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赫连勃勃

十六国时期胡夏开国皇帝
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南北朝][公元381年-425年,十六国后期夏王朝的建立者] 山西大同市云州区人物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字屈孑,朔方郡朔方县(今陕西省靖边县)人。胡夏开国皇帝。匈奴左贤王刘卫辰之子,母为桓文皇后苻氏。
赫连勃勃姿容俊美,生性残忍。十岁时,死里逃生,投奔叱干部,归顺后秦皇帝姚兴。义熙二年(406年),拜安北将军、五原郡公,镇守朔方。袭杀岳父没奕于,兼并军队物资,自号天王、大单于,国号大夏,改姓赫连,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率兵征战四方。攻打南凉,大破秃发傉檀。攻打后秦,歼灭王奚,降伏王买德等人。攻打东晋,歼灭东晋名将蒯恩、傅弘之、毛修之、朱龄石、朱超石等人,尽占关中之地。
真兴七年(425年),去世,终年四十五岁,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嘉平陵。
赫连勃勃:十六国时期胡夏政权的传奇君主
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字屈孑,出身于匈奴铁弗部,其家族渊源深厚,可追溯至匈奴右贤王去卑,与前赵光文帝刘渊同族,母亲更是出身前秦皇族苻氏(桓文皇后)。在当时,北方人认为他父亲所属为鲜卑族,母亲为铁弗氏。后来,赫连勃勃取“徽赫与天连”之意,改姓赫连氏,开启了其独特的人生篇章。

家族背景与早年经历
赫连勃勃的曾祖父刘虎,在前赵昭武帝刘聪在位时,凭借宗室身份受封楼烦公,获任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将,称雄于肆卢川。然而,刘虎被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打败后,被迫出居塞外。其祖父刘务桓,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重新招集部落,使部族再次强盛起来。后赵皇帝石虎派遣使者任命刘务桓为平北将军、左贤王、丁零单于。到了赫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时,他率部入居塞内,前秦宣昭帝苻坚任命他为西单于,督摄河西各族,屯驻在代来城。

前秦分裂时,刘卫辰已拥有朔方之地,麾下军队多达三万八千人。但后来北魏军队来袭,刘卫辰命令儿子刘力俟提抵抗,却被魏军击败。魏军乘胜渡过黄河,攻克代来城,刘卫辰被俘获并遭杀害。年幼的赫连勃勃在这场战乱中侥幸逃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赫连勃勃早年曾投奔叱干部,然而叱干他斗伏却打算将他送给北魏。关键时刻,叱干他斗伏的侄子叱干阿利挺身而出,他认为鸟雀在走投无路时投入人的怀抱,尚且应该帮助其免于祸难,更何况赫连勃勃国破家亡前来归顺。即便不能容纳他,也应让他投奔别处,将其抓起来送给北魏绝非仁者所为。但叱干他斗伏害怕被北魏责罪,并未听从。叱干阿利于是暗中派出勇猛之人在路上将赫连勃勃抢走,把他送到后秦的高平公没奕于那里。没奕于对赫连勃勃颇为赏识,不仅收留了他,还将女儿许配给他。

崭露头角与政权建立
赫连勃勃身高八尺五寸,腰带十围,不仅仪表堂堂,而且生性善辩聪慧,风度翩翩。后秦皇帝姚兴见到他后,大为惊奇,对他敬重有加,任命他为骁骑将军,加任奉车都尉,还经常让他参与军事与国政大事,对他的亲宠和厚遇甚至超过了功臣和老臣。姚兴的弟弟姚邕却对姚兴进谏道:“赫连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陛下对他宠遇太过分,臣下对此深感疑惑。”姚兴却认为赫连勃勃有匡时救世的才能,正打算借助他的才艺一同平定天下。于是任命赫连勃勃为安远将军,封阳川侯,让他协助没奕于镇守高平,并将三城、朔方的杂夷以及刘卫辰的部众三万人交给他,命他侦察北魏军情。姚邕极力劝阻,认为赫连勃勃傲慢地奉事主上,残忍地治理军队,贪婪暴虐不讲亲情,亲宠他超过分寸,最终会成为边境的祸害。姚兴这才暂时作罢。

义熙二年(406年),姚兴任命赫连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将三交五部鲜卑以及杂族共二万多部落配给他,镇守朔方。当时,河西鲜卑杜崘向姚兴进献八千匹马,这些马匹渡过黄河到达大城时,赫连勃勃却将马匹扣留下来。他召集自己的三万多人,假装去高平川游猎。同年,赫连勃勃袭击并杀死了自己的岳父没奕于,兼并了没奕于的军队,使得自己的人马扩充到数万人。

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叛秦自立,自称天王、大单于,赦免境内罪犯,建元龙升,并设置和任用百官。他认为匈奴是夏启的后代,故定国号为大夏。在政权建立之初,他任命长兄赫连右地代为丞相、代公,次兄赫连力俟提为大将军、魏公,叱干阿利为御史大夫、梁公,弟弟赫连阿利罗引为征南将军、司隶校尉,若门为尚书令,叱以鞑为征西将军、尚书左仆射,乙斗为征北将军、尚书右仆射,其余人也依次授任官职。

军事扩张与征战四方
赫连勃勃建立大夏政权后,迅速展开了军事扩张的步伐。他先是讨伐鲜卑薛干等三部,大获全胜,一万几千人投降。接着,他又前往讨伐后秦三城以北的各处边防驻军,杀死后秦将领杨丕、姚石生等。当将领们劝谏他应坚守时,他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战略眼光。他认为自己大业草创,军队不多,而姚兴也是当世雄杰,关中难以图谋。况且姚兴的各方镇都服从命令,若专心固守一城,定会招致各方合力围攻,军队难以抵挡,很快就会灭亡。而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使敌人疲于奔命,不出十年,岭北、河东就会尽归其所有。等姚兴死后,再逐步攻取长安。于是,他不断侵犯掠夺后秦岭北地区,使得岭北的各个城门白天都不敢打开,姚兴也不禁感叹:“我不采用姚邕的话,才导致如此地步!”

赫连勃勃最初僭号时,向南凉君主秃发傉檀请求娶其女儿为妻,遭到拒绝后,他勃然大怒,率领二万骑兵攻打秃发傉檀。从杨非打到支阳共三百多里,杀伤一万多人,抢掠二万七千人和数十万牛马羊后返回。秃发傉檀率领军队追赶,其将领焦朗认为赫连勃勃天性豪雄,治理军队严厉整肃,此时他凭着抢掠到的资财,率领着盼望归去的战士,人自为战,难以与之争胜,建议从温围向北渡河,到万斛堆,凭借河流建造营寨,扼制咽喉要地。但将领贺连却认为赫连勃勃的军队是乌合之众,反叛作乱不过是侥幸有了大功绩,现在他牛羊堵塞道路,财宝堆积如山,窘迫疲敝之余,人人怀着贪求之心,赫连勃勃已无法督率策励士兵抵抗,应该迅速追击。秃发傉檀最终听从了贺连的建议,决意追击。赫连勃勃得知后非常高兴,在阳武下狭口处凿开冰凌埋车轮来堵塞道路。秃发傉檀派善于射箭的士兵射他,射中了他的左臂。然而,赫连勃勃率领军队迎战,大败秃发傉檀,追赶八十多里,死伤数以万计,杀死南凉十多员大将,并将尸首堆成封土高台,取名为“髑髅台”后返回岭北。

在与后秦的战争中,赫连勃勃多次取得胜利。他和后秦将领张佛生在青石原交战,打败张佛生,俘获和杀死五千七百人。姚兴派将领齐难率领二万军队来攻打,他退到河曲,趁齐难放纵士兵四处抢掠时,秘密派兵伏击,俘获七千多人,收缴战马兵器。齐难领兵后退,他又追击到木城,攻克木城,擒获齐难,俘获一万三千人,一万匹战马,岭北的夷人、汉人纷纷向他投降归附。此后,他还多次与后秦交战,擒获王奚、打败姚兴的将领等,不断扩充着自己的势力范围。

政权巩固与统治举措
义熙九年(413年),赫连勃勃在境内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凤翔。他任用叱干阿利兼领将作大匠,征发岭北十万胡人、汉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修筑都城统万城。他表示:“朕正要统一天下,统治万邦,可以用统万作名称。”叱干阿利生性工巧,但残忍刻暴,以尘土修筑城墙时,若锥子能插入一寸,就将修筑的工匠杀死并筑入墙中。赫连勃勃却认为他忠诚,将修建都城的重任交给他。统万城不仅城墙坚固,城内还制造了极为精锐的五兵器械。做成的弓箭射不进钟甲,就杀死做弓的人;若射进去,则杀死制造镗甲的匠人。还制造了百炼钢刀“大夏龙雀”,刀背上铸刻铭文,世人对其极为珍爱。此外,还用铜铸成大鼓,飞廉、翁仲、铜驼、龙兽之颊都用黄金装饰,列在宫殿之前。为了打造这些器物,共杀了数千名工匠,使得器物无不精美华丽。

在这一年,赫连勃勃下书改姓,他认为自己的祖先从北迁到幽朔,改姓为姒氏,因语言与中原不同随母氏姓刘,儿子随母亲的姓不合乎礼。帝王是上天之子,应改姓赫连氏,希望能与上天意愿相同,长久享有吉庆。非嫡系子孙则用铁伐作氏,期望宗族子孙像铁一样刚强锐利,能攻伐别人。他还立妻子梁氏为王后,儿子赫连璝为太子,封其他儿子为公爵,进一步巩固了政权的统治架构。

赫连勃勃还注重外交策略,他派御史中丞乌洛孤前往北凉,与北凉君主沮渠蒙逊结盟。双方约定,若天下有大事,就双方举起义旗;宇内清平,就共同效法鲁国、卫国,互相分担平安和危险,互通有无,直到子孙,永远结为盟好。沮渠蒙逊也派将领沮渠汉平来结盟,这一举措为他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赢得了一定的支持。

晚年动荡与政权传承
赫连勃勃晚年时,性格变得愈发凶暴,嗜好杀人且毫无常规。他常常站在城头上,把弓剑放在身旁,对嫌恶憎恨的人亲手杀死,大臣们若有面对面看他的,就戳瞎眼睛,敢发笑的,就割掉嘴唇,进谏的人被视为诽谤,先割下舌头然后杀死。这种残暴的统治使得胡人、汉人都躁动不安,民不聊生。

元嘉元年(424年),赫连勃勃想废太子赫连璝为秦王,立酒泉公赫连伦为太子。赫连璝得知消息后,率兵七万北伐赫连伦,赫连伦率骑兵三万抵抗,在平城被赫连璝击败,赫连伦被杀。太原公赫连昌率骑兵一万袭杀赫连璝,然后率兵八万五千人回到统万。赫连勃勃对这一变故似乎并未太过追究,反而立赫连昌为太子。

元嘉二年(425年),赫连勃勃在永安殿去世,终年四十五岁,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嘉平陵,太子赫连昌即皇帝位。然而,赫连勃勃去世后,胡夏政权逐渐走向衰落。元嘉四年(427年),北魏攻取统万。次年(428年),胡夏皇帝赫连昌被擒。赫连昌之弟赫连定在平凉僭称帝号。元嘉八年(431年),大夏最终被北魏所灭,自赫连勃勃立国到赫连定被擒,前后一共存在了二十六年。

关于赫连勃勃的葬地,史载不详,多为世传。清嘉庆年间《延安府志》《延川县志》《延绥榄胜》等均有记载,称在延川县东南六十里白浮图寺前有七冢,相传为夏王疑冢,现仅存二冢,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稍道河乡古里村东1.5公里处,1991年9月延川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妥善保护。

赫连勃勃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流亡的贵族子弟崛起为一方霸主,建立了胡夏政权,在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军事才能、政治谋略以及独特的统治方式,都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后世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人物。 
赫连勃勃:褒贬交织的传奇君主与轶事典故
人物评价
赫连勃勃在历史舞台上的形象复杂多面,其一生功过是非引发了众多历史人物和典籍的不同评价。

《晋书》对赫连勃勃的评价充满矛盾与辩证。一方面,肯定他出身匈奴铁弗部,在中原分崩离析之际,凭借武力占据朔方,建立政权,仿照中原王朝构建宫室社稷,招揽贤才,觊觎天下。书中形容他“器识高爽,风骨魁奇”,连后秦君主姚兴见之倾心,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闻之变色,惊叹其非凡气质。另一方面,又毫不留情地批判他凶残本性难改,饰非拒谏,残害忠良,致使国内动荡不安,认为其灭亡是咎由自取,累及子孙亦属必然。《晋书》还用“淳维远裔,名王之余。啸群龙漠,乘衅侵渔。爰创宫宇,易彼毡庐。虽弄神器,犹曰凶渠”,概括了他从崛起、建国到被视为“凶渠”的历程,同时记载其“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描述了他出众的外在形象 。

后秦皇帝姚兴对赫连勃勃寄予厚望,认为他“有济世之才”,期望能借助其才能共同平定天下,足见姚兴对他能力的高度认可。然而,姚兴之弟姚邕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多次向姚兴进言,指出赫连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并且“奉上慢,御众残,贪暴无亲,轻为去就”,预言过度宠信赫连勃勃终将成为边境大患,这番评价凸显了赫连勃勃性格中暴虐、不可靠的一面。

南凉将领焦朗在与赫连勃勃交战前,提醒南凉君主秃发傉檀,称赫连勃勃“天姿雄骜,御军齐肃”,不可轻视,从军事角度肯定了赫连勃勃的领导和治军能力。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在与赫连勃勃书信往来及听闻其事迹后,由衷感叹“吾所不如也”,表达了对赫连勃勃的高度赞赏。

王买德作为赫连勃勃的谋士,对其极尽赞美之词,称“陛下奕叶载德,重光朔野,神武超于汉皇,圣略迈于魏祖”,将赫连勃勃的神武和谋略与汉高祖、魏武帝相提并论,凸显其在王买德心中的崇高地位。北魏谋臣崔浩则对赫连勃勃充满蔑视,称其为“屈丐”,认为他家国覆灭后寄人篱下,却不知联合强邻报仇雪耻,反而树敌众多,行事毫无长远谋略,不过是个残暴的小人,终将被人消灭,还建议先讨伐赫连勃勃,可见崔浩对其充满敌意与不屑。

南宋文人谢采伯将赫连勃勃与刘渊、石勒等十六国时期的暴君并列,斥责他们“凶徒逆俦,淫酷屠戮,无复人理”,认为他们的恶行必然导致迅速灭亡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从道德和处世角度对赫连勃勃进行了评价。他批判赫连勃勃杀害隐士韦祖思的行为是暴君的常态,同时也批评韦祖思徒有隐士之名却无其实,在乱世中以隐居博取名利,行险侥幸。王夫之认为君子面对暴人应坚守自我,不傲不徇,而赫连勃勃的行为显然不符合君子之道 。

轶事典故
怒杀祖思
义熙十三年(418年),赫连勃勃在灞上称帝后返回长安,征召京兆隐士韦祖思。韦祖思应召而来,因恐惧赫连勃勃的威名,对其恭敬过度,礼节远超常规。赫连勃勃见状大怒,斥责道:“我以国士之礼征召你,你却将我视为异族!你昔日不拜姚兴,为何唯独对我行此大礼?我尚在人世,你便不将我视为帝王,待我死后,你们舞文弄墨,又会将我置于何地?”盛怒之下,赫连勃勃当即下令斩杀韦祖思,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他敏感多疑、暴虐嗜杀的性格特点。

大夏龙雀
赫连勃勃曾命工匠打造一柄千锤百炼的宝刀,刀身铸有龙雀大环,故命名为“大夏龙雀”。刀背刻有铭文:“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借由它来心胸广阔,胸怀抱负,也可以借由它从容退敌,它的气势好像风席卷草原,名号威慑了整个中华神州。”此刀不仅工艺精湛,更蕴含着赫连勃勃的雄心壮志,象征着他渴望称霸天下的豪情。后来,南朝宋武帝刘裕攻破长安,这柄珍贵的宝刀落入其手中,成为历史更迭的见证。 
上一篇:太武帝拓跋焘下一篇:娄昭君
十六国时期胡夏开国皇帝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