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之主、仁厚之君、勤勉帝王 明孝宗朱祐樘(1470 年 7 月 30 日 - 1505 年 6 月 8 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的西宫,籍贯为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祖籍,明代皇室籍贯皆以此为准)。他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其母为孝穆纪太后。朱祐樘在明朝历史上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他以自己的勤勉、仁厚和睿智,缔造了 “弘治中兴” 的繁荣局面,成为后世赞誉有加的一代贤君 。 朱祐樘的童年充满了坎坷与磨难 。其母纪氏本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在一次战争中被俘虏入宫,负责管理内藏库 。宪宗偶然间临幸了纪氏,纪氏因此有孕 。当时,万贵妃在宫中权势滔天,因自己所生之子夭折后再未生育,故而对其他怀有身孕的妃嫔极为嫉妒和残忍,一旦得知便会设法迫害 。纪氏怀孕的消息被万贵妃知晓后,万贵妃派宫女前去堕胎 。然而,宫女不忍心下手,便回禀万贵妃说纪氏是 “病痞”,并非怀孕,这才使得朱祐樘得以在纪氏腹中保全 。成化六年(1470 年)七月初三日,朱祐樘在西宫艰难地出生 。万贵妃得知后,又派太监张敏去溺死这个婴儿 。张敏心怀不忍,冒着生命危险,将朱祐樘偷偷藏了起来,用米粉喂养 。此后的几年间,朱祐樘在一众宫女、太监的悉心照料和保护下,艰难地成长 。而纪氏也因此遭到万贵妃的打压,被幽禁在安乐堂 。 一直到成化十一年(1475 年),宪宗感叹自己年事已高却子嗣稀少,太监张敏才鼓起勇气告知宪宗朱祐樘的存在 。宪宗惊喜万分,当即下令将朱祐樘接入宫中,并册立为太子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纪氏便离奇暴死,太监张敏也因畏惧万贵妃的权势而吞金自杀 。朱祐樘则被祖母周太后接到仁寿宫抚养,这才得以在复杂险恶的宫廷环境中安全长大 。这段童年经历,使得朱祐樘对宫廷的黑暗和残酷有着深刻的认识,也在他心中种下了仁厚和悲悯的种子 。 成化二十三年(1487 年)八月,明宪宗朱见深驾崩 。九月六日,年仅十七岁的朱祐樘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次年改元弘治,是为明孝宗 。朱祐樘即位之初,便展现出了革除积弊、重振朝纲的决心和勇气 。 朱祐樘深知宪宗时期朝政的腐败和混乱,首要任务便是整顿朝廷风气 。他果断下令斥退那些因巧言谄媚而侥幸受宠的宦官,淘汰了大量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官职的传令官等 。他严禁朝中崇佛信道之风,下令除掉法王、佛子、国师、真人等封号,将妖僧继晓处死 。同时,他更新朝政,将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同伙等奸佞之臣纷纷斥退 。他毫不留情地将内阁首辅万安罢官,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一千多人,对这些人大多判罪戍边或者斥退,虽惩处严厉,但并未大开杀戒,展现出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宽容胸怀 。通过这些举措,朝廷风气渐渐焕然一新,为后续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在用人方面,朱祐樘坚持唯贤唯德的原则,大量重用贤才之士 。他深知人才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因此广纳贤能,注重官员的政绩和能力 。他每天早朝必到,从未缺席,还重开了午朝,就算因特殊情况没去上朝,也会向群臣说明原因 。他常召阁臣至文华殿,与大家共同商议大臣的章奏,写出批词后,自己再仔细批改颁发 。他将四品以上官员名单贴在宫内文华殿壁墙上,以便随时掌握官员动态,防止被蒙蔽 。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虚心咨询治国之道 。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以廉洁、勤奋、有事业心、以国为家的贤臣得以有机会施展才干,如刘健、李东阳、谢迁、王恕、马文升等,这些贤臣在弘治朝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 朱祐樘还非常重视对官吏的考察 。弘治十七年(1504 年)六月十六日,他重新规定,明朝官员考核分两种,一种是京察,考核在京的五品以下各级官吏,六年一次;一种是外察,三年一次,考核各地的地方官吏,也被称为 “大计” 。在孝宗亲自督察下,弘治朝的考课制度被严格地执行 。朝廷还把原先由中央巡按御史和地方按察司一起负责考核的 “大计”,变为直接由各省巡按御史和巡抚一起来主持考核 。通过严格的官吏考察制度,前朝那些庸懦无能、贪污腐败的官员被淘汰,朝廷的行政效率和官员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 朱祐樘优礼大臣,善于纳谏,与大臣们建立了亲密而良好的君臣关系 。他将内阁地位提高于六部之上,对经筵讲官及刘健等阁臣,均呼 “先生” 而不称其姓名,经筵及召对后,经常赐茶或者赐宴 。他从未鞭打朝臣,未实施廷杖,也不兴起文字狱 。对待臣子商议要事,他总是和颜悦色,如同家人父子 。他体恤老臣,特意免去午朝,遇到大风雨雪,早上也免朝 。对待患病臣子多加关心,安慰有加 。在他的感召下,大臣们纷纷尽心尽力为国家效力,朝廷上下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 。 在经济方面,朱祐樘始终秉持着宽厚仁慈、体恤百姓的理念 。在灾荒时期,他积极采取措施赈灾救济百姓,免除或减轻百姓的徭役赋税 。据记载,朱祐樘在位期间,“减免数额在 700 万石以下的,只有一年;减免 700 万石至 800 万石的有五年;减免 800 万石至 900 万石的有十年;减免 900 万石以上的有两年 。弘治朝所免赋税和赈济数额,为前后朝所远远不及 。” 在他的努力下,弘治年间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从弘治元年至弘治八年,人口由 9113630 户增至 10100279 户,到了弘治十七年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此外,他还下诏减省光禄寺费用,屡次明令禁止宗室、勋戚侵占民田,积极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发展 。这些举措有效地缓解了百姓的生活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 在司法领域,朱祐樘严于律法,用刑谨慎 。他组织编纂《大明会典》,修订《问刑条例》,删除了原《大明律》中多项残暴的法令,倡导宽仁治国,减轻刑罚 。他命内外慎刑狱,任用的执法官吏比较贤明公正 。在他的治理下,司法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冤假错案大大减少,百姓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 在外交方面,朱祐樘也积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当时,吐鲁番地区的羽奴思开始与明朝争夺对哈密地区的控制权 。弘治元年(1488 年),朱祐樘令罕慎袭封哈密忠顺王 。然而,当年土鲁番就杀了忠顺王罕慎,再次占据哈密 。此后,吐鲁番又多次侵犯哈密地区 。弘治六年(1493 年)四月五日,土鲁番速檀阿黑麻袭击并擒获陕巴,占据哈密 。朱祐樘得知后,立即派侍郎张海、都督同知缑谦经略哈密 。弘治十年(1497 年),又派马文升前往平抚,汇同河西诸卫及诸部落族数千人,袭哈密城,牙兰等人逃跑,哈密终于被收复 。当时朝廷中有人主张放弃哈密,但朱祐樘主张坚决出兵收复哈密,并立即委派马文升为元帅,大败吐鲁番军,成功收复了哈密 。这次胜利维护了明朝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和统治地位 。 然而,朱祐樘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他执政过程中,也曾有偏袒宠信宦官之举,致使太监们仗势擅权,干预政事 。例如,太监李兴因督修卢沟桥而受到孝宗的宠信,他祸乱朝政,广施淫威,收受贿赂 。太监李广因为能作符录法术和祈祷祭祀蛊惑孝宗,假借诏旨授予自已传奉官,还收受贿赂,擅自夺占民田,垄断贩盐之利等,虽被朝臣奏章弹劾,但孝宗起初却置之不问 。直到弘治十一年(1498 年),清宁宫发生火灾,占卜的人说李广建毓秀亭一事犯了岁忌,太后严责孝宗宠信李广,李广得知后畏罪自杀 。后来在李广家里搜到了受贿的账本,孝宗才如梦初醒,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此后,朱祐樘下令群臣都要修身反省,进直言,禁止内外奢侈超过规定,因清宁宫火灾赦免天下,重新远离奸佞之臣,重用大学士刘健等贤臣 。 此外,朱祐樘即位三年未有子嗣,于是在弘治三年(1490 年)下令在内庭建祈圣嗣醮,以祈求子嗣诞生 。礼部给事中韩鼎上疏请求孝宗广纳嫔妃,远离斋醮方术,但孝宗以自有分寸、决不为斋醮所惑为由,拒绝了韩鼎的请求 。同年九月,韩鼎再次上疏,请孝宗选良家女为妃嫔以充六宫,孝宗依旧不为所动 。后来,张玄庆天师为孝宗和张皇后举行的盛大的祈嗣科仪结束后不久,张皇后就身怀六甲了,到了弘治四年(1491 年),皇太子生,孝宗非常高兴 。此后,孝宗对于道教的崇尚程度逐年上升,广建斋醮 。朝臣请求皇上实行节俭,减免奖赏,推崇正道,朱祐樘却不听 。到弘治十五年(1502 年),朱祐樘更是在武当山玉虚宫修建 “吉祥好事” 斋醮,长达四十九昼夜 。弘治十七年(1504 年),朱祐樘还命道士崔志端为尚书 。他沉迷佛道之术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对朝政的精力,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 弘治十八年(1505 年)四月二十九日,孝宗身体不舒服 。五月六日,病危的他召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接受照管皇室的命令 。五月七日,朱祐樘在乾清宫与世长辞,享年三十六岁 。六月七日,他被谥号为 “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泰陵 。 朱祐樘在位期间,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仁厚的品德和勤勉的态度,使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成为明代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之一 。后世史学家称其为 “弘治中兴”,他本人也被誉为 “中兴之令主” 。历史学家张廷玉对朱祐樘评价颇高,说他独能谦逊,节俭有度,勤政爱民,兢兢业业于保国泰平,持民盈之道,使朝政太平、安定有序,民物康富 。作为守成之君,朱祐樘在 “法祖” 的旗帜下,对祖制有完善与创新,革除前朝诸项弊政,全面推行新政 。在他的带领下,弘治君臣较好地处理了各种政治问题,营造了 “中兴” 的局面 。因此,人们将其称颂为贤君,比于汉文帝、宋仁宗 。尽管他的统治存在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朱祐樘无疑是明朝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他的功绩和品德为后世所铭记和敬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