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升是我国杰出的岩石学与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早年经历
1901年8月4日,王恒升出生于河北定县大礼村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他较晚才开始读书,在家乡私塾读书时,课余还需帮家里干农活。1913年,王恒升小学毕业,前往天津贤民中学读书,期间投身于爱国斗争。1919年,他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21年升入本科,因深知国家矿产开发的重要性,进入地质系学习。在系主任何杰、李四光以及美籍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的教导下,王恒升学业日益精进。1924年,他在李四光的带领下前往长江三峡地区实习。
教育与科研生涯
初期工作与研究:1925年,王恒升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考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后相继担任技士、矿物岩石研究室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在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进行地质矿产调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发表了多篇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如《吉林省穆陵密山二县地质矿产纪要》《黑龙江省嫩江流域之地质》(与谭锡畴合著)等,这些著作对相关地区的地质矿产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和实用价值。
留学深造:工作后,王恒升意识到自身专业储备不足,便进修有关课程,考取了河北省公费留学资格。1933年,他前往瑞士巴塞尔大学留学,后转入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研究生部,师从岩石学、矿床学大师保尔·尼格里,攻学岩石学、矿床学。1937年获瑞士苏黎世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他再度前往巴赛尔大学,向莱茵霍教授学习费德洛夫旋转台技术。
抗战时期贡献:卢沟桥事变后,王恒升拒绝外国高薪聘请,毅然回到国内。他先后担任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兼该所桂林办事处主任,滇缅公路沿线地质调查队队长等职。当时抗日战争急需大量矿产,滇缅公路是联系中国战区与东南亚战区的咽喉要道,王恒升亲自率队调查地质矿产,测制路线地质图,日以继夜地工作。1939年,他应聘为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成为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教授,主讲成因岩石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后来成长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的涂光炽、董申保、池际尚等。
新疆地质工作:1944年,王恒升接受经济部长翁文灏关于组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所的任务,放弃西南联合大学任教的优越条件,带领家属以及西南联合大学一批毕业生、青年地质工作者同赴艰苦的大西北,进行开创性的地质工作。新疆和平解放后,他担任新疆工业厅工程师,为技术总负责人,除找到很多矿藏外,还举办地质矿产培训班,并亲自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1953年,王恒升调任西北地质局总工程师。
地质研究所工作:1956年,王恒升进入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后相继为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任一级研究员。1956年至1966年出任岩石矿物研究室主任,同时1964年至1966年,兼任地质部铬矿指挥部总工程师。在此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铬铁矿的研究和勘探工作中。1978年至1980年,王恒升再次出任岩石矿物研究室主任。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重大科技成果奖,他参与编写的《中国铬铁矿床及成因》一书获地质部科技成果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同年任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委员会委员。1982年,获中国地质学会献身地质事业50年荣誉奖。198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授予的从事科学工作50年荣誉奖。
科研成就
成矿理论贡献:王恒升对岩石矿床理论进行了长期探索。他提出的湖北大冶铁矿成矿理论,现已被地质工作者普遍接受;提出岩浆液态重力分异学说,合理解释了铬铁矿矿床的成矿特征;还提出阿尔卑斯型(豆荚状)铬铁矿床先结晶分异再产生高温不混溶的深部成因新观点,该观点已为中国找矿实践所证明。
解决学术难题:他得出角闪石晶体结构水高于900℃才能分解释放的结论,解决了长期困扰岩石化学家的角闪石化学分析总量不足的疑难问题;与合作所共同作出基性 - 超基性岩岩石化学计算和图解新方法,解决了基性 - 超基性岩中岩石化学分类与实际矿物分类的矛盾。
重要地质发现:首次发现中国中生代火山岩从基性到酸性的完整喷发序列;在新疆于田南部昆仑山中发现了我国唯一的现代活火山。
学术著作
王恒升著有《中国铬铁矿床及成因》《含铬铁矿基性岩岩体类及铬铁矿成矿规律》等专著,发表了《大冶铁矿床》《宣化一带火山岩》《煤炭中的正含水量与其年龄的关系》《对铬铁矿矿床生成若干问题的探讨》等多篇论文,为地质学界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
社会任职
王恒升担任过《中国地质学会志》编辑、《地质论评》编辑、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理事等职务,在多个学术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人物评价
王恒升心系祖国,从事地质工作70年,勘察地质矿产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他对全国尤其是新疆及大西北若干重要金属矿的普查勘探有重大贡献,是中国成因岩石学研究的先驱,对中国铬铁矿资源的开发有重要贡献。他培养的众多优秀人才,在地质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中国地质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9月21日,王恒升在北京离世,享年102岁,他的一生是为中国地质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学术成就和奉献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地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