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希崇[五代十国][南楚第六代楚王] 河南许昌市鄢陵县人物 马希崇是南楚末代国君,楚王马殷之子,马希声、马希范、马希萼、马希广之弟。马希广在位时于天策上将府任天策左司马之职。 马希崇(912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的末代君主,为楚王马殷之子,马希声、马希范、马希萼等人的弟弟。他出生于河南许昌市鄢陵县,其一生经历了南楚政权的动荡变迁,见证了南楚的灭亡,在五代十国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期任职 马希崇在马希广在位时,于天策上将府担任天策左司马之职。当时南楚政权在马殷去世后,陷入了内部纷争的局面。马殷临终前,诏令诸子按照年龄顺序依次继位,以防止主少臣欺。930年,马殷次子马希声因长子马希振出家修道而率先继位,932年马希声去世后,马殷第四子马希范自立为楚王,开启了马氏兄弟“众马争槽”的混乱局面,南楚国势也由此盛极而衰。 挑拨内乱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马希范去世。当时将领们排除了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拥护马希广继位。马希崇认为马希广的继位违反了父亲兄终弟及的遗命,于是以此为借口,挑拨马希萼反对马希广。他还经常将马希广的一举一动告知马希萼,充当马希萼在潭州的内应,企图引发兄弟间的争斗,以浑水摸鱼获取利益。在马希崇的不断挑唆下,马希萼对马希广的不满日益加深,最终埋下了南楚内乱的种子。 兄长掌权与自身弄权 后汉隐帝乾祐三年(950年),马希萼起兵反叛,成功攻占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长沙),并杀死了马希广。随后,马希萼自封为天策上将军、武安、武平、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楚王。他任命马希崇为节度副使,将政事都交给马希崇处理。然而,马希崇并未好好履行职责,而是将政务又交给下属,自己疏于管理,导致南楚政事混乱不堪。同时,马希萼本人也对士卒不加赏赐,使得军队上下离心,军心思变,南楚政权内部矛盾愈发尖锐。 夺取王位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在马希崇事先知情的情况下,徐威等将领发动兵变。兵变后,马希崇被推举为武安留后,而马希萼则被移往衡山县囚禁。马希崇成功登上了南楚政权的高位,成为了南楚实际上的统治者。但他继位后,并未吸取兄长们的教训,而是纵酒荒淫,不理政事,其行为导致人心不附,南楚国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此时的南楚,内有诸多势力割据,朗州权留后事刘言听闻马希崇自立后不服,发兵攻打长沙,马希萼也在衡山被押送将官奉为衡山王,他们开府置官,招兵买马,势力逐渐壮大,声称要讨伐马希崇这个“反贼”。马希崇面临着来自内部不同势力的威胁,统治摇摇欲坠。 南楚灭亡与降唐 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马希崇无力应对。当时南楚外部,强邻南唐正虎视眈眈,企图趁机吞并南楚。徐威等将领见局势危急,曾密谋要杀死马希崇,以向外部势力投降自保。马希崇察觉了这一变故,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遂密迎南唐大军前来“保护”自己。 不久,南唐将领边镐率军进入湖南。马希崇见大势已去,便带着全家投降,南唐轻而易举地兼并了南楚,存在了五十三年之久的南楚政权宣告灭亡。马希崇投降后,曾想以重贿请边镐代为向南唐中主李璟求情,允许他留居长沙,但遭到边镐拒绝,边镐称南楚灭亡是马氏兄弟自相争夺所致,乃天意如此。马希崇无奈,只好率领族人及将佐千余人,号哭着登船东行,前往南唐都城金陵。 降周与晚年 南楚灭亡后,马希崇一家被带到金陵,随后又被送到扬州居住。南唐为了安抚马希崇,封他为永泰节度使,但这只是一个虚职,并无实际权力。 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南唐元宗保大十四年,956年),后周攻打南唐,占领了包括扬州在内的淮南地区。马希崇及其家族遂又被迁往后周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后周世宗为了稳定局势,封马希崇为羽林统军。此后,关于马希崇的事迹史书未再详细记载,他的晚年生活也因此湮没于历史长河中,不知所终。 马希崇在位时间短暂,其统治期间南楚内乱不止,最终导致国家灭亡,他本人也沦为亡国之君。其一生在南楚政权的权力斗争中投机取巧,却未能有效治理国家,反而加剧了混乱,加速了南楚的覆灭,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因内乱而亡国的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