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亮,1965年1月出生于广东阳江,是一位在艺术教育与创作领域成就斐然的杰出人物。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在美术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1985年,张洪亮凭借自身努力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开启了他的艺术求学之旅。1989年,他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本科毕业,同年凭借优异成绩,应届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攻读研究生,并在1992年顺利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在学术深造的道路上,他始终保持进取之心,2008年,他又考入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攻读工业设计艺术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1992年,张洪亮研究生毕业后,开始投身教育事业。1992年至1996年,他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任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1996年,他转至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于2005年评聘为教授。2007年起,张洪亮任职于广东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担任美术系主任一职,继续为培养艺术人才贡献力量。在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他作为教授、学院党委纪检委员、研究生导师,在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上,主要负责装饰艺术以及绘画创作与理论方向的教学与指导工作,其专业方向为设计艺术学设计学,研究特长聚焦于工业设计工程。
在艺术创作领域,张洪亮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1999年,他正式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成为美术界的重要一员。他在水彩画和油画创作方面成果丰硕,在各类国家级和省级美术展览中屡获佳绩。1994年,他的油画作品入选国家文化部主办的“第八届全国美展”;1997年,油画入选国家体委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并荣获广东省美展优秀作品奖;1999年,油画再次入选国家文化部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美展”,同年,其水彩作品荣获国家文化部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同时斩获广东省美展铜奖。此后,他的作品持续在各大展览中亮相并获奖,如2017年,作品入选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广东美术百年大展”;1998年,水彩作品荣获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银奖;2000年,获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铜奖;2001年,作品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水彩人物画展”铜奖等。多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水彩、粉画展以及其他重要展览,如2006年入选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百年水彩画展”,2009年入选国家文化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展”等。2014年,他有十幅作品参加“流光溢彩——首届中山国际水彩名家作品双年展”;2018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等大展。
除了艺术创作,张洪亮在学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他撰写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如《道法自然与外师造化》发表于《美术观察》2005年第五期,《道法自然--艺术创作散论》发表于《美术观察》2005年第六期,《创造作品的形式美》发表于《美术观察》2000年第六期等。他的系列论文《散论〈考工记〉的机械设计美学思想一、二、三、四》在2010年、2011年分别发表于《装饰》《艺术教育》及《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此外,《后现代艺术与老庄美学》《试比较中国水墨画与西洋水彩画之异同》《环境美的创造--浅谈环境艺术》等多篇论文,发表于《装饰》《美术》《美术观察》《中国油画》《中国水彩》《水彩艺术》《美术界》《美术学报》《美术报》《美术大观》等众多知名期刊杂志。
在著作方面,张洪亮同样成果颇丰。出版有《中国艺术家选集——油画家张洪亮》(中央编译出版社),该书集中展现了他在油画创作方面的独特风格与艺术成就。他还主编了一系列艺术教程,包括《色彩风景写生教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速写教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水彩画教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油画教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等,为艺术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此外,《中国当代中青年实力派画家—张洪亮水彩画精选》(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中国学院派名家张洪亮》(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等著作,进一步彰显了他在水彩画创作领域的深厚造诣与影响力。
在美术界,张洪亮还担任了众多重要的学术兼职。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秘书长、委员,广东省高校油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阳江市水彩油画院院长,广东省楹联书画院名誉院长,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特聘研究员。同时,他还是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青年美术大展评委,广东省水彩画展评委,广东省高校水彩画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委员。这些身份不仅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认可,也意味着他肩负着推动美术事业发展的重要责任。通过在各个美术组织和展览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张洪亮为促进美术交流、提升美术创作水平、培养美术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