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选[明][公元1531年-1606年,明朝官员,军事家、诗人]+像 河北衡水市故城县人物 周世选:忠直报国的明朝贤才 周世选(1531年 - 1606年),字文贤,号卫阳,出生于河北省故城县故城镇周庄村,是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周世选幼年家境贫寒,但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求索,最终依靠苦读改变命运。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周世选出自高拱门下,然而因其刚正不阿,不愿受他人指使摆布,很快便遭到排斥。 初入官场时,周世选先在刑部实习,积累司法经验。随后,他被任命为常州府推官。在任期间,周世选秉持公正,每有案件必定亲自审理裁决。他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判断力,对各类案件做出公正判决,其明断是非的能力在当地声名远扬,美誉甚至传到了朝廷。 明朝时期,东南沿海倭患严重。周世选任职南京兵部尚书时,深知海防的重要性,多次亲自前往海上巡防。面对倭寇的入侵,他果断指挥常州郡发布檄文组织抵抗。在战斗中,他运筹帷幄,巧妙部署,带领军队大破倭寇,有力地保卫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宁。尽管取得了胜利,但倭患依然频繁,周世选一边加强防备,一边向朝廷上疏,详细阐述御敌之策和建议。其弟子在为他所作的传记中称赞道:“东南半壁,终恃公以无恐”,足见他在抵御倭寇、守护东南地区方面的卓越贡献。 在担任礼科给事中时,周世选以天下为己任,直言不讳地指出朝廷的种种弊端。当时的明朝官场腐败丛生,积弊已久,他毅然上疏嘉靖帝,毫不避讳地条陈时弊,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嘉靖帝驾崩后,隆庆帝继位。但隆庆帝耽于玩乐,常在宫内纵马嬉戏,将国事抛诸脑后。周世选见状,再次挺身而出,上疏直谏。他毫不留情地指出皇帝的行为是“体统倒置,自亵威仪”,并恳切地规劝皇帝要“悯海内多事之艰,留神治道,锐意图维”,切不可“恣意嬉游”。同时,他还强烈要求惩治那些引诱皇帝嬉戏的人,以杜绝此类不良行为。此外,针对当时皇帝贵戚大量侵占田地的社会问题,周世选多次上疏,坚决反对这种行为,他的忠直之名也因此在朝廷内外广为流传。 周世选始终将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时刻关注民情。每当遇到灾荒之年,他总是竭尽全力奏请朝廷进行赈济,以解百姓于水火之中。他大力主张“节费恤民”,认为从朝廷到地方都应精简官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从而减轻民众的负担,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周世选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一生为官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尽管他满怀忧国忧民之情,却因朝政混乱,多次遭受排挤,仕途充满坎坷。最终,因眼疾他不得不辞官回到故里。在他离世后,留下了《卫阳先生集》14卷、《四库总目》以及参与编纂的《故城县志》5卷等著作。这些作品不仅是他一生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也为后人研究明朝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他的精神与事迹也在故城县乃至整个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