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李光

公元1920年-2019年

李光公元1920年-2019年 贵州遵义汇川区人物

李光同志,男,汉族,1920年8月出生于贵州遵义,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2月,李光同志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五军团37团7连,并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先后担任八路军总司令部勤务员、通信营总机班班长、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八路军129师386旅17团政治处干事、侦察参谋、连长、副营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60军教导团营长;1950年10月任遵义军分区武装部副部长;1952年6月起先后任原遵义市劳动局局长、城建局局长、园林管理所所长;1980年4月起先后任原遵义市城建局副局长、遵义市政协副主席;1985年5月离休。

功勋载史册,风范传千秋。李光同志是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参加革命85年如一日,走过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走过了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走过了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走过了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年代,走过了初心不改的百年人生。他用毕生的奋斗与付出,书写了绝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赤诚之心,诠释了为民族未来、国家前途、人民幸福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

李光同志始终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不怕牺牲,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出身贫寒、少小参军,投身革命、戎马倥偬,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两次荣立二等战功。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突破乌江天险进驻遵义城,年仅14岁的他怀着“只为穷人要翻身”的革命斗志,毅然决然参加红军、随军长征。从此,部队就是他的家,战场就是他的大学,爬雪山过草地披荆斩棘,经枪林历弹雨出生入死。长征时期,他首战“青杠坡战役”,不怕牺牲、殊死拼杀,为部队一渡赤水争取了宝贵时间。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百团大战”,与战友并肩战斗,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中,他冲锋陷阵、英勇负伤。革命经风雨,烈火见真金。在民族危亡、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李光同志以对国家和民族坚强勇毅的赤胆忠心、对革命事业矢志不移的坚强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无畏的英雄之歌。

李光同志始终对建设改革尽心竭力、恪尽职守,为遵义建设、老区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0月,李光同志情系故土,解甲转业到遵义工作。他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年代,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他都坚持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不计得失、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廉洁奉公,为推动遵义政治协商、人民武装、城市建设、劳动保障等事业发展,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曲爱岗敬业的奋斗之歌。

李光同志始终对民生事业满怀责任、饱含深情,为培育后人、造福百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始终严以教子、严树家风,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自己和家人从不为个人利益向组织伸手,倾其一生扶贫济困。他离休不离岗,依然一如既往地关心群众疾苦,心系国家未来,主动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贫困学生救助帮扶等公益事业,在恪守革命本色中升华了境界,在不平凡的人生中铸就了丰碑。他一生没有留给子孙更多的物质财富,却毫不犹豫地拿出60余万元积蓄,资助了1700多名贫困学生实现上学梦。即使身患绝症,他也始终坚持传承红色文化、宣讲革命故事、守望呵护未来,几十年来,义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座100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数十万人。先后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道德模范”“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李光小学”“李光中学”业已成为老红军崇高精神最好的见证。他以舍小家利大家、增强民生福祉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大爱无言的奉献之歌。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遵义市政协副主席、享受地专级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按省长级标准报销医药费的离休老红军李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月12日14时39分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9岁。

  同名人物:李光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黄先荣下一篇:陈庆忠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秦国名将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山西省委原书记
国务院总理
西夏政权的奠基者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脱口秀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