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章成[公元1905年-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河南洛阳市孟津区人物 赵章成,河南洛阳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炮训队队长,炮兵连长、炮兵营长,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营长、炮兵主任,一二九师司令部炮兵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炮兵主任、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炮兵第三师师长、特种兵纵队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炮兵第三基地司令员、人民志愿军炮兵第二司令员、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赵章成(1905年-1969年11月),河南洛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原副司令员,以其卓越的炮兵技术和赫赫战功被誉为“炮神”。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投身红军,崭露炮兵天赋 赵章成早年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对机械和火炮相关知识有着浓厚兴趣。1927年7月,他参加了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在军中接触到迫击炮,并凭借自身努力和天赋,逐渐掌握了迫击炮的操作技巧。 1931年,赵章成随军围剿江西苏区。同年4月,在江西白沙战场,他“自动参加红军”,担任红军独立师特务营排长。5月,任红三军炮训队队长,9月升任红三军九师炮兵连长。第三次反“围剿”结束后,红一军团将两个炮兵连和一个工兵连组成了炮工营,赵章成担任营长。11月,赵章成加入中国共产党。 赵章成参加红军后,作战勇敢,其精湛的炮兵技术开始崭露头角。1934年,他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在长征途中,赵章成的炮兵技能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强渡乌江战役中,他准确的炮击为红军突破敌军防线创造了条件。1935年5月25日,红军强渡大渡河时,“十八勇士”登上对岸后被敌军火力压制,情势危急。赵章成临危受命,在没有炮架的情况下,以手托炮,仅凭经验瞄准,用仅有的3发炮弹准确摧毁对岸3个火力点,助力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他也因此荣获“神炮手”的光荣称号。 抗战立功,巧用炮兵战术 抗日战争时期,赵章成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营长、第一二九师司令部炮兵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炮兵主任等职。 1940年9月,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在榆(社)辽(县)战役中,八路军进攻管头据点受阻。赵章成想出奇招,他将迫击炮炮弹内的炸药倒出一部分,填满辣椒面,制作成“辣椒炮弹”。随后,他率炮兵连把阵地推进到距敌150米处,亲自瞄准试射。4门炮同时射击,浓烈的辛辣气味涌入敌人碉堡,日军以为是毒气弹,纷纷弃堡出逃,八路军乘机攻克据点。 在关家垴战斗中,赵章成把炮兵阵地推进到距敌两百米处,指挥各炮以最快速度发射,一分钟打出二十五发炮弹,形成密集火网。他还亲自指挥一门迫击炮,用高射角从山下向山上射击,发发击中目标,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此外,一二九师某部曾缴获三门迫击炮和一批炮弹,但无人能操炮,刘伯承、邓小平急调赵章成赶赴现场。赵章成一人操三门炮,指挥六名战士送炮弹、改装药包,三门炮几乎同时不间断射击,连续发射240发炮弹,展现出强大的火力威慑力。 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总部兵工厂开始生产步兵炮,赵章成前往做技术指导。他建议对82迫击炮进行改制,在炮尾部增加了400毫米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让82迫击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备了步兵炮的功能,极大提升了八路军炮兵的作战能力。 解放战争,助力全国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赵章成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炮兵第3师师长、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等职。 他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运用丰富的炮兵作战经验,为部队提供了有力的火力支援。在一系列战役中,赵章成指挥炮兵部队,根据不同的战场形势和作战需求,合理部署炮兵力量,以精准的炮击摧毁敌军工事、压制敌军火力,为我军顺利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美援朝,彰显炮兵威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章成任西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炮兵第三训练基地司令员、炮兵14师师长等职。1954年,他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志愿军炮兵第二司令员。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赵章成充分发挥其炮兵指挥才能,组织和指挥志愿军炮兵部队与“联合国军”展开激烈的炮战。他根据朝鲜战场的地形特点和敌军作战风格,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炮兵作战策略,指挥炮兵部队对敌军阵地、交通枢纽、后勤补给点等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有力地支援了志愿军步兵作战,为保卫祖国安全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表现出色,他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建设国防,传承炮兵技艺 从朝鲜回国后,赵章成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致力于新中国炮兵建设。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担任炮兵副司令员期间,赵章成积极参与炮兵部队的正规化建设,推动炮兵武器装备的研发和改进,重视炮兵人才的培养。他深入基层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亲自传授炮兵技术和作战经验。 20世纪60年代“大比武”运动中,赵章成成为军内新闻人物。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他的教学活动拍成军教片在全军放映。影片中,年逾六旬的赵章成挺身而立,左手托着没有炮架的迫击炮身管,右手接过炮弹,以每秒一发的速度不停射击,靶标被逐个击毁,展示了其高超的炮兵技艺,令全军将士敬仰,也激励着无数炮兵战士苦练本领。 1969年11月,赵章成将军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他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和国防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以卓越的炮兵技术和无畏的战斗精神,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炮神”的美名永载史册,他的事迹和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