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钟奇[公元1878年-1970年,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将领] 云南大理大理市人物 中央民委原委员、云南省政协原常委 赵钟奇,字毓衡,云南大理凤仪镇人,回族。1901年,补廪生。1904年,赴日本士官学校学军事,次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国,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教官。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爆发,在上海率新军团(时任团参谋长)响应起义,事成历任上海军先遣队参谋长、江苏陆军第七师二十五团团长、第四旅旅长。1912年,回云南历任督署代参谋长、兼云南讲武堂第四期生徒队队长、云南陆军第二师少将旅长、滇西卫戍司令官等职。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随护国军赴广西、四川作战,以功升任署参谋长、陆军中将等职。1918年后,先后任永宁道尹、靖国联军第二师师长、左翼总司令,腾越道尹、云南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等职。1931年,离职回家。抗日战争开始后,出任学生集训总队总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云南省民委副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央民委委员、省政协常委等职。 赵钟奇(1878年—1970年),回族,字毓衡,云南凤仪(今大理)人,是一位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等历史事件中有着重要贡献的将领,同时在新中国成立后也为云南的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赵钟奇幼年在家从塾师读书和学习伊斯兰教经典,他天资聪慧,苦心攻读,对经史子集和伊斯兰教经典都有较深造诣。长大后,他怀有远游大志和救国救民的抱负。1904年,因学习优秀,赵钟奇被地方官费选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实现了他投笔从戎、武力救国的夙愿。在日本期间,他与蔡锷、唐继尧、熊克武等民国著名人士友好往来。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赵钟奇成为首批会员,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906年,他和30多名留日回族学生在东京成立“留东清真教育会”,公推云南籍回族学生保廷梁为会长,赵钟奇是重要成员。他们创办刊物《醒回篇》,赵钟奇在上面发表《中国回教之来历》,阐述回族与祖国的紧密关系以及回族人民的爱国责任。 辛亥革命时期 1909年,赵钟奇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受同盟会派遣先到保定军官学校当教官。1911年转入清军新军任团参谋长,驻上海并与同盟会会员陈其美联系。武昌起义后,陈其美在上海发动起义,赵钟奇担任辛亥革命军沪军先遣队参谋长,为上海起义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他又参加南京武力光复,因战功晋升为江苏陆军第四旅旅长。 民国初期在云南 1912年7月,赵钟奇回到云南,被云南都督蔡锷任命为督署代参谋长,兼任云南讲武堂第四期生徒队长、战术教官。云南讲武堂培养了众多优秀军事人才,如朱德、叶剑英、龙云、卢汉等。1913年,蔡锷离滇,唐继尧继任云南都督,大理哥老会首领杨春魁勾结新军第四团第三营兵变,赵钟奇率精兵进驻大理平定了兵变,因功晋升为陆军少将。1914年他任陆军第二师少将旅长,1915年8月任滇西卫戍司令。 护国运动时期 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在云南通电全国,云南宣告独立,反袁称帝,拥护共和,护国运动开始。赵钟奇与孙永安、刘祖武等人联名发出“铲除帝制重建共和”的通电,声援蔡锷等人的讨袁义举。云南宣布反袁后,组织“云南护国军”,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分任三军总司令。1916年1月,粤军龙济光受袁世凯之命进攻云南,唐继尧派赵钟奇率李植生部在滇东南配合挺进军的杨杰等部阻击龙济光军。赵钟奇率军在广西黄草坝同龙觐光相遇并激战,因指挥得当击溃龙军,迫使龙通电拥护共和。不久川中逆军又起,赵钟奇和顾品珍率军入川,经艰苦作战击溃叛军,随后赵钟奇部进驻成都郊区的龙泉驿,扼守咽喉要道,因功升督署参谋长。1917年,北京政府特使王芝祥到成都,为护国有功人员晋级授勋,赵钟奇晋级陆军中将,授二等文虎章。 之后的军政生涯 1918年4月,赵钟奇被任命为永宁中将道尹,7月任靖国联军第二师师长,左翼总司令。1921年至1922年顾品珍入主云南军政,赵钟奇担任云南盐运使司司长。1927年龙云主政云南,任命赵钟奇为滇西宣慰使、腾越道尹。1931年全国取消道尹制,加之当时国民革命蜕变为军阀混战,赵钟奇毅然弃政归田,安居故里,他布衣回乡时,乡人列队郊迎30里,可见他人望之隆。 抗日战争时期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抗战。龙云从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回到云南后,重新组建58、60两个军,出师抗日,但急缺下级军官,遂特请赵钟奇为全省高中以上学生集训总队总队长,加强学生后备训练,储备后备军官。赵钟奇毅然赴昆,全身心投入军事训练。经他训练的学生,多数考入军官学校,再经训练派到部队,在抗日部队中为抗战作出了贡献。此外,从1931年起赵钟奇被选为云南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抗战初期,汪精卫出逃河内,途经昆明,向龙云鼓吹曲线救国、卖国求和的谬论,赵钟奇和议长李鸿祥敦促龙云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声明,揭露汪逆阴谋,与之决裂。卢汉主持云南省政期间,赵钟奇担任省府高级顾问,并在卢汉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初,云南解放。赵钟奇在云南凤仪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陈赓、周保中的信函,请他前往昆明共商解放后的各项建设事宜。与此同时,朱德总司令也派人持亲笔函找到他。赵钟奇接到朱德的信函后,当即来到昆明,愉快地参加了革命工作。1950年间,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分别签署命令,赵钟奇被任命为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52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电请赵钟奇至北京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二次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被任命为中央民委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民委委员、省民委专职副主任。1954年起,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二、三届的代表和省人大代表。1964年被选为省政协副主席。1970年,赵钟奇因病在昆明去世,享年92岁。 赵钟奇不仅是一位英勇善战的爱国将领,还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严守伊斯兰教的风俗、禁忌和规范,热心参与回族事务和革新活动,始终关心本民族的繁荣和进步。同时,他也是注重节操、廉洁自律之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眼见国民革命转变成军阀混战和国民党右派专制统治,自觉无力回天,又不愿卷入争权夺利的漩涡,便毅然离政归田,两度回到故乡,青衫布履,手持竹杖,吟诗作对,挥毫书法,在大理留下许多匾额楹联,其撰写的对联、匾额、条幅,喻意深刻,针对性强,表现出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书法苍劲古朴、笔力沉雄、气度俊伟,是滇西乃至云南公认的书法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