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亮[晋][公元289年-340年] 河南许昌市鄢陵县人物 庾亮(289年-340年2月18日),字元规。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省鄢陵县)人。东晋时期名臣、名士,丞相军谘祭酒庾琛之子,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 出身颍川庾氏。早年被琅邪王司马睿召为西曹掾,先后任丞相参军、中书郎等职,因其姿容俊美,善谈玄理,且举止严肃遵礼,颇受器重。其妹庾文君又嫁世子司马绍为妃,他与司马绍也结为布衣之交。王敦之乱时,以左卫将军协同平叛。晋成帝即位后,庾太后临朝,庾亮拥有决断政事之权。他执政后,一反王导的宽和,依法断事,又杀南顿王司马宗等宗室,因而大失人心。后执意征流民帅苏峻入京,造成了苏峻之乱。京师陷落后,庾亮逃奔寻阳,与江州刺史温峤共推荆州刺史陶侃为盟主,平定了动乱。乱事平定后,庾亮出镇豫州。陶侃死后,又代其为征西将军,兼领江、荆、豫三州刺史,都督七州诸军事。咸康五年(339年),庾亮部署诸将,意图北伐,但遭朝臣反对。不久,重镇邾城失陷,致使北伐遇挫,庾亮忧闷成疾。 咸康六年(340年)逝世,终年五十二岁,朝廷追赠太尉,谥号文康。 庾亮善书法,有文集二十一卷,今已佚。《全晋文》录有其文。 庾亮,字元规,生于公元289年,卒于公元340年2月18日,是东晋时期的重要人物,出生于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鄢陵北),为丞相军谘祭酒庾琛之子,明穆皇后庾文君的哥哥。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年成名受重用 庾亮姿容俊美,擅长言谈议论,喜好老庄之学,为人严肃庄重,举止遵礼。十六岁时,东海王司马越征辟他为掾属,他未接受,随父住在会稽,因方正严峻,众人不敢轻易接近。 永嘉元年(307年),晋元帝司马睿任镇东大将军,听闻庾亮名声,征辟他为西曹掾。见面后,元帝对其仪表风姿大喜过望,极为器重,还聘其妹为世子司马绍妃。此后,庾亮转任丞相参军,因讨伐华轶有功,受封都亭侯,又先后担任参丞相军事等职。东晋建立初,他被拜为中书郎,在东宫侍讲,其讲授内容多被称许,与温峤同为太子司马绍的布衣之交。当时元帝以法家思想治国,赐《韩非子》给司马绍,庾亮认为刑名权术之学有伤礼义教化,不应多留意,此观点得到司马绍赞同。之后,他又迁任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 助平王敦之乱 太宁元年(323年),晋明帝司马绍即位,任命庾亮为中书监,他上表推辞,明帝应允。当时王敦有叛逆之心,虽表面敬重庾亮,实则忌恨,庾亮因此忧虑致病离职。不久,他接替王导出任中书监。 太宁二年(324年),王敦起兵,朝廷拜庾亮为左卫将军,与诸将抵抗王敦部将钱凤。七月,沈充败走吴兴郡,明帝授庾亮持节、都督东征诸军事,督察苏峻等人追击沈充。王敦之乱平定后,庾亮因功被封为永昌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他坚决推辞,后转任护军将军。 参闻顾命与执政 太宁三年(325年),明帝病重,不见群臣,庾亮怀疑左卫将军司马宗、右卫将军虞胤与西阳王司马羕有图谋,径直进入寝宫面见明帝,请求废黜他们,明帝未采纳。几天后,明帝命庾亮与王导等受遗诏辅佐太子司马衍,庾亮又加任给事中、中书令。明帝驾崩后,晋成帝司马衍继位,九月,庾太后临朝摄政,庾亮与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共同辅佐朝政,但实际政事多由庾亮决策。 庾亮执政后,一改王导的宽和政策,主张“任法裁物”,采取严厉激进的方式治理朝政。咸和元年(326年),他以谋反罪诛杀南顿王司马宗,免去西阳郡王司马羕太宰之职,将汝南王司马统废为平民,进一步排除司马宗室势力。 引发苏峻之乱 庾亮的一系列举措引发了诸多矛盾,其中对门阀政治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苏峻、祖约等流民帅。苏峻在平定王敦叛乱中立功,手握精兵,却未列入辅政大臣名单,请求提升官职也未被应允,因而怀恨在心。 咸和二年(327年),庾亮不顾王导、卞壸劝阻,执意召苏峻入建康任大司农,欲解除其武装。苏峻联合祖约,于同年十一月举兵反叛。次年二月,苏峻率部渡江围攻建康,放火焚毁官府衙门,尚书令卞壸等战死。庾亮与诸弟乘船逃奔江州刺史温峤,王导则留京陪伴成帝。 苏峻自任车骑将军、录尚书事,分兵攻略多地。苏峻初起兵时,温峤欲率兵赴援建康,庾亮担心荆州刺史陶侃有异谋而阻止,陶侃也因未入辅政大臣之列而按兵不动。建康失陷后,庾亮只得赞同温峤,推陶侃为盟主,共同讨伐苏峻。九月,苏峻战死,咸和三年(329年)二月,温峤、陶侃联军彻底击败叛军,收复建康。 出镇芜湖与遥控朝政 苏峻之乱平息后,庾亮向成帝谢罪,请求免职并欲隐居山林,成帝未许。庾亮请求外镇效命,于是出任持节、都督豫州等诸军事、平西将军、豫州刺史等职,出镇芜湖。 咸和五年(330年),后将军郭默杀害江州刺史刘胤反叛,庾亮上表请求亲自征讨,率步骑二万人与太尉陶侃会合。五月,郭默部将捆绑郭默父子出城投降,庾亮返回芜湖,拒绝朝廷封赏,朝廷进其为镇西将军,他也推辞不受。 庾亮虽外镇芜湖,但仍遥控朝政,与居中辅政的王导对立。咸和九年(334年),陶侃病死,庾亮任征西将军,都督江、荆、豫等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迁镇武昌,总上游强兵,对王导形成更大威胁。王导则通过任命亲信等方式进行制衡,双方矛盾逐渐公开化。 北伐受挫与病逝 咸康五年(339年),石勒刚死,庾亮有收复中原故土之意,于是将豫州刺史之职授予毛宝,让他与西阳太守樊峻领一万精兵守邾城,又任命陶称率部曲五千人进入沔中。然而,后赵大军进犯邾城时,庾亮认为城池坚固,未及时派兵救援,导致邾城失陷,毛宝、樊峻投水而死。 庾亮为此向成帝谢罪,请求自贬三级,朝廷下诏让他恢复原职。不久,朝廷拜他为司空,他推辞不受。邾城失陷后,庾亮忧闷成疾。当时王导、郗鉴相继去世,朝廷征召庾亮为司徒等职,他再次推辞,成帝准许。 咸康六年(340年)正月初一,庾亮去世,享年五十二岁,朝廷追赠太尉,谥号文康。吊丧时,成帝亲临,下葬时,又追赠永昌公的印绶,其弟庾冰力表庾亮先志而推辞,成帝准许。 庾亮作为东晋时期的外戚和名士,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虽有一定才能和抱负,但因其政策举措引发了苏峻之乱等事件,对东晋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一生可谓毁誉参半。同时,庾亮凭借自身地位,将庾氏一族的政治地位推向顶峰,使颍川庾氏成为东晋时期的重要门阀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