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小曳

气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小曳
张小曳[气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像 陕西省西安人物
张小曳,1963年6月2日出生于北京,应用气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小曳于1986年从西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开放研究实验室工作;1995年获得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获得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第一层次人选,同年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工作;2004年至2012年担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13年入选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5月,担任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院长。
张小曳:在气象科研领域勇攀高峰
张小曳于1963年6月2日出生在北京。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他在西北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完成本科学习,顺利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张小曳开启了丰富的科研与学术生涯。1986年7月至1991年2月,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开放研究实验室,担任研究实习员;1991年2月至1992年2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罗德岛大学大气化学研究中心深造。1991 - 1995年,他不仅担任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还晋升为助理研究员,同时于1992 - 1995年在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全球气候变化专业攻读博士,并取得博士学位。

1995年4月至1999年1月,张小曳担任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1998年,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8月至1999年1月,他又以访问教授的身份,在美国夏威夷大学海洋学系和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环境监测研究中心开展学术交流。此后,他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副所长;2004年4月至2012年10月,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在这期间,他陆续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群体资助,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第一层次人选等。2012年10月起,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后续还入选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11月,张小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5月,出任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院长;2023年,担任河南大学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主任、中国气象局城市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2024年11月,当选为中国气象学会会士。

在科研方面,张小曳取得了卓越成就。他在亚洲沙尘暴形成机制及数值预报技术、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与雾—霾联系机制及雾—霾数值预报技术等领域实现系统性创新,并将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他主持建立了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系统、亚洲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中国雾—霾数值预报系统,在业内得到广泛推广。截至2019年11月,他发表论文361篇,出版第一作者专编著9部,其中193篇被SCI收录,SCI他引超1.1万次,h因子达55。他还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包括两项973计划项目在内的三项国家重大计划项目,并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等诸多荣誉。

在人才培养上,张小曳始终鼓励学生投身科研事业。他常对学生说,从事科学研究意义重大,既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又能切实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加入科学研究、报效祖国的队伍 。 
上一篇:张正良下一篇:翟玉廉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晚清明将
原湖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
原重庆市委书记
落马官员
吉林省委书记
澳大利亚现任总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浙江省委书记
贵州省委书记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经济学博士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江西省委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