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天宝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天宝

天宝[公元1917年-2008年] 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人物
天宝,原名木尔加·桑吉悦希,1917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1935年春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春至1937年夏末参加红军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等职。2008年2月21日在成都病逝。
天宝(1917年—2008年),原名木尔加·桑吉悦希,是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他的一生跨越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阶段,从川西北高原的藏族青年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为民族解放、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其生平详细介绍:


一、少年时期:高原火种的萌芽(1917—1935年)
1、出身与成长环境  
   1917年,天宝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党坝乡一个藏族农奴家庭。当时的川西北高原处于封建农奴制统治下,藏族群众深受土司、头人压迫,生活困苦。天宝自幼目睹阶级压迫的残酷现实,内心埋下了反抗不公的种子。他幼年曾在当地寺院短暂学习藏文,虽未接受系统教育,却凭借聪慧好学,对藏族传统文化和社会现状有了初步认知。

2、红军到来与思想觉醒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川西北藏族地区。红军宣传的“民族平等”“反对压迫”理念,如春雷般唤醒了当地群众。年仅18岁的天宝被红军的革命精神吸引,主动为部队担任向导、翻译,并参与筹粮等工作。他亲眼看到红军对藏族群众秋毫无犯,帮助农奴反抗土司压迫,深刻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藏族人民才能获得解放。同年,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当地最早一批接受革命思想的藏族青年。


二、革命征程:从长征战士到民族工作骨干(1935—1949年)
1、长征路上的考验与成长  
   1935年6月,天宝跟随红四方面军踏上长征之路。作为藏族战士,他凭借对高原地形的熟悉,多次为部队提供关键帮助。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中,他克服了严寒、饥饿和疾病的考验,始终坚定革命信念。长征途中,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藏族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党组织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选派他到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斗争知识,为其日后从事民族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作实践  
   抗日战争爆发后,天宝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并担任中央党校民族班班主任。他参与了对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编写教材、讲授课程,将党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实际相结合。1941年,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前身——延安民族学院成立,天宝担任研究室副主任,深入研究少数民族问题,提出了许多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团结的重要观点,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完善提供了实践参考。

3、解放战争时期的前线与后方工作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天宝随部队前往东北,参与建立东北根据地。他在辽宁、吉林等地开展土地改革和群众工作,动员少数民族群众支援解放战争。1948年,他调任内蒙古自治政府委员,参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筹建工作,亲身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累了丰富的民族工作经验。在解放战争中,他始终坚持“团结各民族群众,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目标,将民族工作与革命斗争紧密结合,为全国解放贡献了力量。


三、建设岁月:民族地区发展的开拓者(1949—1978年)
1、解放大西南与四川民族工作  
   1949年底,天宝随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参与解放四川、西康(今属四川)等地的工作。1950年,他担任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主席,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藏族省级行政区领导人。在任期间,他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争取藏族上层人士支持,团结各族群众,迅速稳定了边疆局势。他领导开展了剿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的部分剥削制度,改善了群众生活。

2、推动民族区域自治与社会改革  
   1952年,天宝调任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参与领导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他坚持“慎重稳进”的方针,根据藏族、彝族等民族的不同特点,逐步推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特权,建立人民政权。1955年,他担任中共阿坝藏族自治州委第一书记,带领全州各族群众开展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他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了大批藏族、羌族青年进入各级政权,为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3、曲折时期的坚守与担当  
   “文化大革命”期间,天宝受到冲击,被错误批斗并下放劳动,但他始终坚信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保护了许多干部和群众。1973年,他恢复工作,先后担任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分管民族、农业等工作。他不顾身体伤病,深入阿坝、甘孜等民族地区调研,推动恢复生产秩序,落实民族政策,为扭转动乱造成的破坏作出了不懈努力。


四、改革开放:民族工作的创新与发展(1978—2008年)
1、拨乱反正与民族政策落实  
   改革开放后,天宝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领导者,积极参与拨乱反正。他主持修订了四川民族地区的相关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恢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常运行。1980年,他担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推动制定了《四川省民族区域自治条例》等法规,为民族地区依法治理提供了保障。他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多次深入基层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调解民族纠纷,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

2、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天宝深刻认识到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他主张利用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牧业、旅游业和民族手工业。在他的推动下,阿坝州建立了一批农牧产品加工企业,九寨沟、黄龙等自然景区开始规划开发,为后来旅游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他重视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支持整理出版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推动藏医药、民族歌舞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晚年:心系民族事业的终身奉献  
   1985年,天宝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仍以极大热情关注民族地区发展。他担任四川省藏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等职,致力于藏学研究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他多次到北京、四川、青海、甘肃等地的藏族聚居区考察,向党中央和地方政府提出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改善民生等建议,许多意见被采纳并付诸实施。

   2008年2月21日,天宝在成都逝世,享年91岁。他的逝世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大损失,但他留下的“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精神遗产,至今仍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五、历史贡献与精神遗产
1、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先驱  
   天宝是中国共产党培养的第一代藏族高级干部,他一生致力于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主张“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为民族地区政权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践行者  
   他从延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参与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践,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定执行者和完善者,为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在民族地区的落地生根奠定了基础。

3、民族团结的坚定维护者  
   天宝始终强调“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他以智慧和担当化解民族矛盾,促进了川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成为各族群众心中“民族团结的典范”。

4、民族地区发展的开拓者  
   他带领阿坝、甘孜等地区的群众打破封闭、发展生产,推动了民族地区从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跨越,为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铺平了道路。


天宝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为藏族人民解放和民族地区发展奋斗的一生。他用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与信任,也展现了藏族人民追求进步、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他的生平事迹,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缩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3 14:38
上一篇:旦科下一篇:安登榜
国务院原副总理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原河北省委组织部代部长
原南京高级陆军学院校长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
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山西省委原书记
原云南省委第一书记
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党组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北京市委原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央政治局委员
辽宁省委原书记
开国大校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委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江西省委原第一书记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中国当代作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