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精武:光影人生,德艺双辉
2023年11月30日,一颗熠熠生辉的影坛巨星陨落了,马精武,这位为中国电影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艺术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6岁。他的离去,是中国电影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留下的宝贵艺术财富和精神遗产,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电影的历史长河中。
1938年,马精武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一个家境颇为富足的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外科大夫,拥有一家医院。父亲为人侠义,广交天下朋友,家中每日门庭若市。然而,这份热闹却引来了当地官员的忌恨,竟被诬陷以谋反嫌疑而遭到缉拿。在朋友的帮助下,父亲带着家眷开始了长达七年的逃难生涯。年仅四岁的马精武,还未真正懂得人间愁苦,以为是一场快乐的远游,坐在母亲怀里,一路北上,最终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尔泰定居下来。这段童年的经历,虽然充满了颠沛流离,却也在马精武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坚韧与乐观的种子,成为他日后面对人生种种挑战的精神支撑。
1956年,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高中毕业后原本怀揣着考取美术学院梦想的马精武,偶然间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消息。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他毅然踏上了赶考之路。从乌鲁木齐到上海,路途遥远而艰辛,他辗转乘坐卡车、火车,还经历了轮渡,历经19天的奔波,终于抵达上海考点。在招生考试中,面对苏联专家严格的考核,出生在草原上、性格活泼的马精武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多才多艺。当被要求跳舞时,他熟练地表演了多种舞蹈,其中俄罗斯踢踏舞更是赢得了考官们的青睐,就这样,他成功脱颖而出,成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的首届学生。
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后,马精武的艺术天赋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培养。学院为他们这一届学生集合了当时国内最优秀的师资力量,邸力、张昕、张客等众多名师都亲自授课,还有苏联表演专家卡赞斯基、潘科娃带来国际先进的表演理念和教学方法。马精武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他的表演才华也逐渐崭露头角。1957年,尚在读大学的他便迎来了自己的电影荧幕首秀,在电影学院导演系1956级毕业生执导的电影短片《穿山巨龙》中,他成功塑造了一位年轻司机的形象,初登荧幕就展现出了不凡的表演潜力。此后,他又在毕业大戏《雷雨》和《普拉东·柯列契特》中分别饰演周萍和普拉东,凭借出色的表演,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8年,对于马精武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时还在读大二的他,因为身形硬朗、面容英气,在校园里被《风从东方来》的中方导演干学伟一眼相中。年底,他接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试镜通知,这部新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片《风从东方来》,中方导演正是干学伟。选马精武试镜,是因为他的外形与片中男主角扮演者田方颇为相似,非常适合出演角色的青年时期。参与试镜的大多是成熟甚至成名的演员,而马精武只是一个在校学生,但他凭借自身的实力和独特的气质,成功打动了干学伟和苏方导演吉甘,最终获得了出演男主角青年王德民的机会。这一年,不到21岁的马精武,踏上了前往俄罗斯的拍摄之旅,开启了他辉煌的演艺生涯。《风从东方来》的成功拍摄,让马精武在电影界崭露头角,也为他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命运的轨迹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从1960年到1973年,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马精武的演艺事业遭遇了巨大的挫折。他只在1962年的影片《停战以后》中饰演过年轻的新华社记者这一个角色。毕业前夕,凭借出色的成绩和才华,马精武原本希望能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或长春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专业电影演员。但领导与他谈话,希望他留校任教。尽管心中对表演充满了热爱和渴望,但马精武没有丝毫犹豫,他表示自己是北京电影学院培养的,学院需要他,他就留下。就这样,从1960年开始,马精武的身份从演员转变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教员,工作重心也从表演转向了教学。此后,演戏必须经学校批准借调,这对于痴迷电影表演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但他依然坚守在教学岗位上,默默奉献。
1973 - 1975年间,命运再次眷顾了马精武。长影著名导演林农给了他重返银幕的机会。在电影《艳阳天》中,他饰演憨厚、朴实的农业社饲养员马老四,这个角色是生产队长马连福的亲爹,马精武将马老四的质朴与善良演绎得淋漓尽致。随后,在电影《金光大道》中,他又成功塑造了张金发这一角色。《金光大道》分为上中下三集,拍摄过程中,马精武不仅全身心投入表演,还积极与导演讨论剧本创作。当时,演员王馥荔所在的江苏京剧团拒绝王馥荔出演《金光大道》,导致剧组拍摄受阻,马精武亲自出面协调,最终解决了问题,使得影片得以顺利开拍。这部影片播出后,在当时家喻户晓,马精武也凭借张金发这一角色走红,走在街上甚至会被群众围堵,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1977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电影学院重新开始办学。马精武与同班同学积极响应,排演了话剧《最后一幕》,他在剧中饰演男主角应放。这部话剧由张客和唐远之老师任导演,先在小西天剧场公演,后转到人民剧场演出,共演出两百多场。1978年春节,《最后一幕》通过电视播放,产生了深远影响,邓颖超同志也亲自写信对他们进行表扬与勉励。这一时期,马精武不仅在舞台表演上再度绽放光彩,还在教学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1978年,他与唐远之老师一起教学78表演师资班,培养了崔新琴、霍璇、李克己、刘汁子等一大批表演教学的中坚力量。同时,他还为78班的同学指导了毕业作品《端盘子的姑娘》,并将其搬上大银幕。此后,1985年,他又为85表演明星进修班排演了毕业作品《赵氏孤儿》。在教学理念上,马精武始终坚持教书育人,强调表演要贴近生活,不能脱离老百姓,他认为拍电影、学演戏就是要走进生活、走进老百姓。1981年,为了让新疆81班的学生更好地塑造电影角色,他特意将学生带回新疆体验生活,并为他们拍摄了电影《故乡的旋律》。
1990年之后,马精武迎来了演艺事业的又一个高峰期。他开始与众多著名导演合作,在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表演功底。1991年,在张艺谋导演执导、巩俐主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他饰演男主角陈老爷(陈佐千)。影片中,陈老爷这一角色的正面镜头全被删减,演员全程没有露面,只能通过声音和背影来塑造角色形象,但马精武凭借精湛的演技,仅通过这些有限的表现方式,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将陈老爷的冷酷与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1993年,他与徐克导演合作,在影片《青蛇》中饰演盲道士全真子,该影片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1994年,在《天国逆子》中,他饰演的年轻工人的父亲是一个两面派,表面威严正义,背地里却打骂妻儿,马精武将这一角色的双面性刻画得入木三分,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该片在1994年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并且成为香港有史以来入围奥斯卡影展的影片。2006年,在冯小刚导演执导的历史剧情片《夜宴》中,他饰演心狠手辣的殷太常,该影片在内地热播,同时获得金马奖、金像奖等多个奖项。马精武在这些作品中的精彩表演,进一步奠定了他在影坛的地位。
除了在电影中塑造了众多经典角色外,马精武还积极参与电视剧的创作。他参与了上百集电视剧的演出,并在其中担任主演、编剧、导演、艺术指导等多种角色。1986年,他自编自导了电视连续剧《西厢记》《马周艳遇》等,展现了他在电视剧领域的创作才华。在电视剧作品中,他同样注重角色的塑造和剧情的打磨,为观众带来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在演艺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马精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他在教学方面兢兢业业,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他在学校主讲电影表演艺术课,在表演62甲班、表演78师资班任表演科教员,表演87本科班任主任教员。他主要开设的课程有《表演艺术》《电影表演理论》《影视表演创作实践》等,并指导毕业多幕剧的排演及演出。他撰写的表演教材、理论文章和著作及演员表演评论文章等约三万字,剧本创作约二十万字。他培养的学生中,有张艺谋、唐国强、张嘉益、王志文、张丰毅、方舒、沈丹萍、张子健、俞飞鸿等众多知名影视明星。他的学生们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不仅学到了扎实的表演技巧,更传承了他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学生们回忆起马精武老师时,都充满了感激和敬意,张嘉益曾说:“马老师总是在严厉的管教之中默默关心着我们,在教授专业课之外,更是教会我们为人处世。马老师就像另一位父辈长者,在人生道路上立着指向标,鼓励及支持着我成长。”邢岷山也评价道:“他们那代人在本该最忙碌的年纪,却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无法施展他们的才华;作为电影学院的教授,他又将本该属于台前的艺术生命奉献给了他的学生。同为演员,我明白这份牺牲意味着什么。”
在个人生活方面,马精武与妻子李苒苒的爱情故事也令人称道。李苒苒同样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是一位优秀的电影教师。两人在大学时就是同班同学,毕业后第二年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婚姻生活中,他们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共同为中国电影教育事业贡献力量。2013年教师节之际,学生张子健、张嘉译、邢岷山、邵兵等一起做客《鲁豫有约》,为马精武和李苒苒老师庆祝50周年金婚,他们的爱情成为了一段佳话。婚后,他们育有儿子马川,马川如今也在影视行业发展,成为中国导演、制片人,同时担任《时代人物》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马精武还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喜爱书法,其作品曾参加过多个画展。2006年,他的书画作品在“百年风范·中国文化名家书画展”展出;2011年,中视协艺术家诗书画学会展览中,也陈列着他的作品,他还亲临现场助阵;2018年,他的作品陈列在了影视名人书画创作基地。书法不仅是他的爱好,更是他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
2013年,马精武获得了第1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这是对他在电影表演艺术领域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此后,他依然活跃在影视圈,继续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2010年至2016年,他拍摄了《未来警察》《西游记》《安居》等多部影视作品,均担任主要角色。2020年,他出演电影《超级的我》,在其中饰演教授;同年,在管虎导演执导的《八佰》中,他饰演的戏班班主在看到中国军队视死如归的血战时,专门演出了京剧传统剧目《挑滑车》中的经典段落,以艺术的方式呼应在四行仓库上与敌人殊死作战的英勇将士,该影片累计票房达31.11亿人民币。2021年,他出演由马丽、文章主演的电影《测谎人》,在片中饰演左南父亲,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演出。
2023年11月30日,马精武因病与世长辞,但他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风范将永远被铭记。他从乌鲁木齐走向全国,在演艺和教育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对电影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作品、他的教诲,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国电影的天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不断前行。马精武先生千古,他的传奇人生将永远被人们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