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毕士安

宋朝宰相
毕士安
毕士安[宋][公元938年-1005年,宋朝宰相] 山西大同市云州区人物
毕士安:北宋贤相的济世之路
毕士安(938年—1005年11月14日),原名士元,字仁叟,又字舜举,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是北宋时期从五代乱世走向治世的关键人物。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曾祖、祖父在州县担任小吏,父亲曾任观城县令 。家庭的文化氛围熏陶,让毕士安自幼好学不倦,为求深造,他远赴宋州(今河南商丘)、郑州等地拜师求学,这种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为其日后的仕途与治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毕士安考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十年后,他任职大理寺丞、三门发运事,在基层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政务经验。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毕士安任监察御史,后出知乾州。淳化二年(992年),因其出众的才学被召入翰林担任学士。在此期间,宋太宗召选官员校勘《三国志》等典籍,因书中存在诸多鄙恶之事,有人提议删改后刊印,毕士安却坚持认为“恶以戒世,善以劝后,善恶之事,春秋皆备”,主张保留原貌刊刻,展现出他独特的史学见解和治学态度。

宋真宗即位后,毕士安权知开封府事,展现出卓越的治理能力。咸平年间,他先是复任翰林学士,后因眼疾出知潞州,不久又被召回任翰林侍读学士。在此期间,毕士安治学严谨,即便晚年视力不佳,仍坚持每日读书,亲自校勘藏书,其藏书之丰,成为宋初名家之一,藏书后尽归宋绶。他的五世孙毕良史,同样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藏书家,可见其藏书传统的深远影响。

景德元年(1004年),毕士安升任吏部侍郎,拜参知政事,不久后又获授平章事,正式成为宰相。毕士安一生正直勤勉,以知人善任闻名。在任期间,他大力向宋真宗举荐寇准,称“寇准忠义两全,善断大事,我以为是宰相之材”,力促宋真宗同时任命两人为平章事。寇准任职后,遭到小人申宗古诬告,毕士安深知寇准为人,全力为其辩护,最终查清真相,将申宗古斩首,使寇准得以安心处理政务。

同年,辽国统军萧挞凛领兵南下侵宋,边境局势危急。在这关键时刻,毕士安与寇准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宋真宗亲征。他们认为,只有皇帝亲临前线,才能鼓舞士气,稳定军心。在毕士安与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御驾亲征至澶渊。此次亲征极大地振奋了宋军士气,最终迫使辽国与宋朝订立澶渊盟约,双方罢兵议和,维持了宋辽之间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史称“澶渊之盟” 。

景德二年(1005年)十月初十(11月14日),毕士安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八岁。宋真宗听闻噩耗,亲至其府邸哭吊,悲痛异常,特赐白金三百斤,并下诏废朝五日,追赠太傅、中书令,赐谥号“文简” 。毕士安离世后,同僚王旦曾向宋真宗进言:“毕士安清正廉洁,品行如古人,虽官至宰相,却无过多田产居所,去世不久,家中便已陷入经济困境。”这番话充分体现了毕士安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

在历史评价方面,宋太宗曾评价毕士安“词艺践历固不减,但履行远在下尔”;宋真宗称赞他“善人也,事朕于南府、东宫,以至辅相,饬躬畏谨,有古人之风” 。《宋史》对其评价颇高,称他“端方沉雅,有清识醒籍,美风采,善谈吐,所至以严。正称年耆,目毛读书不辍,手自雠校或亲善写,又精意词翰”。后世学者脱脱认为,毕士安举荐寇准、力劝真宗亲征,为促成“澶渊之盟”、实现宋初的太平局面立下汗马功劳;王夫之虽对其撤河北之防的举措有所批评,但也认可他在朝政中的重要地位;朱轼则将毕士安与春秋时期举荐贤才的鲍叔、子皮相提并论,高度赞扬他识人之明与荐贤之功。

毕士安原有文集三十卷,可惜今已散佚,《全宋诗》仅收录其诗四首。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隆平集·卷四》《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四十》《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等典籍中。作为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与文化学者,毕士安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高尚的品德修养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在宋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篇:拓跋毛下一篇:道武帝拓跋珪
南宋末代皇帝
北宋第五位皇帝
五代宋初堪舆家
南宋哲学家
南宋第六位皇帝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宋朝词人
宋朝第四位皇帝
宋朝风水师
宋朝第八位皇帝
宋朝第二位皇帝
宋朝第三位皇帝
开国中将
宋朝宰相
中国内地男主持人、导演、制片人
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明末清初军阀
宋朝宰相
北齐奠基人高欢的妻子
北魏最后一位皇帝
北魏追尊的第一位始祖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