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1893 年 1 月 27 日 - 1981 年 5 月 29 日),海南文昌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893 年 1 月 27 日,宋庆龄出生于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父亲宋嘉树,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从事传教及工商业活动,思想开明,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他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对宋庆龄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宋庆龄自幼便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接受教育,展现出聪慧、善良且坚毅的性格特点。1908 年,宋庆龄赴美留学,进入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学习。在美期间,她广泛涉猎各类知识,积极关注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命运,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与教育理念进一步开阔了她的视野,也激发了她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在校期间,她成绩优异,尤其擅长文学和历史,同时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1913 年,宋庆龄毕业回国,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从此开始了她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的人生旅程。在与孙中山的接触中,宋庆龄被他伟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所深深打动,两人志同道合,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1915 年 10 月 25 日,宋庆龄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尽管年龄相差悬殊,但他们携手并肩,共同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而奋斗。此后,宋庆龄全力协助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参与了一系列反对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斗争。在艰难的革命岁月里,她始终陪伴在孙中山身边,为他处理日常事务、传递重要信息,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1922 年 6 月,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宋庆龄在危急时刻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镇定。为了保护孙中山安全撤离,她毅然留下吸引敌人注意力,自己却在混乱中不幸流产,身体遭受了巨大创伤,但她从未因此而动摇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宋庆龄悲痛万分,但她继承了孙中山的遗志,继续投身于革命事业。她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坚定地站在反帝反封建的立场上,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而努力。1926 年 1 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宋庆龄坚决支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国民党右派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进一步发挥了她在革命阵营中的重要影响力。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宋庆龄义愤填膺,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严厉谴责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的行径,公开宣布与背叛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势力决裂,坚定地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此后,宋庆龄前往苏联访问,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宣传中国革命,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支持和同情。她先后在莫斯科和柏林居住,期间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坚定了她为实现社会正义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决心。 1931 年,宋庆龄回国,面对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她毫不退缩,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2 年底,她与蔡元培、杨杏佛等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担任主席。该组织以保障公民权利、营救政治犯、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为宗旨,为争取民主自由、保护进步人士作出了重要贡献。宋庆龄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公开谴责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积极营救廖承志、陈赓等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在白色恐怖笼罩的环境下,为革命力量的保存和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1936 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宋庆龄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为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发挥了积极的影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宋庆龄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工作,她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争取国际援助,为抗战前线提供医疗物资、药品和资金支持,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儿童保育工作,保护和救助了大量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儿童。她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广泛联络国际友人,向世界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战事迹,争取到了众多国际组织和个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与援助,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5 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宋庆龄继续为中国的和平与民主事业而奔走。她坚决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呼吁实现国内和平,建立民主联合政府。1949 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新中国的成立指日可待。宋庆龄应毛泽东、周恩来的邀请,欣然北上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会议上,她积极参与讨论国家大事,为新中国的筹建建言献策,并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从此开始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了多项重要职务,如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等,她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妇女儿童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中。她高度重视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积极推动妇幼保健、教育等工作的开展,亲自视察各地的妇幼保健机构和学校,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为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状况付出了大量心血。在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一系列有利于妇女儿童的政策和措施得以制定和实施,许多妇幼保健机构和学校得以建立和完善,为新中国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际交往方面,宋庆龄充分发挥她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开展对外友好活动,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她多次率团出访,参加国际会议和活动,向世界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发展理念,传播中国人民爱好和平、追求进步的美好愿望,为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她还积极推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学习和借鉴。1981 年 5 月 1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5 月 16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以表彰她为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卓越贡献。5 月 29 日,宋庆龄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 88 岁。宋庆龄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她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她的光辉事迹将永载史册,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