在南京徐府巷成立特务处本部,并在全国各大城市与要冲区建立情报组,逐步搭建起庞大的情报网络。 特务活动猖獗时期 戴笠领导的特务组织手段残忍,执行了许多暗杀任务。1933年,他派刺客王天木等人到六国饭店刺杀了勾结日寇的湖南军阀张敬尧。同年6月,又在上海杀害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秘书长杨杏佛。1934年,戴笠派人刺杀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宁夏政府主席吉鸿昌,还将主张抗日、抨击国民党政策的上海《申报》主办史量才暗杀身亡。 1935年,戴笠被委任为南昌行营调查科科长,后该科与军委会调查统计第二处合并,他成为该处的处长,成为蒋介石政权负责情报工作的最高领导人之一。1936年,戴笠到广州收买陈济棠的空军,使其全部投靠蒋介石。同年9月,他出任中央警官学校校委会主任委员,并派人在梧州刺杀了王亚樵。 西安事变爆发后,戴笠随同宋美龄前往西安营救蒋介石,结果被关押在张学良将军的地下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戴笠奉命将张学良囚禁在奉化雪窦寺,并派特务队队长刘乙光等人看守。 抗日战争时期 淞沪抗战爆发后,戴笠组织了“军事委员会苏浙行动委员会”和“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担任书记长,积极参与抗日活动。日军进攻上海时,他将情报中心迁至汉口,通讯中心迁至长沙。上海沦陷后,戴笠辗转至南昌,继续跟随蒋介石。 抗战期间,戴笠采取行动诛杀了部分叛国投敌的汉奸和卖国贼,如维新政府军政部长周凤岐、伪外交部长陈箓、汪精卫亲信曾仲鸣、伪上海市长傅筱庵、伪政治保卫部部长李士群以及著名汉奸张啸林等,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伪势力。此外,他还策动了周佛海效忠蒋介石。 1938年,特务处扩大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戴笠升任少将副局长,负责该局实际工作。他还在湖南设立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训练班,自兼主任,培养了大量特务人才。 1941年,戴笠领导的军统提前破译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阴谋,并提前通知美国,但未受重视。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方震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向蒋介石提出要亲自会见戴笠,这使得戴笠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知名度。1942年,戴笠与美国合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担任主任,与美国情报机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其势力和影响力。 抗战胜利后的活动 抗战胜利后,戴笠积极参与抢夺胜利果实。他命令各特务武装集结待命,命令冈村宁次不要向中共缴械,并指挥忠义救国军等部队抢占战略要地,还以军委会的名义颁发大批委任状给各地伪军,试图维持京沪地区治安,抵制共产党力量。 同时,戴笠负责整肃汉奸工作。他将周佛海等汉奸诱捕至重庆,在华北地区,利用汉奸汪时璟协助,一举逮捕了众多大小汉奸。在广东,他通过诱骗的方式,将陈璧君、褚民谊等汉奸巨头逮捕,基本完成了国民政府交办的肃奸任务。 意外身亡 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专机由青岛飞往南京时,因南京上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不得已转飞上海,但上海天气也不适合降落,只能改飞徐州。途中,飞机在南京西郊的岱山失事,戴笠身亡,结束了其颇具争议的一生。他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葬于南京中山灵谷寺公殿右侧。 戴笠一生创立了庞大的军统特务组织,其势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对民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虽有一些抗日锄奸的行动,但因其手段残忍、镇压进步力量等行为,也遭到了众多批判,是一个功罪交织、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戴笠的玄学故事 改名与化名:戴笠原名戴春风,算命先生说他八字属双凤朝阳格但缺水,故早年命运蹉跎,于是他更名为 “戴笠”,字 “雨农”。此后他的事业似乎风生水起,便深信自己逢 “水” 必 “兴”。他在军统使用的化名,如汪涛、涂清波、沈沛霖等,全部都带有水字。 数字忌讳:戴笠对数字 “13” 非常忌讳,他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三日,为此特意改为 “十四日”。 死亡之迷:1946年他从青岛坐飞机飞往南京,飞机上总共13人。当天狂风暴雨、天气恶劣,飞机在南京附近撞到了岱山上,戴笠因此遇难。民间流传:戴机撞岱山、雨农困雨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