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和洽

三国时期曹魏太常

和洽[三国][三国时期曹魏太常] 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人物
和洽(生卒年不详),字阳士,汝南郡西平县(今河南省舞阳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拒绝大将军何进征辟,依附于荆州牧刘表。曹操夺取荆州后,授丞相掾属。曹操成为魏王后,授魏国侍中、郎中令,谏议免除毛玠之罪。魏文帝曹丕即位后,授光禄勋,册封安成亭侯。魏明帝时,授太常卿,册封西陵乡侯。为官清贫俭约,贩卖田宅,谋求生活。
卒于任上,谥号为简。
和洽,字阳士,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大臣,汝南西平(今河南舞阳东南)人。他一生历经汉末三国的动荡时期,以其卓越的见识、正直的品格和务实的政治主张,在曹魏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时人敬重。以下是对其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年避乱,独具慧眼
和洽早年就展现出非凡的才识与品格,被当地吏民举荐为孝廉,同时还受到大将军何进的征召,但他都婉言谢绝了。当时,天下局势动荡,各路诸侯纷纷崛起,袁绍占据冀州后,派遣使臣迎接汝南郡的士大夫,许多人都欣然前往,认为袁绍实力强大,可依托其成就事业。

然而,和洽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冀州土地平坦,民众强悍,是四方皆可出战的地区,容易成为群雄争夺的焦点。袁绍虽凭借有利条件暂时强大,但在群雄并起的局势下,未必能够保全。相反,荆州的刘表虽然没有远大的志向,但他爱惜人才,乐于交结士人,且荆州地势险要,山中民众软弱,相对容易依靠倚赖。于是,和洽毅然决定与亲戚故旧向南投靠刘表,刘表对他们以礼相待,待为上宾。

但和洽并未因此而安心定居,他深知刘表虽有接纳人才之名,却非明主,难以成就大业,且久处其间,可能会受到小人的谗言离间。于是,他又向南来到武陵郡,继续寻找安身立命之所,也在等待能够施展才华的时机。

归附曹操,初入仕途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荆州,和洽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被曹操征辟为丞相掾属,正式开启了在曹魏政权的仕途生涯。当时,毛玠、崔琰以忠正清廉受到曹操重用,他们在选拔官吏时,以节俭为主要条件,认为节俭是官员品德高尚的重要体现。

和洽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他向曹操进言:“国家大政,在于权位与人才,不能只凭一个方面选用官员。”他认为,过于注重俭约朴素,作为个人的处世原则是可以的,但如果将其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来选用官吏,必然会错失很多人才。当时朝廷中存在一种风气,官员若穿件新衣、乘坐好的车子,就会被认为不清廉;而长官在官府中,面容不加修饰、衣服破旧的,则会被称之为廉洁。这使得士大夫们纷纷有意弄脏自己的衣服,把车马服饰收藏起来,甚至有的长官自己提壶携饭入官署办公。

和洽指出,设立教令、观察风俗,贵在合度适宜,这样才可以推广。古代推行大政教化,务必使其通达人情,凡是偏激过分的作法,都容易使人隐瞒真情。他的这番言论,体现了其务实、通达的政治理念,旨在为曹操政权选拔更全面、更合适的人才,避免因选拔标准的单一性而导致人才流失,曹操对其观点也颇为重视。

任职侍中,直言敢谏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公,建立魏国,和洽与王粲、杜袭等同被任命为侍中。侍中一职,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顾问应对,地位重要。和洽在此任上,充分展现了他正直敢言的品格。

后来,毛玠因崔琰被赐死而感到不满,有人告发毛玠曾非议曹操,曹操大怒,将近臣都召过来商议。和洽深知毛玠素来信守节操,于是大胆为其陈情,请求曹操调查确实,不可仅凭一面之词就定人罪名。曹操认为,若毛玠果真有此行为,便有损君臣之间的恩义,国法不容。和洽则回应说,如果毛玠确实罪过深重,自然罪不可恕,但他出身一般官员,受到曹操特别提拔,处于显要地位,多年来一直受到宠信,刚直忠诚公正,为很多官员所忌惮,不应该轻易被认定有不良行为。

和洽建议曹操应该明确妥当地考察复核,从两个方面验证属实,以免错杀忠臣。曹操虽未完全采纳和洽的建议,但也对他的直言敢谏有所认可,毛玠最终虽被免官,但并未遭受更严重的惩处,这其中和洽的劝谏起到了一定作用。

屡献良策,心系国事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讨平张鲁,此时和洽建议趁机调回军队、迁徙百姓,以减省防守的费用。他认为汉中之地虽得,但防守成本较高,且当时曹魏面临着诸多军事与政治问题,若能及时调整策略,将资源集中于关键地区,更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然而,曹操当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但后来形势发展正如和洽所料,曹魏最终还是迁徙了百姓,放弃了汉中,可见和洽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

此后,和洽出任郎中令,继续为曹魏政权效力。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受禅让称帝,拜和洽为光禄勋,封安成亭侯,以示对他的信任与重用。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又进封和洽为西陵乡侯,食邑二百户。

太和年间,散骑常侍高堂隆上奏称,季节风未按时到来,是官员们不勤于职责导致天气反常。魏明帝于是下诏,谦虚地引咎自责,并广泛征求意见。和洽认为,民众不多,耕地且少,白吃饭的人很多,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又依靠粮谷维持生命,一时废弃耕种,便失去了延续生命的根本。

他指出,自春夏以来,百姓为徭役所困扰,农业被荒废,百姓叫苦不迭,这很可能是季节风不来的原因。消除天气反常的办法,莫过于节俭。他还以曹操为例,说明太祖皇帝建立宏伟业绩,虽使用大量费用供应军事行动和军人赏赐,但官兵食用丰富,仓库谷帛充足,原因就在于不装饰无用的宫殿,禁绝浮华的费用。因此,他建议魏明帝减省劳务烦杂的徭役,减免其他多余事务,以便为军队提供储备,同时要对三方边境的防守早做准备,观察分析敌人的虚实,招募训练士兵,在朝廷上筹划好战胜敌人的策略。和洽的这些建议,体现了他以民为本、注重实际的治国理念,对曹魏政权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清贫守约,高风亮节
和洽一生清贫,信守节操。他虽位居高官,但生活简朴,以至后来竟到了出卖田宅以维持生计的地步。魏明帝知道后,加赐给他粮谷绢帛,以表彰他的品德与功绩。

和洽最终在太常任上逝世,死后赐谥号为简侯,其儿子和离继承了他的爵位。他的另一个儿子和适,聪明豁达,官至廷尉、吏部尚书。孙子和峤,在曹魏及西晋为官,在晋官至太子少保。和家一门,在三国及西晋时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与和洽的品德修养与家风传承密不可分。

和洽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以其远见卓识、正直品格和清廉操守,在动荡的时代中坚守自我,为曹魏政权的稳定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的政治主张和处世原则,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其“字圣”之名,可谓实至名归。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22 15:07
上一篇:许慎下一篇:韩韶
三国时期孙吴官员
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家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
三国时期蜀汉关羽部将
三国时期曹魏术士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沛县人物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祖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三国十大美女
革命烈士、英勇献身的模范指导员
中共云南省委原副书记
云南省文联艺术研究员
原武警云南边防总队政委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三国时期曹魏太常
前蜀宗室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国时期曹魏太常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朝梁开国功臣、宰相、政治家、文学家
东汉郡吏
抗日英烈
前蜀开国皇帝
前蜀宗室大臣
前蜀最后一位皇帝
前蜀高祖王建的长子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