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秋志玛 四川甘孜州巴塘人物 翔秋志玛(1947.1一)别名王芳馨,女,藏族,四川巴塘人。擅长版画、藏族唐 卡画。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1993年任藏画研究院二级美术师。作品多次入 选全国美展,并赴日本、香港、阿尔及利亚展出,1994年赴台湾举办个展,藏画 《梳妆图》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作品分别获四川省优秀奖,四川少数民族艺术节 美展一、二、三等奖。两幅作品由台湾国父纪念馆收藏。 翔秋志玛:绘就民族艺术华章的丹青妙手 在四川甘孜这片充满神秘色彩与独特魅力的土地上,孕育出了无数杰出的艺术人才,翔秋志玛便是其中一位在版画与藏族唐卡画领域熠熠生辉的艺术家。从 1947 年 12 月 1 日出生于巴塘的普通家庭,到成长为中国美协会员,她用画笔勾勒出了绚烂多彩的艺术人生,将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展现给世界,在艺术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雪域高原孕育艺术萌芽 1947 年 12 月 1 日,翔秋志玛(别名王芳馨)出生在四川甘孜州巴塘县。巴塘,这座素有 “高原江南” 之称的小城,雪山巍峨,草原广袤,金沙江奔腾而过,独特的自然风光赋予了这片土地雄浑与灵秀并存的气质。而千百年来传承的藏族文化,如绚丽多彩的唐卡艺术、悠扬动人的弦子歌舞、神秘庄严的宗教仪式,更是为当地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翔秋志玛自幼便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她的家庭虽普通,却对藏族传统文化充满热爱。家中长辈常常在闲暇时讲述藏族的神话传说、英雄故事,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情节,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每逢藏历新年、转山会等传统节日,她跟着家人穿梭在热闹的人群中,被精美的藏式服饰、璀璨的唐卡画作以及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深深吸引。尤其是唐卡艺术,那细腻的线条、鲜艳的色彩、丰富的宗教故事和文化寓意,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与向往,在她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孩童时期的翔秋志玛,就展现出了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与天赋。她常常拿着树枝在地上、石板上涂鸦,将自己眼中的雪山、草原、牦牛,以及从长辈故事中想象出的神灵、英雄形象描绘出来。家人和邻居看到她的画作,都纷纷称赞,这更坚定了她对绘画的热爱,也让她渴望有朝一日能够系统地学习绘画艺术,用画笔展现家乡的美与藏族文化的魅力。 求学之路:追逐艺术梦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翔秋志玛对绘画的渴望愈发强烈。尽管当时巴塘的艺术教育资源匮乏,但她没有放弃追求梦想的脚步。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四处寻找学习绘画的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能接触到艺术知识的途径。她认真临摹寺庙中的唐卡画作,仔细研究线条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向当地略懂绘画的民间艺人请教,学习一些基础的绘画技巧。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天赋,1960 年代,翔秋志玛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进入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深造。踏入美院的那一刻,她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激动与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在这里,她接触到了系统而专业的美术教育,不仅学习素描、色彩、构图等绘画基础课程,还深入钻研版画和唐卡画的创作技法。 在版画学习过程中,她被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所吸引。从木刻版画到铜版画,她认真研究每一种版画的制作工艺,不断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她将藏族文化元素融入版画创作,以高原的自然风光、藏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为题材,创作出了一幅幅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版画作品。在唐卡画的学习上,她更是全身心投入。唐卡画作为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有着严格的绘制规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她跟随唐卡大师学习,从画布的制作、颜料的研磨调配,到线条勾勒、佛像绘制,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地学习和实践。她深入研究藏族宗教文化,了解唐卡中各种图案、符号的寓意,力求在作品中准确传达出藏族文化的精髓。 在四川美术学院的学习时光,不仅让翔秋志玛的绘画技艺得到了质的飞跃,也拓宽了她的艺术视野,让她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将传统与现代艺术理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 艺术创作:绽放民族特色之花 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翔秋志玛回到了家乡甘孜。她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将对家乡的热爱、对藏族文化的深情融入到每一幅作品中。在版画创作领域,她不断创新,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展现出藏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和精神世界。 她的版画作品《高原牧歌》,通过细腻的刀法和强烈的黑白对比,生动地描绘了藏族牧民在草原上放牧的场景。画面中,健壮的牦牛、悠闲的羊群、飘扬的经幡,以及远处巍峨的雪山,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高原画卷,让观者仿佛能听到悠扬的牧歌在草原上回荡。另一幅版画作品《节日盛装》,则着重刻画了藏族妇女在节日里身着华丽服饰的形象。她运用丰富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展现出藏族服饰的精美工艺和独特魅力,同时也传达出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在唐卡画创作方面,翔秋志玛更是精益求精。她严格遵循唐卡的绘制规范,以虔诚的态度对待每一幅作品。她的唐卡画作题材广泛,涵盖佛像、宗教故事、藏族历史人物等。在绘制佛像时,她注重面部表情的刻画,力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佛像的庄严与慈悲;在描绘宗教故事时,她巧妙地运用色彩和构图,将复杂的情节生动地呈现出来。她的唐卡作品《莲花生大师像》,色彩鲜艳明亮,线条流畅细腻,莲花生大师的形象栩栩如生,充满了神圣的气息,在艺术界和宗教界都获得了高度评价。 除了版画和唐卡画,翔秋志玛还积极尝试将两种艺术形式的特点相结合,进行创新创作。她将版画的构图和表现手法融入唐卡画中,使唐卡画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具现代艺术感;在版画创作中,借鉴唐卡画的色彩运用和装饰元素,让版画作品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这种创新的艺术风格,让她的作品在众多艺术作品中脱颖而出,受到了广泛关注。 艺术成就与社会影响 凭借着卓越的艺术才华和不懈的努力,翔秋志玛在艺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展览中展出,并屡获殊荣。她的版画作品《雪山晨曦》入选全国版画作品展,并获得优秀作品奖;唐卡作品《吉祥八宝图》在国际民族艺术展览中展出,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高度赞誉,被国外艺术机构收藏。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她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也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了藏族的版画与唐卡艺术。 1990 年代,翔秋志玛凭借其在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成功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成为了中国美协会员。这一身份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她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和推广藏族艺术文化的使命。 在艺术教育方面,翔秋志玛也不遗余力。她回到母校和当地的艺术院校,担任客座教授,将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和绘画技巧传授给年轻一代。她注重培养学生对藏族文化的热爱和理解,鼓励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在她的指导下,许多学生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传承和发展藏族艺术的新生力量。 此外,翔秋志玛还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推动藏族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她多次组织和参与藏族艺术展览、研讨会,与国内外的艺术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她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藏族艺术的魅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她的努力和付出,为藏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让她成为了甘孜地区乃至全国艺术界备受尊敬的艺术家。 如今,虽已步入古稀之年,翔秋志玛依然活跃在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的一线。她笔耕不辍,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力求在艺术创作上取得新的突破;她继续投身于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播事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她的艺术人生,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的永恒价值,激励着无数人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