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希振[五代十国][?-930年] 河南许昌市鄢陵县人物 马希振,楚武穆王马殷的嫡长子,衡阳王马希声的异母兄。 马希振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的重要人物,为楚武穆王马殷的嫡长子,祖籍河南许昌市鄢陵县。他虽出身王室,却因宫廷内斗与王位无缘,最终选择弃官为道士,以诗酒自娱,其生平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与时代特色。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王室出身,受封节度 马希振出生于9世纪,其母为马殷夫人(姓名不详)。唐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殷凭借自身才能在南方逐渐崛起,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天祐初年,马殷为马希振娶了钟传之女为妻。钟传是唐末五代时期的军阀,占据江西一带,马殷此举可能是为了巩固自身势力,通过联姻与钟传建立政治联盟。 随着马殷势力的不断壮大,他逐渐建立起了南楚政权。马殷深知军队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掌控军队,他任命自己的弟弟马賨为静江军节度使,同时也将颇有声望的长子马希振任命为武顺军节度使,加侍中。这一任命不仅体现了马殷对马希振的重视,也反映出他希望将军事大权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的意图。此时的马希振,作为南楚政权中的重要人物,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肩负起为家族守护江山的重任。 失宠失势,无缘世子 然而,马希振的命运并未就此一帆风顺。马殷后期宠爱袁德妃,爱屋及乌之下,对袁德妃所生的儿子马希声也格外偏爱。在袁德妃的枕边风影响下,马殷逐渐疏远了马希振。天成四年(929年)三月,马殷下旨命马希声知政事,总领内外诸军事,赋予其先斩后奏的权力。这一举措意味着马希声成为了南楚政权实际的接班人,马希振的世子之位就此落空。 同年七月,马希声在南平国主高季兴的挑拨下,矫令诬杀了南楚国重要谋士高郁。高郁是马殷的得力助手,也是马希振的重要辅佐之人,他的死让马希振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在王权争夺战中更加处于劣势。马希振面对这种局面,虽心有不甘,但也无力回天。他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又不愿卷入其中,于是渐渐萌生了退意。 弃官为道,诗酒为伴 在失去世子之位和得力助手后,马希振对政治斗争感到厌倦,最终选择了弃官为道士。他远离了宫廷的纷争,过上了清净的生活。马希振本就喜爱写诗,成为道士后,他更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他常与僧人虚中交往,两人相互唱和,留下了“嘉鱼在深处,幽鸟多立时”这样的诗句。虚中还曾题其池亭,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马希振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他此时宁静、淡泊的心境。 此外,马希振还颇筑别墅,将其作为自己憩息游乐之所。在别墅中,他远离了世俗的喧嚣,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里成为了他的世外桃源,他可以在这里与友人吟诗作画,畅谈人生,度过了一段相对悠闲自在的时光。 清泰去世,留有预言 后唐清泰年间(934 - 936年),马希振去世,葬于长沙陶浦。据记载,在其墓葬发掘时,曾掘得石碣,上面刻有文字:“乱石之壤,绝世之冈。谷变庚戌,马氏无王”。这句话仿佛是一个预言,暗示了马氏家族的命运。后来,马氏诸子在辛亥岁迁江南,而南楚政权也的确在庚戌年发生了重大变故,最终走向灭亡,这也为马希振的生平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马希振虽然在政治上未能实现远大抱负,但他凭借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淡泊心境,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的诗歌创作和与文人僧人的交往,也为南楚的文化发展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同时,他的经历也从侧面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宫廷斗争的残酷和政权更迭的频繁,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其儿子马光惠在南楚灭亡后,到南唐做了官,也算是在乱世中延续了马氏家族的血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