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张铁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铁岗

张铁岗[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像 河南许昌市建安区人物
张铁岗,男,汉族,1946年9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全技术及工程专家,教授级高工,西南石油大学工程安全评估与防护研究院院长 ,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铁岗是我国著名的煤矿安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5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原许昌县)张潘镇。他深耕煤矿安全领域数十年,在矿井瓦斯防治、煤矿灾害预警与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一、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张铁岗的童年与青少年时期,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家乡许昌的农耕文化与质朴民风塑造了他坚韧不拔、求真务实的品格。196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焦作矿业学院(今河南理工大学)采煤系,主修煤矿开采专业。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煤矿开采理论、矿井通风与安全等基础课程,对煤矿生产的复杂性与安全性有了深刻认识。当时,我国煤矿安全技术相对落后,事故频发的现状让他暗下决心,未来要致力于攻克煤矿安全难题。1968年,张铁岗从焦作矿业学院毕业,开启了他与煤矿事业的不解之缘。


二、职业生涯:从一线技术员到行业领军者
1. 基层历练:扎根煤矿一线,积累实践经验
1968年毕业后,张铁岗被分配到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今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从基层技术员做起。他先后在平顶山矿务局的多个矿井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通风科科长等职。在井下一线的十余年间,他亲身体验了煤矿工人的艰辛,也目睹了瓦斯爆炸、透水等事故带来的惨痛后果。这段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煤矿安全不仅关乎生产效率,更关乎矿工的生命。

在平顶山矿务局工作期间,张铁岗主导了多项技术革新。例如,在1970年代,他针对平顶山矿区高瓦斯、易自燃的特点,设计了“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有效降低了矿井火灾发生率;1980年代,他带领团队研发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技术”,解决了老矿井通风阻力大、风量不足的难题,为平顶山矿区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这些实践成果不仅提升了现场安全水平,也为他后续的理论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数据与经验。

2. 技术攻坚:聚焦瓦斯防治,突破行业瓶颈
1985年,张铁岗调任平顶山矿务局总工程师,开始全面负责矿区的技术管理工作。当时,我国煤矿瓦斯事故占比超过40%,瓦斯防治成为制约煤矿安全的“卡脖子”问题。张铁岗将研究重心锁定在瓦斯治理领域,提出了“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的瓦斯防治十二字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纳入国家煤矿安全法规,成为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的指导原则。

1990年代,张铁岗主持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他带领团队深入全国多个高瓦斯矿井,通过现场测试、理论建模与数值模拟,构建了“瓦斯地质预测预报体系”,首次实现了基于地质构造的瓦斯赋存规律精准预测。该成果在平顶山、阳泉、淮南等矿区推广后,瓦斯事故发生率下降了60%以上,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张铁岗牵头完成了“矿井瓦斯抽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究”,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米钻机瓦斯抽采系统”,解决了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效率低的世界性难题。该技术使我国煤矿瓦斯抽采率从不足30%提升至60%以上,不仅保障了安全,还实现了瓦斯资源化利用(如作为清洁能源),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3. 行业引领:推动技术标准化与学科建设
2001年,张铁岗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成为我国煤矿安全领域的首位院士。此后,他更注重从行业全局推动技术进步与体系建设。他先后担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在多个平台上为煤矿安全事业发声。

作为行业领军者,张铁岗主导制定了多项国家与行业标准,如《煤矿安全规程》(瓦斯防治部分)《矿井瓦斯抽采工程设计规范》等,为我国煤矿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他推动成立了“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该中心成为我国煤矿安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核心平台。

此外,张铁岗还积极推动煤矿安全学科建设。他在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开设“煤矿安全工程”课程,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中,多人成为如今煤矿安全领域的骨干力量,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学术成就:多项开创性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张铁岗的学术研究始终立足实践需求,聚焦行业痛点,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1、瓦斯地质与预测理论:他提出“瓦斯地质单元划分”理论,将地质构造、煤层赋存与瓦斯含量关联分析,建立了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精度达到90%以上,填补了我国瓦斯地质预测领域的空白。相关成果收录于《矿井瓦斯地质与防治技术》一书,成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2、矿井瓦斯抽采与利用技术:研发的“地面钻井抽采采空区瓦斯技术”“低透气性煤层增透技术”等,使我国高瓦斯矿井瓦斯抽采率从1990年代的不足20%提升至2010年代的60%以上,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高压水射流割缝增透技术”被纳入国际煤矿安全手册,成为全球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治理的推荐技术。

3、煤矿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他主导编制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南》,规范了煤矿应急救援的流程与标准;研发的“矿井救灾机器人”“灾区环境监测系统”等装备,提升了煤矿事故救援的效率与安全性。2004年,他参与指导了河南大平煤矿“10·20”瓦斯爆炸事故的救援工作,利用其研发的“灾区气体分析技术”,为救援方案制定提供了关键依据。

截至2010年,张铁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煤矿安全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也为全球煤矿安全领域提供了“中国方案”。


四、社会贡献与荣誉
张铁岗始终以“守护矿工生命”为己任,除了技术研究,还积极参与国家煤矿安全政策制定与行业公益事业。

政策建言:他多次担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今应急管理部)专家组成员,参与《煤矿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提出的“瓦斯治理纳入煤矿准入标准”“煤矿安全费用专款专用”等建议被采纳,从制度层面为煤矿安全提供了保障。
公益科普:他常年深入基层矿区,开展安全培训与科普讲座,累计培训矿工与技术人员超过10万人次;主编的《煤矿工人安全知识读本》发行量超过50万册,成为煤矿一线工人的“安全指南”。
国际交流:作为我国煤矿安全领域的代表,张铁岗多次出席国际矿业安全会议,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交流合作,推动我国煤矿安全技术走向世界。

因其突出贡献,张铁岗获得了多项荣誉: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煤矿行业功勋人物”。


五、晚年与传承:心系行业,薪火相传
2010年后,张铁岗虽已年过六旬,但仍活跃在煤矿安全领域。他担任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坚持为研究生授课,指导青年学者开展研究;同时,他牵头成立了“张铁岗院士工作站”,在全国多个矿区建立技术推广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晚年的张铁岗尤为关注青年人才培养。他常说:“煤矿安全事业需要一代接一代干下去,年轻人要敢闯敢试,既要扎根现场,又要仰望星空。”在他的指导下,一批青年学者成长为煤矿安全领域的中坚力量,其中多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2020年,85岁的张铁岗仍坚持每周到实验室指导学生,他的办公室里挂满了与矿工的合影,桌上放着最新的矿井监测数据。他曾在采访中说:“只要还能走得动,我就想多去井下看看,多为矿工做些事。”这份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感染了无数后辈。


六、结语
张铁岗的一生,是与煤矿安全事业紧密相连的一生。从许昌农村的少年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一线技术员到行业领军者,他用数十年的坚守与创新,让我国煤矿安全技术从“跟跑”走向“领跑”,守护了无数矿工的生命。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心系矿工、扎根实践的“矿山守护者”。

如今,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已从1990年代的5.0下降至2023年的0.04,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张铁岗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付出。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心系民生的责任担当、薪火相传的育人情怀,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保障安全生产、守护生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12 17:31
上一篇:韩王安下一篇:马希萼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西汉开国智囊
战国谋略大师,连横破局者
中国哲学史家
著名爱国将领
民国十大才女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治局常委
第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原信息产业部部长
贵州省委原书记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中央人才协调工作小组原副组长
云南省委原书记
原河北省委书记
文坛健将
开国少将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