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昭君(501年—562年5月20日 ),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齐政治家,神武帝高欢之妻。赠司徒娄内干之女,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永熙皇后、孝静皇后之母。
娄昭君聪慧果断,明悟多谋,精通权术。早年自主选择高欢成为丈夫。北魏普泰元年(531年),被册封为渤海王妃。多次参与国家政事,在沙苑之战后为高欢出谋划策。武定五年(547年),进封为渤海太妃。武定八年(550年),文宣帝高洋即位,建立北齐,娄昭君被尊为皇太后。天保十年(559年),废帝高殷即位,尊娄昭君为太皇太后。乾明元年(560年),娄昭君联合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发动政变,诛杀尚书令杨愔。随后,娄昭君下诏废黜高殷为济南王,册立高演为皇帝。复为皇太后。
太宁二年四月初二(562年5月20日),娄昭君病逝于邺城,时年六十二岁,谥号为“明”,史称武明皇后,与高欢合葬于义平陵。
娄昭君:南北朝时期的传奇女性
娄昭君,南北朝时期人物,其卒年为562年,是北齐奠基人高欢的妻子。她出身不凡,是真定侯娄提的孙女、赠司徒娄内干之女。娄家富甲一方,家中家仆数千,牛羊马匹不计其数,且为人豪爽,乐于接济他人,与众多士人交往密切。娄昭君年少时聪慧伶俐、魅力出众,引得诸多豪门大族纷纷求娶,但她对这些追求者皆不心动。
直至某日,娄昭君看到在城墙上服役的高欢,立刻对婢女表示:“此人必定是我未来的丈夫。”随后,她派婢女向高欢表明心意,还多次赠予财物,促使高欢主动提亲。即便父母反对,也无法改变她的决定。
孝昌元年(526年),杜洛周在上谷起兵谋反,高欢投身其麾下。此后,高欢散尽家财结交豪杰,而娄昭君也深度参与高欢的每一项密谋决策。
北魏普泰元年(531年)三月,高欢获封渤海王,娄昭君成为渤海王妃,高家内事皆由她决断。她行事果决,生活简朴,身边侍从仅十余人。太昌元年(532年)四月,高欢拥立平阳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自己获封大丞相、太师等职,成为北魏实际掌权者。娄昭君并未局限于内宅,常伴随高欢参与朝政。东魏天平四年(537年)十月,高欢在沙苑之战中失利。侯景向高欢请命,称只需两万精锐骑兵便能取胜。高欢颇为心动并告知娄昭君,她却冷静分析,劝诫道:“若依侯景所言,他日后恐难再归,即便擒获宇文泰,失了侯景也得不偿失。”高欢最终听从建议,未给侯景兵马。
武定三年(545年),西魏意图联合柔然攻打东魏。为消弭隐患,高欢派杜弼出使柔然,提出让柔然头兵可汗阿那瑰之女嫁给长子高澄。不料阿那瑰要求高欢亲自迎娶。娄昭君、高澄及高欢姐夫尉景都以国家利益为重,劝高欢答应。蠕蠕公主嫁入晋阳王府后,娄昭君让出正房,高欢为此深感愧疚,向她下跪致歉。
武定五年(547年),高欢离世,高澄继承其位,娄昭君被封为太妃。武定七年(549年),高澄遇刺身亡。次年,娄昭君次子高洋接受孝静帝禅让,建立北齐,改元天保,尊娄昭君为皇太后,她居住的宫殿称“宣训宫” 。
高洋即位初期政绩斐然,改革朝政、劝农兴学、肃清吏治,多次击败外敌。但后期因压力与繁忙政务,精神出现问题,沉迷酒色。娄昭君见此怒而杖打,高洋酒后竟口出狂言要将母亲嫁给胡人。清醒后,高洋想逗母亲开心却不慎将她摔伤,他悔恨不已,欲投火谢罪,被娄昭君拦下,后又命人杖责自己,最终戒酒失败。
天保十年(559年),高洋去世,皇太子高殷继位,尊娄昭君为太皇太后,李祖娥为太后。高洋临终前安排杨愔等人辅佐高殷。杨愔等人忌惮高演、高湛的威望,计划将二人贬出京城,并告知李祖娥。李祖娥因信任宫人李昌仪,将奏章给她看,却不料李昌仪告知了娄昭君。
乾明元年二月二十三日(560年4月4日),高演、高湛在就职宴上设伏,拿下杨愔等人。高演将他们押至御前,娄昭君亲临昭阳殿。当时殿中卫士众多,只要高殷下令,武卫将军娥永乐等人便可护主,但高殷胆小懦弱,不敢下令。娄昭君喝退卫士,质问高殷,高殷最终妥协,杨愔等人被处死。数日后,娄昭君参加杨愔葬礼,亲手将金眼珠放入他的眼眶。
乾明元年八月初三(560年9月8日),娄昭君下诏废高殷为济南王,改立高演为帝,即孝昭帝,她仍称皇太后,并告诫高演勿杀高殷。然而,高演违背诺言,私下处死高殷。高演受伤后,娄昭君询问高殷下落,得知真相后大怒。
皇建二年(561年),高演去世,高湛继位,是为武成帝,娄昭君依旧为皇太后。太宁二年(562年)春,娄昭君患病,因衣服无故飞起,听从巫婆建议改姓石氏。河清元年四月初二(562年5月20日),娄昭君离世。五月十五日(562年7月2日),她与高欢合葬于义平陵。天统元年十一月初五(565年12月12日),谥号由“献明皇后”改为“武明皇后” 。
娄昭君在政治上影响深远,她深度参与高欢的政治密谋,所提意见极具价值。高欢去世后,在东魏北齐政权中地位关键,于高洋篡魏、高殷被废、高演和高湛即位等重大事件中,均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沙苑之战后,她反对借兵侯景,成功阻止高欢做出错误决策。在政治斗争中,她果断出手,左右局势走向。
后世对娄昭君评价颇高,李百药在《北齐书》中称赞她年少聪慧,处事高明果断、生活节俭,对高欢姬妾宽厚相待。赵芳认为她对北齐建立功不可没,聪敏睿智、果敢有魄力。罗新杰则评价她善于识人、审时度势,在重大政治事件中多谋善断,堪称一代女杰与有影响力的鲜卑族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