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琮英(1902年1月16日—2003年5月31日),女,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工农红军女战士、中国共产党七大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夫人。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任弼时同志处机要秘书、中央机要局机要处处长。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离职休养。2003年5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陈琮英:革命岁月中的坚韧女性
陈琮英,1902年1月16日(1901年农历腊月初七)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新桥。1926年,她前往上海投身党的地下工作,同年3月,与时任共青团中央总书记的任弼时结为革命伴侣,4月,经任弼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她先后在上海、汉口、香港、汕头、潮州等地从事秘密交通、机要和油印文件等工作,并负责管理部分中央经费。
1932年,陈琮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至1936年,她毅然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征程。1938年,陈琮英伴随并协助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的任弼时前往莫斯科工作。回国后,1941年,组织任命陈琮英为任弼时处机要秘书,1950年任中央机要局机要处处长。1978年,她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离职休养。2003年5月31日,陈琮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一、成长背景与早年缘分
1896年,陈琮英的姑姑嫁给任弼时的父亲任振声,不幸次年病故。两家为延续情谊,相约下一代再结姻亲。陈琮英不足2岁时母亲病逝,父亲常年在外谋生,她随兄嫂生活,因与任家的姻亲关系,儿时常往返任家,与任弼时两小无猜。12岁时,陈琮英到长沙织袜作坊当童工,1915年任弼时来长沙求学,她收入微薄却常接济任弼时。1920年,任弼时赴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准备留苏,陈琮英虽难舍却无言支持。
二、革命征程中的生死与共
(一)婚礼与初期革命考验
1926年2月,任弼时本拟回乡接陈琮英完婚,却因赴北京开会推迟。3月11日,陈琮英经组织安排由王一飞从长沙接至上海,4月,两人举行简朴婚礼,从此陈琮英坚定追随任弼时投身革命。同年秋,任弼时赴安徽巡视在南陵被捕,未暴露身份,党中央组织营救需陈琮英出面。她抱着襁褓中的女儿紧急从上海赶往长沙,为抢时间爬上拉煤货车,深秋寒夜中孩子感染肺炎夭折,任弼时虽得救,却痛失长女。
(二)白色恐怖下的惊险周旋
1929年11月7日,任弼时在上海参加会议时被捕,化名彭德生坚不吐实,敌人施以电刑逼供,他严守机密。一个月后经党营救获释,陈琮英抚摸着丈夫背上未愈的电伤,心疼不已。1931年,任弼时赴中央苏区,陈琮英因临产留上海。4月,顾顺章叛变,中央机关紧急转移,陈琮英怀抱不满百日的女儿入住小旅馆,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她佯装农妇,一问三不知,最终由“互济会”营救脱险。为赴苏区,她毅然将女儿送回老家,只身前往江西瑞金,1932年由邓颖超介绍入党,在中央机要科工作。
(三)长征路上的艰难抉择
1933年5月,任弼时担任湘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陈琮英随同前往并在湘赣省委机要科工作。1934年8月,任弼时率军西征,陈琮英刚生下儿子“湘赣”不足半年,为革命不得不将孩子留老乡家抚养,此后再无音讯。西征途中,任弼时患疟疾身体虚弱,陈琮英背着密码箱紧随左右,因饥饿疲劳掉队,幸被陈罗英发现带回。1936年,任弼时率红二方面军过草地时,陈琮英临盆,趟过齐腰深的河后生下二女儿,取名“任远征”。
(四)国际舞台背后的支持与国内坚守
1938年春,任弼时赴苏联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陈琮英随行,在莫斯科党校学习并照料丈夫生活、抚育女儿“任远芳”。1940年2月,任弼时结束工作回国,他们将女儿留在苏联。1947年3月,解放战争期间,任弼时协助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陈琮英带小儿子转移至晋西北解放区。同年11月,任弼时因劳累病倒,陈琮英悉心照料。1949年4月,任弼时作报告时犯病,数月后赴苏求医,1950年病情稳定回国,却在5个月后因脑溢血逝世,陈琮英悲痛欲绝。
三、平凡中的伟大:布衣夫人的人生态度
新中国成立后,任弼时赴莫斯科求医,陈琮英为节约开支和照顾孩子未随行,任弼时多次写信宽慰家人。任弼时带女儿回国团聚不久便离世,陈琮英独自抚养4个孩子。她一生历经幼年丧母、中年丧夫、晚年丧子之痛,却始终心怀对革命的忠诚与对红军的眷恋,以“布衣”自处,从不以“夫人”自居。她渴望再穿军装,198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时,获赠红军帽如获珍宝。晚年虽身体衰弱,仍以坚强乐观面对病痛,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陈琮英的一生,是与革命紧密相连的一生,她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女性革命者的光辉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