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高士廉

唐公元575年-647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

高士廉唐公元575年-647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 河北衡水市景县人物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汉族,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代开国功臣,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劢之子。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其妹为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妻,生一子一女,子为长孙无忌,女为长孙氏。妹夫长孙晟病故后,高士廉将妹、外甥全接到自已家中抚养,恩情甚厚。高士廉看到李渊次子李世民才能出众,便将外甥女长孙氏许配给了他,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高士廉,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致主动将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隋炀帝,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在贞观年间,任侍中、安州都督、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申国公。主持编撰《氏族志》。

生平

高俭,字士廉,渤海蓨人。其祖父高岳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堂弟,封清河王,官至左仆射、太尉。其父高励,北齐乐安王,也曾任左仆射。北齐之后入周,不知何故竟没被周武帝与齐后主高纬一起杀掉。隋朝取代北周后还任过隋朝的洮州等四州刺史。史载,高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与大文豪薛道衡等人结为忘年之交,为一时才俊。电视剧《贞观之治》中的高士廉

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的妹妹嫁给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长孙无忌和一个女儿。长孙晟死后,高士廉把妹妹接回自己家中,并非常厚待自己的外甥和外甥女。当时他发现年轻的贵族子弟李世民异于常人,就把外甥女嫁给他,这位长孙氏就是后来的文德皇后。隋炀帝时,由于和高士廉逃亡到高丽的兵部尚书斛斯政关系密切,隋廷把他流放至交趾。萧铣称帝时,交趾太守丘和附梁,高士廉也随之降梁。萧铣被唐朝平灭后,高祖李渊因亲戚关系,命高士廉巡按岭南诸州。后来他升迁为雍州治中,而当时他的外甥女婿李世民为雍州牧。

"玄武门之变",高士廉与外甥长孙无忌并预密谋,他自己还亲率吏卒从监牢里释放囚犯,授以兵甲,组成临时的部队驰援李世民。贞观元年,提升为侍中。贞观十二年,以其佐命之功授申国公,拜尚书右仆射。

高士廉为人谨慎缜密,表奏皇帝的草稿一概焚毁,不使左右知晓。贞观二十一年病死,时年七十二。

当时太宗刚刚饮服"药石"(类似"五石散"的东西,当时认为既"壮阳"又"保健",实际上是毒性很大的东西。多位贵族、皇帝因之而死),闻讯马上整装要亲临看视。高士廉的外甥长孙无忌急忙策马跪伏于半路迎接,痛哭陈说高士廉临终前切言皇上不要亲临,加之"饵石临丧"是医家大忌,劝了半天才把药性正发作的太宗皇帝劝回宫去。赠司徒,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亲族子嗣

高士廉一家三代仆射(宰相),子为尚书、驸马,外甥为太尉,外甥女为皇后,一时无两。想想北齐皇族中他那些年不过四十就暴死的高家堂叔、堂兄弟们,高士廉一支可谓是下场最好的。即使日后长孙无忌被诛,其子高履行也仅仅受牵连贬官而已。

简单传记

《徐浩古迹记》、《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名俭,以字显,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隋仁寿(六〇一至六〇四)中举文才甲科,补治礼郎。入唐,历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迁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知政事。谥文献。工书,太宗大购图书,宝于内库,贞观十三年(六三九)装处排署,有士廉跋尾。
  人物关系:
儿子:高履行 儿媳:唐太宗东阳公主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魏知古下一篇:盖文达
23岁行医。撰成《疑难病症施治》
原天津市委书记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教育事业的勤勉耕耘者
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原校长
落马官员
中国作家
清代官员、画家,指画开山祖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青海省委原书记
原中央委员
中国作家
霍元甲嫡传弟子
公元1915年-1942年
河北衡水市景县人物
公元1908年-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河北衡水市景县人物
景县
河北衡水市景县人物
公元1927年-1994年
河北衡水市景县人物
公元1894年-1964年
河北衡水市景县人物
公元1914年-1938年,抗日英烈
河北衡水市景县人物
南北朝公元534年-569年,北齐宗室、大臣
河北衡水市景县人物
唐公元575年-647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
河北衡水市景县人物
公元1922年-1984年
河北衡水市景县人物
景县
河北衡水市景县人物
南北朝北魏宁西将军、凉州镇都大将
河北衡水市景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