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公元1902年-2004年,我国工业心理学创始人] 湖南岳阳市平江人物 陈立(1902.7.22—2004.3.18),湖南平江人,字卓如,曾用笔名方正。1928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33年获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原杭州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曾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教育系主任、浙江师范学院院长、杭州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名誉校长等职,我国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智力理论和心理测验研究的先驱。 陈立,1902年7月出生于湖南平江更鼓台,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工业心理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陈立幼年时家庭贫困,小学毕业时,他以七省联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武汉博文书院,获得了免学杂费、生活费的学习资格。求学期间,他积极参与进步活动,担任学生会主席、湖南旅鄂同学会会长,经常参加具有革命倾向的宣传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组织同学上街请愿,还与当时在武汉的进步学生利用报刊宣传倡导科学,曾兼职《大汉报》副刊主编,介绍新思潮,同时担任长沙《湘报》的特约通讯员,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科学概论》的译稿。 1924年,陈立高中毕业后,在博文书院任助教,随后前往上海沪江大学求学,1928年毕业。毕业后他回到博文书院(已更名为博文中学)担任数理化教员兼教务主任。1930年,陈立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英国资格,被推荐到伦敦大学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教授门下攻读心理学。他仅用一年时间就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进入实验研究阶段。1934年,陈立来到德国柏林大学心理研究所,在格式塔心理学大师W.苛勒(Kohler)的指导下开展“个体声调高低的差异”研究。但时值德国国内纳粹猖獗,陈立毅然舍弃尚有两年的博士后公费资助,决心回国报效祖国。 1935年回国后,陈立担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合聘的工业心理研究员。当时心理研究所正在从上海搬往南京,他便在上海租了一间公寓,在既无图书参考,也无助手帮忙的情况下,埋头3个月撰写出《工业心理学概观》,这是中国第一部工业心理学专著,填补了我国工业心理学研究的空白。1936年,陈立参与中国心理学会的筹建,是正式发起组织中国心理学会、发表发起人通函的34人之一。 1937年七七事件爆发后,陈立来到位于湖南南岳的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前身)任教,年底时,西南联大迁往昆明,陈立则随心理所迁往桂林。1939年,陈立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邀请,到浙江大学教育系任心理学教授,此后他跟随学校举家西迁,最后到达贵州遵义。在西迁途中,陈立不失时机地考察中国教育的现状,在1940年到1947年间,先后发表了有关教育改革的论文20余篇。他还曾先后两次去中山大学研究院讲学,开展心理测验研究及实践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陈立历任浙江大学教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浙江师范学院院长、杭州大学校长、名誉校长。1980年9月,陈立创办杭州大学心理学系,揭开了我国工业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篇章,使杭大心理系成为全国首批开办的心理系之一。1988年,杭州大学心理系工业心理学专业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属首批国家重点学科之一,该学科也是首批硕士和博士点,并建有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 1998年,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和原浙江大学合并组建成为新浙江大学。为了不希望四校合并后管理心理学面临衰落的危机,陈立向时任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提出重新带博士生,而这一带就带到了98岁。他不做名誉导师,而是亲自进行指导,多方为学生查找参考书,制定研究计划,联系调研工厂。 陈立还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委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筹委会委员和中国心理学会第一届、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第四届副理事长,第三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他的博士论文《在感觉阈限上和智力活动中的起伏》以及《一套智力测验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因素研究》,是在中国最早采用因素分析方法研究的代表作。1944年,他在《科学与技术》杂志上发表了《我国科学技术不发达之原因心理分析》一文,大声疾呼国人奋起努力,尽快改变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面貌。 陈立一生致力于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为我国工业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他的学术成就和奉献精神,深受学界尊敬和爱戴。2004年,陈立逝世,享年102岁。他的功绩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