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江[公元1941年-1975年] 四川甘孜州巴塘人物 扎江,藏族,四川义敦(今四川巴塘)人。1941年出生,1961年入伍,生前系红原县人武部参谋。1975年10月18日,在组织民兵演习时,为保护干部和群众的生命安全英勇牺牲。1977年,中央军委追授他“模范人民武装干部”荣誉称号。 扎江,1941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茶洛乡的一个贫苦农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充满了英勇与奉献,是藏族人民的骄傲,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楷模。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苦难童年 扎江从小就遭遇了巨大的不幸,父母双亡的他过着悲惨贫苦的生活。6岁时,年幼的他就不得不给有钱人家放牛,以此来维持生计。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饱受生活的磨难,但也早早地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 翻身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扎江的家乡迎来了解放军。共产党领导藏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压在藏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扎江和千千万万农奴一样获得了彻底的翻身解放。这一历史性的变革,让扎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为他日后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军旅生涯 入伍学习:1961年5月,扎江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时,他仅认得几个藏字,不识汉文,也不懂汉语。但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虚心向周围的战友请教,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他把战友当作老师,利用休息日坚持自学,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的文化程度明显提高,还被树为学习标兵。同时,他积极学习毛泽东著作,多次被评为连和团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在思想上不断进步。 英勇救人:扎江在部队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舍己为人的精神,多次奋不顾身地抢救战友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1963年7月,在一次行军途中,藏族战士阿沛掉进水流湍急的河中,眼看就要被淹没,扎江第一个跳下水去,将阿沛救上岸。1966年夏天,他在去甘孜州道孚县执行任务途中,看见一辆马车狂奔,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勒住惊马,保护了群众。1969年4月,在一次演习中,汉族战士刘永学因高山反应晕倒,生命危急,扎江背着他走了5里多路到县医院,使刘永学得到及时抢救。1970年初,在一次夜行军中,战士王德方从独木桥上跌下结了薄冰的河里,扎江从3米高的桥上跳入刺骨的水中,救出战友。 提干入党:1965年,扎江因表现优异被提干,196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先后担任副排长、排长、县武装部参谋等职务。在不同的岗位上,他始终坚守职责,为部队建设和国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心系群众 深入基层:扎江在红原县武装部工作的5年时间里,走遍了全县的5个牧场和10个公社中的9个公社30个大队,每年下基层300天以上。他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民兵,经常通过讲形势、忆旧苦、个别谈心等方式,对民兵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担任武装民兵宣传队指导员期间,他走访了每个队员的家庭,并主动为其排忧解难。他坚持劳动与习武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民兵军事训练,为提高民兵的军事素质和思想觉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关心群众:扎江每到一处都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和群众一起住帐篷,吃糌粑,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1975年夏天,他到龙让公社组织民兵训练时,积极带领民兵参加修建草库伦的劳动。他每天出工在前,收工在后,社员见他手被磨破了,劝他休息,他却说:“我是军人,应该这样干。”在紧张的劳动中,他还抓紧时间组织民兵训练。他十分关心群众的疾苦,经常帮助五保户挑水劈柴,为患病的社员请医送药。他个人生活极其节俭,却常把节余的钱和衣服用来帮助有困难的同志和地震灾区的群众。一次,他利用探亲假的机会,带着3个藏族老人,翻山越岭,行程千里,找到与他们失散几十年的亲人。 英勇牺牲 1975年10月18日,扎江组织民兵营、连基层干部去安曲公社参观用炸药包打坦克的演习。在演习过程中,一名干部在示范讲解如何使用挂钩式炸药包时,不慎拉燃了炸药包的拉火管。导火索连着一个炸药包,附近还堆着3个教学用的炸药包,地下掩埋有20多个连环土地雷,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就在大家都被吓得不知所措时,扎江冲进人群,推开讲解员,从土坦克上抱起炸药包折身就向附近20多米远的一个水塘跑去,准备将炸药包扔到水塘里。然而,就在他跑到水塘边时,炸药包爆炸了。扎江为保护现场300多名干部、群众的安全,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英雄不朽 扎江牺牲后,他的英勇事迹在当地广泛传颂,深深感动了大草原上的各族儿女。1976年2月,四川省军区政治部批准扎江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1977年,中央军委授予他“模范人民武装干部”光荣称号。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人,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和榜样。红原县人武部官兵发扬扎江服务人民的精神,每年都要组织到牧区送文化、送科技等各种助民、爱民活动。扎江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事迹将被永远铭记和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