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宁夏永宁人,1917年10月出生,1938年5月参加革命,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副队长、连长、教导队副大队长、团参谋长、副团长,总参军训部合同战术训练处处长、总参军训部顾问等职。因病于2007年9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何明,原名何思明,1917年10月出生于宁夏永宁县望远乡丰盈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他进入甘肃省立(当时宁夏隶属甘肃省一个道)师范附属小学求学。1932年高小毕业后,先后在宁夏中学完成初、高中学业。
求学期间,何明积极追随梁大均等革命青年,在中共宁夏党组织负责人杜润芝、中共宁夏特支书记张德生的领导下,为革命事业做出诸多贡献。1935年,他在宁夏府城(今银川市)教育巷小学任教;次年,前往南京晓庄村蒙藏学校农牧班学习。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他系统掌握了农牧业科技知识,更让他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树立起“长存鸿鹄志,永具松竹心”的远大志向。
1935年,红二十五军与中央红军长征先后抵达陕北,在与敌人多次作战获胜后,又开展东征、西征,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此时,“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相继发生,充分展现出中国人民强烈的抗日愿望。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引发民众极大愤慨,这一系列现实激发了何明的抗日爱国热情。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陷入危急存亡之秋,何明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抗战主张的正确性,领悟到“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8年5月1日,他毅然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政治与军事。同年12月毕业后,被分配至平西抗日根据地挺进军第九团。
1939年起,何明担任九团二连连长,参与多次反围剿、反扫荡战役。1940年,他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战斗中身负重伤。因其所率部队作战勇猛,何明被评为模范连长。1945年1月,平西抗日根据地挺进军第九团奉党中央命令返回陕北,执行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任务,并积极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投身延安大生产运动,在生产自给方面成绩斐然。
解放战争时期(1947 - 1949年),何明先后担任西北野战军六军十六师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副参谋长等职务,参与解放大西北的重大战役。他身先士卒,再次身负重伤,1948年获旅部记功一次。
1951年11月,何明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先后担任基本系二期学员班四班班主任、战役战术教授会主任、教员、学院防原子防化学系教授会副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管理出色、潜心教学,荣获二等功。1953年,他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为进一步提升军事理论水平,1957 - 1960年,何明重返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深造。
1960年6月,何明出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军训部战术处处长,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到林彪、“四人帮”迫害,受到冲击,还曾在河南“五七”干校劳动。
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深厚的军事理论知识,1976年4月至1978年11月,中央军委任命何明为援助坦桑尼亚共和国首席军事专家,带领我军军官及工作人员帮助坦桑尼亚等国训练军队、培养军官。援外期间,他严格贯彻我国援外政策,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因材施教,工作成绩斐然,既赢得受援国军队领导的尊敬与称赞,也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首长的表扬。
1978年11月,何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制部副部长,借此机会不断充实自己。1979年,他率领我军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共和国,考察该国军队院校和训练工作;1980年,随国防部副部长肖克将军率领的我军院校代表团出访美国和加拿大。
1984年,何明离休。尽管身患疾病并安装心脏起搏器,他依然坚持钻研军事理论,还学习书法绘画。1985年,他回乡参加永宁籍外地领导干部联谊会,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并为青少年讲述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课程。作为从永宁县走出的军事专家,何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贡献卓越,在军事教学与理论研究领域也成绩卓著。1988年7月,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勋章。
2007年9月3日,正军职离休干部、原总参军训部副部长何明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