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放 四川阿坝州汶川县人物 张放,原名张叹凤,1957年8月出生于四川阿坝州汶川县,汉族,四川大学毕业,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中国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以及世界华文文学。 张放,常用笔名张叹凤,男,汉族,1957年8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青少年时代曾在若尔盖草原游学与插队四年。1977年成为四川大学中文系学生,1982年1月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获得文艺学博士学位,成为中文系教授,现当代文学专业与世界华文文学方向的博、硕士生导师。张放教授担任《华文文学评论》《岳飞文艺研究》集刊执行主编,并负责多个省部级课题项目。在教研之余,他尝试文学创作,出版了多部散文随笔、长中短篇小说集。张放教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担任多个文学协会的社会兼职,并出席过中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中国作家代表大会。 张放,常用笔名张叹凤,1957年8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青少年时期 张放祖籍四川达县,在汶川县威州镇长大。青少年时代,他有过游学与插队若尔盖草原四年的经历。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他深入体验了草原的生活,接触到了不同的文化和人群,也磨砺了他的意志,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感悟。 教育背景 1977年,张放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成为1977级学生。在四川大学,他接受了系统而扎实的中文专业教育,沉浸于文学的世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2年1月,他毕业留校任教,从此与四川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他继续深造,获得了文艺学博士学位,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深耕。 学术生涯 张放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华文文学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关系研究等。他担任《华文文学评论》《岳飞文艺研究》集刊执行主编,同时是“世界华文文学与巴蜀文化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民族意识与国家观”等省部级课题项目负责人。在学术研究中,他致力于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深刻的学术见解,引导学生们在文学的海洋中探索求知。 文学创作 在数十年的教研之余,张放尝试文学创作,成果丰硕。他出版了散文随笔、长中短篇小说集十余部,包括《家园的味道》《课堂下的讲述》《叹凤楼枕书录》《白与黄》《深宫绝学》《疼痛与羞涩》《如花的妩媚》《完蛋》《辛追传奇》等。他的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有的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性百态,有的展现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的则探索了人类内心的情感世界。他以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将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到作品中,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获得启示。 文学奖项与荣誉 张放的文学创作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他曾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4年,他获得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文学奖”,这是对他在文学创作领域杰出表现的高度肯定。此外,他还获得了“四川省文学奖”“金芙蓉文学奖”以及国内《散文》月刊、《小说界》刊物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这些奖项不仅是对他个人文学才华的赞誉,也是对他多年来辛勤创作的回报,激励着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社会兼职 作为一位在文学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和作家,张放担任了多个社会兼职。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同时在四川省作家协会、成都市作家协会、四川省写作学会、四川省武侠文学研究会、鲁迅文学研究会、郭沫若研究学会、艾芜研究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等多个文学团体中担任职务。通过这些社会兼职,他积极参与文学界的各种活动,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作家和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文学事业的发展。同时,他还曾当选出席中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中国作家代表大会,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为文学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张放的一生,是在文学与学术领域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一生。他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教学、科研、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经历和成就激励着更多的人热爱文学、投身学术,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