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三国][?-237年,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 河南许昌市建安区人物 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 陈群出身名门望族颍川陈氏,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曹操入主徐州时,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后转任参丞相军事。曹操封魏公时,任魏国的御史中丞。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后,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曹叡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十二月癸巳日(237年2月7日 )病逝,谥号“靖”。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庙庭。 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陈群撰有文集五卷,今已佚失。其余见于《全三国文》。 陈群,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人,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政治家。他出身世家大族,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在曹魏政权的政治制度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是“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出身世族,初露锋芒 陈群出身于颍川郡世族,其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都很有名声。陈群年少时就展现出非凡气质,深受祖父喜爱,陈寔常称他必能振兴陈氏宗族。鲁国人孔融恃才傲物,与陈纪、陈群父子交情深厚,因看重陈群,竟把陈纪视为长辈,见面行跪拜礼,陈群也因此声名远扬。 刘备担任豫州牧时,礼聘陈群为别驾。陶谦病逝后,徐州官吏欲迎刘备主政徐州,刘备打算前往。陈群劝阻,指出袁术势力正盛,东去徐州必与之冲突,且吕布可能趁机袭击后方,即便得徐州也难成大事。但刘备未听,结果与袁术交战时,吕布果然袭取下邳,刘备大败,这才悔恨未听陈群之言。后来,陈群被举荐为茂才,任命为柘县县令,他未就任,而是随父亲到徐州避难。 归附曹操,屡展才略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攻破徐州,擒杀吕布,聘任陈群为司空府西曹掾属,负责官员选拔任用。当时有人举荐王模、周逵,曹操欲任用,陈群认为二人品行不端,将任命文书退还,曹操不听,后来王模、周逵果然因犯法被杀,曹操为此向陈群致歉。陈群举荐的广陵人陈矫和丹阳人戴乾,都被曹操任用,戴乾在抵抗孙吴时战死,陈矫则成为曹魏名臣,陈群因此获慧眼识人之誉。 此后,陈群历任萧县、酂县、长平县的县令,因父亲去世辞官。后来他以司徒掾身份参加官吏选拔考试,成绩优异,任治书侍御史,后转任丞相府参军。曹魏政权建立后,陈群任御史中丞。曹操曾与大臣讨论是否恢复肉刑,陈群认为汉朝废除肉刑改为刑杖,看似仁慈却致犯人死亡率上升,对于罪大恶极者应维持死刑,而对可杀可不杀者,可用肉刑代替。此观点得到钟繇赞同,但因战争频繁及众人异议,曹操暂且搁置。后来,陈群转任侍中,兼任丞相府的东、西曹掾,他在朝公正无私,道义分明。 深得重用,助力曹魏建制 曹丕为太子时,就对陈群十分敬重,以朋友之礼相待。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提拔陈群为尚书,封昌武亭侯。陈群在此期间提出并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度”,将人才分为九个品阶,依此授予官职,为曹魏选拔人才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对后世选官制度影响深远。 曹丕称帝后,陈群升任尚书仆射,兼任侍中,不久又升为尚书令,晋爵颍乡侯。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孙权,任命陈群兼任中领军,后授予节杖,让其指挥水军。曹丕回许昌后,陈群被任命为镇军大将军,兼任中护军,录尚书事,随驾同行,指挥各军,深受曹丕信任。 受托辅政,位列三公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病重,诏令陈群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共同辅政。魏明帝曹叡继位后,陈群晋爵颍阴侯,增加封邑五百户,共一千三百户,并获许开府治事。不久,陈群升任司空,位列三公,仍兼任录尚书事,成为曹魏政权的核心重臣。 直言敢谏,匡正君主过失 陈群为人正直,常直言劝谏魏明帝曹叡。曹叡执政不久,陈群就上疏劝谏他效法周文王,以仁德治国,建议朝廷推崇道德,传播教化,体恤百姓,杜绝群臣结党营私之风。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大司马曹真上表请求讨伐蜀国,从斜谷进兵。陈群上表劝谏,指出当年曹操攻打张鲁时曾因缺粮受挫,如今斜谷地势险峻,运输困难,劳师远征恐重蹈覆辙,曹叡听从。但曹真又请求从子午道进兵,陈群再次列举不利条件并提及军费问题,曹叡虽将其建议批转给曹真,曹真却误以为是许可,仍命令大军出发。后因连日大雨,陈群又建议下诏让曹真撤回,曹叡最终听从。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叡女儿曹淑夭亡,被追封加爵,陈群上疏劝谏,认为八岁以下孩子夭亡按古礼不宜举行葬礼,公主不到一岁,以成人之礼下葬且让群臣守灵服丧,有违礼仪。同时,他还提及曹叡打算迁移宫殿、修筑别宫,耗费巨大,不利于国家安定,不过此次魏明帝未听从。 青龙年间,曹叡大兴土木修筑宫殿,耽误百姓耕种。陈群多次上疏劝谏,指出天下大乱,百姓流离,战事频繁,应鼓励农耕、做好备战,不宜劳民伤财。最终,曹叡减少了部分宫殿修筑事务。 晚年病逝,身后殊荣 青龙四年(公元236年)十二月,陈群去世,谥号靖侯,其子陈泰继承爵位。曹叡追思其功德,将其封邑分出一部分,封他的另一个儿子为列侯。正始四年(公元243年),朝廷下诏,陈群及其他曹操时期的已故旧臣,配祭魏武帝曹操的庙庭,彰显了他在曹魏政权中的重要地位和卓越贡献。 陈群一生,历仕曹魏三代,始终秉持公正,尽心尽责,在政治、选官、律法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创立的九品中正制,虽在后期产生了一些弊端,但在当时为曹魏选拔了大量人才,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参与编撰的《魏律》,也对后世律法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陈群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三国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