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Yip Man,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广东佛山南海桑园人,原名叶继问,曾用名叶溢,祖籍广东省南海县桑园,曾就读于香港圣士堤反书院。师承陈华顺、梁璧。 叶问幼年体弱多病,佛山咏春拳宗师梁赞的弟子陈华顺租用叶问家宗祠设馆授徒,叶问拜陈华顺为师,学习咏春拳术。陈华顺中风病逝后,叶问随师兄吴仲素苦练三年。翌年,叶问奉其父命来港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在此期间,认识梁赞先生之子梁璧,并随梁璧修练咏春拳术。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叶问出任佛山警察局刑侦队队长、督察长、代理局长。1949年,叶问离开佛山赴香港定居,出任广州市卫戍司令部南区巡逻队上校队长。此后二十多年里,他先后在港九饭店职工总工会、九龙汝州街、李郑屋村、通菜街等地设馆授徒。跟其习武者遍及社会各阶层,其中不乏外国留学生。 1972年12月1日,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 。 叶问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武术家,咏春拳的重要传承者与推广者,对咏春拳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从生平各阶段详细介绍他的一生: ### **一、早年经历(1893–1910年代)** - **出生背景**:1893年,叶问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佛山镇(今佛山市禅城区)的一个富裕家庭,原名叶继问,后改名叶问。家族经营丝绸生意,家境优渥,使他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武术训练。 - **启蒙学武**:叶问自幼体弱,父亲叶锡三为让他强身健体,便请当地武师教授武术。13岁时,他拜入咏春拳传人**陈华顺**(人称“找钱华”)门下学习咏春拳。陈华顺对他十分器重,倾囊相授,叶问也展现出极高的武术天赋。 - **师门传承**:陈华顺去世后,叶问又跟随其徒**吴仲素**(陈华顺的大弟子)继续深造,进一步夯实咏春拳基础。此外,他还曾受陈华顺的师兄**梁赞**(咏春拳重要传人)之子梁璧指点,技艺更趋精湛。 - **教育与见识**:叶问不仅习武,还接受了传统儒学教育,曾就读于佛山的私塾和中学,后赴香港圣士提反书院求学,接触西方文化,这使他的思想较为开明,不同于传统武师的封闭。 ### **二、中年动荡(1920年代–1940年代)** - **返乡与授徒**:从香港回到佛山后,叶问并未以武为业,而是协助家族打理生意。闲暇时,他会与当地武师交流切磋,因其咏春拳技法精湛,逐渐在佛山武术界崭露头角。期间,他曾零星收徒,其中包括后来的“讲手王”黄淳梁(李小龙的师兄)。 -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佛山被日军占领,叶家的丝绸生意受到严重冲击,家境逐渐衰落。据记载,日军曾听闻叶问的武术名气,试图拉拢他为日军服务,被叶问拒绝。这段时期,他生活较为艰难,甚至需靠变卖家中物品维持生计,但始终坚守民族气节。 - **避乱香港**:1949年,因政局变动,叶问离开佛山,前往香港定居,此后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 **三、香港时期与咏春推广(1950年代–1970年代)** - **开设武馆**:1950年,在友人的帮助下,叶问在香港九龙油麻地的饭店工会内开设了第一间咏春拳馆,正式以教授咏春拳为业。这是咏春拳历史上首次系统性地公开授徒,打破了传统武术“秘传”的局限。 - **教学特点**:叶问教学注重实战,强调“中线原理”“黐手训练”等咏春核心技法,且教学方法通俗易懂,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武术爱好者都能学习。他打破了传统武师“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男女皆收,弟子遍布社会各阶层。 - **影响扩大**:随着徒众增多,叶问的武馆逐渐迁至九龙旺角等地,影响力不断扩大。他的弟子中涌现出许多知名武术家,如黄淳梁、叶准(叶问之子)、梁挺、徐尚田等,他们后来成为咏春拳传播的重要力量。 - **与李小龙的渊源**:1954年,14岁的李小龙拜入叶问门下学习咏春拳。叶问对李小龙的天赋十分认可,但因李小龙性格张扬且后期专注于混合格斗探索,两人的师徒关系并非始终紧密。不过,李小龙后来在国际上推广武术时,多次提及咏春拳对他的影响,间接推动了咏春拳的知名度。 ### **四、晚年与逝世(1970年代)** - **晚年生活**:晚年的叶问身体逐渐衰弱,但仍坚持授徒,直至1970年代初因健康问题减少教学。他为人谦和,生活简朴,深受弟子敬重。 - **逝世**:1972年12月1日,叶问因喉癌在香港逝世,享年79岁,葬于香港粉岭蝴蝶山公墓。 ### **五、历史贡献与影响** 1. **咏春拳的系统化与推广**:叶问将咏春拳从传统的家族秘传转变为公开传授的武术体系,制定了规范化的教学方法,使咏春拳从佛山一隅走向世界。 2. **国际影响力**:通过弟子们的传播(如梁挺在欧洲推广、李小龙在美洲的影响),咏春拳成为全球流行的武术流派之一,据统计,目前全球咏春拳学习者数以百万计。 3. **文化符号**:叶问的生平被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如《叶问》系列电影),成为武术精神与民族气节的象征,进一步提升了咏春拳和中国武术的国际知名度。 叶问的一生,从富家子弟到动荡中的坚守者,再到咏春拳的“一代宗师”,不仅传承了武术技艺,更以其品格和理念影响了后世。他的贡献不仅在于武术本身,更在于打破传统壁垒,让中国武术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