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
霍去病十八岁时为剽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度功冠全军,封爵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年),二十岁的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总计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汉武帝分徙匈奴降众于边塞之外,因其故俗置五属国,又在其故地先后设立河西四郡,由此沟通了自内地与西域的直接交往,对西汉和匈奴势力的消长发生显著的影响。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临翰海而还。此战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战后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大权。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汉武帝赐谥号“景桓”,令他陪葬于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的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出生于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高堆村)。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霍去病是平阳公主府的侍婢卫少儿与平阳县衙役霍仲孺的私生子。霍仲孺在与卫少儿私通后,另娶他人,霍去病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他的姨母卫子夫后来成为汉武帝的皇后,舅舅卫青则是汉朝的著名将军,在卫氏家族的庇护下,霍去病得以接触到宫廷教育。少年时期,他勤奋好学,精通骑马、射箭等武艺,同时对兵书战阵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天赋。汉武帝曾想教他《孙子兵法》,他却回答“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体现出他不拘泥于传统兵法,注重实际方略的务实风格。
初战封侯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年仅十八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跟随卫青在漠南攻打匈奴。在这次战役中,霍去病率领八百轻骑兵脱离主力部队,深入大漠数百里,突袭匈奴后方营地。他一战斩杀匈奴两千零二十八人,其中包括匈奴单于的叔祖父籍若侯产,俘虏了单于叔父罗姑比及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此役,霍去病以少胜多,崭露头角,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食邑两千五百户。
河西之战
春季战役: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奉命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郡出发,进攻河西地区的匈奴。他率军在六天内转战匈奴五国,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在皋兰山下与匈奴军交战,斩杀匈奴折兰王、卢胡王,俘获浑邪王子及祭天金人,歼敌近万人,给匈奴右部造成了沉重打击。
夏季战役:同年夏天,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率领部队从北地郡出发,深入匈奴腹地两千多里,越过居延泽,经过小月氏,抵达祁连山。在祁连山脚下,霍去病指挥汉军与匈奴展开激战,歼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贵族五十九人、官员六十三人。此役让匈奴遭受重创,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受降浑邪王:河西之战后,匈奴内部发生内乱,浑邪王杀休屠王,并欲率领部队降汉。汉武帝命霍去病前往河西受降。当霍去病带领部队渡河时,发现匈奴兵有逃跑迹象。他当机立断,先率领少数亲兵冲入匈奴军营,控制住浑邪王,然后下令斩杀了企图逃亡的军士,稳定了局势,成功接受了浑邪王率领的四万余众归汉。为了巩固对河西地区的控制,汉武帝在河西地区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从此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霍去病因夺取河西地区有功,被汉武帝增封爵邑一千七百户。
漠北之战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为了彻底击溃匈奴,汉武帝决定发动漠北之战。他准备了十万精锐骑兵,还有十万步兵、运输兵等,并调五万精锐部队给霍去病,命令他从定襄出击,与匈奴单于正面交战。后因俘虏提供“单于将往东”的情报,霍去病便从东部代郡出发,卫青则率军从定襄出发。
霍去病从代郡出塞后,向北进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他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大败匈奴左贤王部,歼敌七万零四百余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随后,霍去病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并在狼居胥山主峰上筑坛祭天,在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兵锋直逼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左部势力基本被消灭,“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匈奴从此无力再对汉朝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后,汉武帝封赏霍去病五千八百户,并设其与大将军卫青相同的秩禄,担任军事重任,执掌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军政大权。
英年早逝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病逝。关于他的死因,史书记载较为简略,仅以“病卒”二字提及,后世对此有多种猜测,如瘟疫、政治暗杀等,但都缺乏确凿的证据。霍去病的英年早逝让汉武帝十分悲痛,他下令为霍去病举行隆重的葬礼,赐谥号“景桓”,陪葬于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以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军事成就与影响
军事策略创新:霍去病在与匈奴作战中,善于运用骑兵集团进行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他摒弃了传统的车战和步兵作战模式,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让匈奴军队难以捉摸和防御。例如在河西之战中,他采用突袭战术,率领骑兵迂回穿插,分割包围匈奴部队,迫使敌人投降。此外,他还敢于取食于敌,在漠北之战中设法补充军需物资,缓解了汉朝国力不足以支持长期作战的问题。
拓展汉朝疆域:霍去病一生出击匈奴六次,斩获匈奴十一万余人,沉重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他收复了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使汉朝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汉武帝在这些地区设立郡县,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保障边境安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使匈奴远遁,从此无力南侵,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的边境安全。汉朝在漠南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也得到了保障。
树立民族精神: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句,体现了他以国家安危和民族利益为重,将个人利益置于脑后的高尚品质和爱国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后世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挺身而出,抵御外侮,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轶事典故
将军辞第:霍去病长大后得知自己的身世,在出征到平阳时,将父亲霍仲孺请到旅舍,跪拜认父,并为父亲置办田宅奴婢。他还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他虽然出身富贵,但不贪图享受,一心为国,“将军辞第”的故事也成为了千古美谈,被后世用来比喻为国忘家的爱国精神。
射杀李敢:漠北大战后,李广之子李敢因父亲李广之死怨恨卫青,打伤了卫青。卫青隐藏了此事,但霍去病得知后,在甘泉宫的射猎中射杀了李敢。这一事件显示出了霍去病的刚烈性格,不过汉武帝出于对霍去病的宠爱,并未对他进行过多的惩处。
霍去病以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在西汉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军事才能、爱国精神和卓越成就,不仅为汉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