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凯[公元1919年-1993年,机织和服装技术专家,教育家] 河南洛阳市孟津区人物 李辛凯,机织和服装技术专家,教育家。从事纺织高等教育和纺织科学研究40余年,在西北纺织工学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理工类服装专业和服装系,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服装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李辛凯(1919年6月29日-1993年1月15日),原名李正印,是河南洛阳市孟津区杰出人物,机织和服装技术专家、教育家。他从事纺织高等教育和纺织科学研究40余年,为中国纺织服装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年求学经历 李辛凯幼年家贫,1925年至1931年在孟津县立第一小学读书,期间曾先后更名为李梣、李毓英、李富生、李莘恺、李玉莹,1946年后定名李辛凯。1931年小学毕业后,他遵父命进入孟津“拟山园”私塾,1933年夏考入孟津县立中学师范部,后转入初中部。 1936年,李辛凯进入河南省立开封高级职业学校染织科学习,在此期间,他接触到较多新文艺思想,15岁便担任开封《大河日报》《河南晚报》《新河南报》的文艺副刊编辑,还是河南作家协会成员。 1937年,受“航空救国”观念影响,他投考南昌航空机械学校发动机专业。1938年毕业后,先后在广州、宝庆的空军总站和成都第十一飞机修理厂任机械士。他曾改进国外飞机的加油机构设计,还为苏联援华空军加汽油、装炸弹、搞地面维修,在广州白云机场和芷江机场战地服务,在日机扫射轰炸下坚守岗位。 然而,1939年他在成都因参与罢工被国民党政府航空委员会通缉,遂逃到四川乐山,改名李玉莹,考入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纺织科,决心走“工业救国”道路。 工作与进修历程 1943年,李辛凯从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纺织科毕业后,先后在中央工业试验所纺织厂任工务员和川康毛织厂任技术员。1944年秋,他参加国民党政府考试院主办的“租借法案留美实习工程人员”考试并被录取。 1945年4月至1946年7月,李辛凯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纺织学院和有关纺织厂进修实习。回国后,他先在川康毛织厂任工务主任,1947年至1948年在川康毛织公司任工程师,同时兼任私立铭贤学院纺织系副教授。 1948年秋,李辛凯到上海,任交通大学纺织系副教授,1948年8月至1949年4月期间还兼任南通学院纺织科教授。 扎根西北投身纺织教育 1950年2月,李辛凯出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教授,从此扎根西北。此后,随着原西北工学院纺织系隶属关系的变迁,他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纺织工程系执教。 1978年12月,西北纺织工学院建校后,他出任教务处副处长。当时,中国的服装业逐渐发展,服装教育也亟待从师傅带学徒方式向正规高校教育转变,但全国纺织高校尚无设立服装专业的先例。李辛凯敏锐地看到服装发展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景,致力于筹建服装专业。 1984年,他成功争取到各方面支持,招收了服装专业的一个专科班。1985年,西北纺织工学院组建了有两个本科专业的服装系,开始招收服装专业本科生,李辛凯出任服装系名誉主任,全面主持服装系工作。这是中国第一个理工类服装专业和服装系,开启了中国服装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 李辛凯强调服装学科的实践性,提出服装设计与制作工程相结合是必然趋势。他认为,培养的学生不能仅有纸面设计能力,还需具备实践操作技能。在他的倡导和主持下,服装专业学生每年都要进行专业实践,包括采集面料、构思设计、量体裁剪、加工制作到试穿演出,毕业前每个学生需自制并着装表演至少10套服装作品。 这种注重实践的培养方式成效显著,许多学生毕业后就能独立工作,受到社会好评。同时,他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时装大奖赛等专业活动,在他指导下,1987年至1989年两年间,有18名学生在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得23个奖项,不少学生后来成为全国知名服装设计师。 1985年,西北纺织工学院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服装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李辛凯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服装工程硕士。他还在全国率先为服装和纺织品设计两个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服装美学及心理学》课程,编写了17万字的教材,并将CAD引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和科研。 学术研究与社会贡献 李辛凯是原纺织工业部服装专业教育委员会第一、第二任主任委员,连续主持了三届全国服装专业教学讨论会,并主持了多项有关中国服装基础理论与发展战略的软科学研究。以他为主要撰稿人之一的《中国20世纪服饰文化研究》项目被列为纺织工业部软科学课题,他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撰写了部分条目。 1986年9月,西安市人民政府聘请他为西安市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1989年7月当选为陕西省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首届理事会理事。1992年10月,他获政府特殊津贴。 此外,李辛凯还积极参与科研实践,1980年主编的《棉纺织厂设计》出版,1984年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局颁发的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二等奖。他还参加了陕西省攻关项目“旅游服装”的研发工作,编写了电视教学片《服装设计师的摇篮》剧本。 晚年余热与个人风采 1990年,李辛凯退休,但他仍热心服装系的各项活动。他为教工开设服装知识讲座,应邀去全国各地讲学,将自己的教育观念、学术见解、办学经验以及国内外服装发展潮流介绍给同行。 去世前两天,他还表示愿意为学校开设《服装美学》课程,并为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编辑部送去了论文《服饰文化的时代特征》,去世时还留下《服装词典》尚未出版。 李辛凯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他一生有许多书画创作,其书画作品参加了国内外多种大展赛并多次获奖,传略被编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辞书。他还热心开展教工文化娱乐活动,组建校内书画协会,并以作品参展。 李辛凯自幼敬慕精忠报国的岳飞,青年时代立志保卫祖国,抗美援朝时,他捐出了自己唯一的财产——一两黄金(手镯)。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他也达观大度,坚信社会会不断进步。他笔耕不辍,1975年出版了《英汉纺织专业常用词汇》,1976年出版了《专利目录·纺织(1 - 3)》。 作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早期会员,李辛凯1980年担任西安市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84年任陕西省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他还多次担任校、系两级工会副主席、主席,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深受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1993年1月15日,李辛凯在西安病逝,享年75岁。他将一生献给了中国纺织服装教育事业,其开拓创新精神和卓越贡献,永远铭记在中国纺织教育的历史长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