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师旷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
师旷
师旷[晋][公元前572年-前532年,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像 山西临汾市洪洞人物
师旷,字子野,一说鲁国平阳(今山东新泰)南师店人,,另一说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先秦著名音乐大师,古人称为乐圣,春秋时期晋国晋悼公和晋平公时大臣,太宰,宫廷掌乐太师 ,古传太极拳开创者,教育家,思想家,最早提出“民贵君轻”。善卜卦推演,被尊崇为算命先生的祖师爷。他生而无目(一说为专心练琴自己刺瞎眼睛),故自称盲臣,瞑臣,初为晋大夫,后拜为太宰,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律,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据说师旷可以听到天庭之音,他同时精通鸟兽语言,他抚琴时,能使凤凰来仪,是神话传说中顺风耳的原型。他艺术造诣极高,著名琴曲《阳春》、《白雪》,即为其所作,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
今河南开封禹王台即师旷曾演奏乐曲之古吹台,陕西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马家村有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师旷墓 、洪洞县曲亭镇师村有师旷墓遗址。师旷不仅在音乐、政治、道学等方面有卓越贡献,而且著有《禽经》,总结了中国先秦以前的鸟类知识。
师旷:春秋时期的传奇盲臣
师旷,字子野,又称晋野,平阳人,受封于晋国羊舌食邑(今山西省洪洞县曲亭镇师村) ,大约活跃于春秋末年晋悼公和晋平公执政时期。他是一位盲人,常自称“暝臣”“盲臣”。关于他眼盲的原因,存在三种说法:一是天生眼盲;二是认为眼睛所见会干扰专心做事,故而用艾草熏瞎双眼以静心;三是因自幼痴迷音乐,向卫国宫廷乐师高扬学琴时,为专注技艺用绣花针刺瞎双眼,发愤苦练,终在琴艺上超越师父。

师旷在晋悼公初年进入宫廷担任主乐大师,凭借卓越的艺术造诣、渊博的学识以及出色的辩才,赢得了悼公、平公的信任。在悼公末年或平公时期,师旷升任太宰,是集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杰出人物。据《淮南子》记载“师旷譬而为太宰”,他辅佐治理晋国,使晋国“始无乱政” 。其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马家村,原墓冢呈圜丘状,1957年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一、登峰造极的艺术造诣
(一)音乐著作与创作
师旷在艺术领域成就斐然,备受世人敬仰。据《拾遗记》记载,师旷曾“撰兵书万篇”“述《宝符》百卷” ,可惜大多已失传。现存署名师旷的作品仅有《禽经》1卷 ,不过历代学者多认为此书是后人伪托之作。

在音乐创作方面,《庄子·齐物论》称师旷“甚知音律”,《洪洞县志》也赞其“师旷之聪,天下之至聪也” 。先秦文献中,常以师旷作为音感敏锐的代表,如“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他不仅精通琴曲,还擅长用琴声模仿自然界的声音,生动描绘飞鸟飞翔的姿态与鸣叫。师旷听力超凡,辨音能力极强,《淮南子·氾论训》也有类似记载。《周书》显示他不仅擅长弹琴,还会鼓瑟。他对南北方的民歌和乐器调律也颇为精通,《左传》中记载,晋人听闻楚军来袭,师旷通过歌唱南北风的曲调,判断“南风不竞,楚必无功” 。此外,师旷曾指出晋平公铸造的大钟音调不准,后经卫国乐师师涓证实。晚年的师旷精通星算音律,《阳春》《白雪》《玄默》等曲目,据说便出自他之手。

师旷虽音乐才华卓越,但较为保守。晋平公喜爱新声,听师涓演奏新曲时,师旷当场斥其为“靡靡之音”“亡国之音” 。他认为音乐应承担传播德行的使命,传统礼乐制度是国家强盛的重要保障。

(二)古传太极的渊源
古传太极起源于长治,相传由师旷所创,历经传承演变,如今已在山西、江西、上海、广州、深圳、河南等地广泛流传。这一拳术在学理上可追溯至中华文明始祖伏羲,伏羲画八卦蕴含“太极”妙理。师旷是春秋时期晋国太师,精通音律,辨音力强,多种乐器演奏技艺高超,尤以古琴为最,因“师旷之聪”闻名后世。他为专注音律自伤双目,还是阴阳家、政治活动家和博古通今的学者,被时人称为“多闻”。师旷一生刚正不阿,多次直言进谏,传说他能听到天庭之音,通晓鸟兽语言,抚琴时能引来凤凰,是顺风耳的化身。

师旷的易学传承自师永,师永曾教导周文王。在文王之前,师氏家族就为皇室服务,可上溯至黄帝时期,其家族姓氏“师”即源于教导皇家的职责。孔子时代的师襄,是孔子的易学老师,师氏家族的易学为隐秘之学,不公开宣扬。师氏家族将易学文化精髓融入拳法,形成了古传太极拳(又称“师氏太极”)。

二、政绩卓著的政治生涯
(一)匡主裕民的政治实践
在春秋时期,乐律常与神秘色彩相关,备受重视。乐师因掌握乐律,常被纳入军国大事的决策,负责占卜吉凶、提供咨询。师旷不仅在音乐上造诣深厚,还积极参与政治,匡主裕民。众多乐师中,他凭借渊博的学识和善辩的口才脱颖而出,得到晋君赏识,深度参与晋国内政、外交、军事等事务。正如韩垧所言:师旷“迹虽隐于乐官,而实参国议” 。

文献记载显示,师旷常向悼公、平公进献治国安邦之策,每次都能“因问尽言”,发表深刻的治国见解。他论述的“天下五墨墨”“人君之道”等观点,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展现出作为政治活动家的远见卓识与广阔胸怀。

(二)系统全面的政治主张
政治上,师旷主张为政清明,德法并重。他认为国君应“清净无为”“务在博爱”,同时借助法令维护统治,因为“法令不行”会导致“吏民不正” 。用人方面,他强调应重用德才兼备之人,否则“忠臣不用,用臣不忠,下才处高,不肖临贤”,将埋下乱政隐患。经济上,师旷主张富国强民,认为只有百姓富足,政治才能平稳,“空虚府库”会引发“国贫民罢,上下不和”的局面。在统治手段上,他建议国君“广开耳目,以察民情”,为百姓提供申诉冤屈的途径。此外,师旷还提出“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认为国君应“廓然远见,踔然独立”,避免决策失误,有所作为。师旷的治国理念是其政治理想的体现,见解深刻独到。在悼公、平公时期,晋国能重振文襄霸业,师旷功不可没。他还多次随平公出征,并代表晋国出使周朝,鲁季武子将他与赵孟、叔向等著名政治家相提并论,足见其地位之高。

从现存先秦文献可知,师旷匡主裕民的事迹众多,其政治成就丝毫不亚于艺术成就。《淮南子》记载师旷担任太宰“大治晋国”,使晋国“始无乱政” 。太宰一职“总六官之事,事无所不统”,地位显赫。不过,师旷初入宫廷时不太可能位居此职,据考证,他最早参与政治活动是在鲁襄公十四年(前559年),推测其担任太宰应在悼公末年或平公时期。平公晚年骄奢,师旷多次力谏,这或许与他的太宰身份有关。

三、深邃多元的思想体系
(一)民本思想
师旷认为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与国君一样都是上天的子民。国君的主要职责是养护百姓,不能“肆于民上,以从其淫”,否则就是违背天地本性。对于让百姓绝望的君主,师旷主张可以将其驱逐,他说:“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这种君民平等的思想,与商周以来君主拥有绝对权威的传统观念截然不同,体现了师旷思想的进步性。

(二)倡导仁政
晋悼公和齐景公都曾向师旷请教治国之道,师旷均以“仁义”“惠民”作答。他反对用残暴手段对待百姓,晋平公晚年大兴土木修建虒祁宫,师旷借石头说话进行劝谏 。虽然师旷的“惠民”主张出发点是为统治者考虑,但在客观上对百姓有利,因此受到人民的怀念。

(三)宇宙观
师旷的宇宙观具有两面性,既重人又重神。他倡导以民为本,体现了重人的思想,但同时也难以摆脱商周以来尊神观念的影响,常表现出对神的崇拜和迷信,如他曾问天老关于忌日杀生、井上种桃等不祥之事,这些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形象。

(四)劝学思想
师旷的劝学思想至今仍具启迪意义,他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于昧行乎?”鼓励人们无论何时都应坚持学习。

四、刚正不阿的性格品质
师旷性格刚烈,正道直行,娴于辞令却不趋炎附势。晋平公曾感叹“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莫之违”,师旷认为此言不当,竟操琴向平公撞去,展现出不畏权势的勇气 。晋平公晚年奢侈无度,师旷多次犯颜直谏。《说苑》记载,平公三次打猎,认为有“霸王之主出”的祥兆,师旷却认为这是自欺欺人。平公恼怒之下在台阶上布置蒺藜,让师旷解履拾阶而上,师旷忍着疼痛仰天长叹,预言“君将死也”,既体现了他守正不阿的品格,也流露出对晋国前途的忧虑。

此外,师旷博学多闻,他曾根据绛县老人的描述,准确推算出其出生年份及相关历史事件,其渊博的知识令人惊叹。

五、流传千古的轶事典故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年逾七十想要学习,担心为时已晚。师旷劝他“何不炳烛乎”,并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作比,成功说服晋平公,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

(二)师旷论卫人逐君
针对卫国人驱逐暴虐的卫献公一事,晋悼公认为民众做得过分,师旷则反驳说,如果国君暴虐,使百姓绝望,就应该被驱逐。他阐述了国君应赏善刑淫、爱护百姓的观点,强调上天立君是为了治理百姓,不能让君主肆意妄为,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 。

(三)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酒,感慨做国君的快乐在于无人敢违逆自己的话。师旷认为这不是君主应说的话,竟拿琴撞击平公。平公问他撞谁,师旷称是撞“小人”,得知是平公后,直言这不是君主该说的话。平公最终赦免了师旷,以此为戒,展现了师旷刚正不阿的性格 。

(四)师旷奏乐
传说师旷奏《白雪》之音时,神物下降,风雨骤至,晋平公因此患病,晋国大旱三年。晋平公想听清角,师旷以其德行不足劝阻,平公坚持下,师旷演奏后,引发大风大雨,晋国遭受灾害,平公也一病不起 。这些传说虽带有神秘色彩,却从侧面反映出师旷音乐的神奇魅力与影响力。 
师旷:传奇故事与神秘遗迹

一、神异传说中的音乐奇人
师旷凭借超凡的听觉与精湛的琴技,在历史的长河中衍生出诸多神异传说。相传,师旷鼓琴时,其音乐魅力可通神明,能引得玉羊、白鹊翱翔天际,而后坠落投至。在古人观念里,五羊白鹊是“玉音协和,声教昌明”的祥瑞征兆,师旷能获此赞誉,足见其琴艺已达超凡入圣之境。

当师旷为晋平公演奏“清徵”时,神奇的一幕接连上演:第一曲奏罢,便有两只玄鹤飞入;再奏,玄鹤有序排列;三奏之后,玄鹤伸长脖颈鸣叫,舒展羽翼翩翩起舞。而当师旷演奏“清角”,西北方瞬间涌起玄云,风雨骤然而至,强劲的风撕裂帷幕,掀翻祭祀用的俎豆,震落廊檐上的瓦片 ,其场景惊心动魄,令人震撼不已。这些传说虽不乏世人对师旷琴技的夸张渲染,却也从侧面展现出他深厚的艺术造诣与独特的音乐魅力。

历史记载,师旷曾抵达开封,在当地筑台演奏音乐,至今遗址尚存。这也印证了他作为艺术家,在当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声名远扬。

在道教文化中,天后宫、城隍庙等宫观建筑的门殿东、西两次间,常设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两位站像作为护卫神。他们的能力顾名思义,千里眼可看千里之外,顺风耳能听千里之声。这二位神祇的形象源于民间故事,在“十兄弟”的故事中,就有顺风耳、千里眼等各具特异本领的人物。到了元朝,历史小说将千里眼和顺风耳称为“聪明二大王”,并将其与师旷和离娄联系起来。师旷以听觉敏锐闻名,离娄则传说能在极远处看清动物细毛的毛尖,后来二人被纳入道教神仙体系,成为护卫神。他们的塑像常安置在宫观门口,旁边还配有两位武士,合称“四大海神”,这一设定实际上模仿了佛教的四大金刚。在古典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东海、地府后,玉帝询问“妖猴”来历,千里眼、顺风耳便出面奏明情况,此时他们作为玉帝的耳目,扮演着传递信息的角色 。

二、制止亡国音的传奇事迹
师旷虽为盲人,却在音律上造诣非凡,琴艺出神入化。据说,师旷并非天生失明,而是因自觉过于聪慧,认为眼睛所见事物过多,扰乱心神,影响专注于音律,于是用艾草薰瞎双眼,专心致志钻研音乐。他的琴艺神奇到何种程度?当他弹奏时,吃草的马儿会停下咀嚼,仰头侧耳聆听;飞翔觅食的鸟儿会悬停空中,沉醉其中,甚至忘记口中衔着的食物,任其掉落。晋平公惊叹于师旷的特殊才能,封他为掌乐太师。

晋平公新王宫落成,卫灵公为表友好,率乐工前往祝贺。途中,行至濮水河畔,夜色渐浓,众人停车休息。彼时正值初夏,月光皎洁,垂柳拂水,波光粼粼。卫灵公沉醉于美景之时,忽闻一阵曲调新奇的琴声,心中大喜,即刻命乐师师涓探寻并记录此曲。师涓领命,静坐河边,凝神聆听,整整一夜,终于将乐曲完整记下。

卫灵公一行抵达晋国边城,晋平公设宴盛情款待。宴会上,观赏完晋国歌舞后,卫灵公命师涓演奏在濮水河畔听到的曲子助兴。师涓为答谢晋国,全力弹奏,琴声如细雨绵绵,又如悲泣倾诉。一旁的师旷面带微笑倾听,可随着琴声流淌,他的笑容逐渐消失,神情愈发凝重。

师涓曲子刚弹至一半,师旷猛然起身,按住师涓的手,严肃喝道:“快停下!这是亡国之音,千万不能再弹!”卫灵公惊愕不已,师涓也惊慌失措,尴尬地看向卫灵公。晋平公见此情形,责备师旷道:“这曲子如此美妙,为何说是亡国之音?”师旷解释道:“这是商朝末年乐师师延为暴君商纣王所作的‘靡靡之音’。商纣王无道被灭后,师延自知有罪,抱着琴跳入濮河自尽。此曲必是在濮河边所闻,极为不祥,沉醉其中的国家定会衰败,所以不能让师涓奏完。”师旷转头问师涓:“这支曲子是在濮河边听来的吧?”卫灵公替师涓解围:“正是从濮水河边听来的!”

晋平公不以为然:“如今早已改朝换代,演奏又有何妨?让乐师继续弹!”师旷摇头劝阻:“佳音美曲振奋人心,亡国之音使人堕落。主公乃一国之君,应听佳音,怎能听这亡国之音?”晋平公执意要听,师旷无奈松手,师涓这才弹完曲子。

曲终,晋平公问:“这是什么曲调?”师旷答:“是《清商》。”晋平公又问:“《清商》是最悲凉的曲调吗?”师旷答:“不是,还有更悲凉的《清徵》。”晋平公便让师旷弹奏《清徵》,师旷拒绝:“古代能听《清徵》的都是德行高尚的君主,大王修养不够,不能听。”晋平公却道:“我不管,我只爱音乐,快弹!”师旷无奈,只得抚琴。他的手指拨动琴弦,16只玄鹤从南方飞来,一边鸣叫一边列队起舞,鹤鸣与琴声交融,余音袅袅。

晋平公激动不已,又问:“世间还有比《清徵》更悲怆的曲调吗?”师旷答:“有,《清角》更甚。”晋平公迫不及待:“那就奏一曲《清角》!”师旷急忙摇头:“使不得!《清角》是黄帝在西泰山会集诸鬼神所作,岂能轻易弹奏?否则将招来灾祸!”晋平公却坚持:“上古之事久远,怎能影响现在?弹来听听!”师旷无奈从命。

当《清角》的乐声响起,西北方天空乌云密布;再响,狂风暴雨呼啸而至;乐声继续,狂风掀翻房瓦,撕碎帷幔,震破祭祀重器,瓦片散落一地。宾客们惊慌逃窜,晋平公也吓得躲在廊柱下,大喊:“别弹了!快停下!”师旷停手,风雨骤停,云开雾散。众人无不佩服师旷的琴艺,卫国乐师师涓更是惊叹:“您的技艺简直能惊天地、泣鬼神!”

三、师旷墓:承载历史的神秘遗迹
墓址一:扶风县马家村的静谧之墓
师旷墓之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马家村,原墓冢呈圜丘状,1957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马家村西南土崖边,立有两块石碑:一块是1983年所立的文物保护碑,刻有“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师旷墓”“春秋时代”等字样;另一块是2021年12月扶风县文化和旅游局所立的新碑,详细介绍了师旷墓。清代《重修凤翔府志》记载:“师旷冢,旧志,扶风县北二里漆水之弯。”这些记载与石碑,无声诉说着这片黄土之下,埋葬着春秋时期这位杰出的音乐大家。

墓址二:师村的历史印记
另一处师旷墓位于曲亭镇师村东,与村舍相邻。师旷(约公元前609 - 前527),字子野,春秋时晋国扬地人,主要活跃于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他虽以乐师身份入宫,却常以音乐劝谏君主,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倡导君主爱惜民力,孟子尊其为“亚圣” 。同时,他对中国音乐发展贡献巨大,创造五音六律,对乐器音质、音律理解深刻,被后人尊为“乐圣”。

师旷死后葬于此地,汉、唐以来,人们在墓西侧修建祠堂。此后,祠与墓不断修葺扩建,至清代中叶,已发展成占地近十亩、规模宏大的人文景观。然而,岁月变迁,此处遭破坏,如今仅存数十株古柏,远远望去,绿荫蔽日,依旧壮观,仿佛在默默守护着师旷的传奇与历史的记忆。 
上一篇:贾南风下一篇:卢纶
西晋末代皇帝
晋国权臣
东晋末代皇帝
十六国时期代国君主
东晋第八位皇帝
西晋第二位皇帝
北魏平文帝
西晋时期鲜卑拓跋部首领
西晋第三位皇帝
十六国时期鲜卑宇文部末代首领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西晋的智勇名将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
中国两院院士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