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大忠 【云南省纪委原书记、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云南德宏州盈江县人物 朗大忠(1933年3月-2025年1月30日),男,傣族,云南盈江人,1950年4月参加工作,195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年1月30日11时11分,朗大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德宏州芒市逝世,享年91岁。在朗大忠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形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朗大忠(1933年3月-2025年1月30日),傣族,云南盈江人,是一位深受傣乡人民爱戴的优秀共产党员,在云南地方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苦难童年与求学经历 1933年3月,朗大忠出生在盈江县盏西的一个傣族贫困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且没有自有田地,父亲朗以德靠租种地主田地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辛。即便如此,父亲仍希望朗大忠能学有所成,到了开蒙年龄,便将他送到本寨的奘房读私塾。 1942年,日本侵略者蹂躏盏西,朗大忠的求学之路被迫中断,只能随家人东躲西藏。直到1948年,他才在盏西关上正式学校读五年级,1949年到腾冲中和乡尹德茂家寄宿读六年级。在此期间,授课老师王昌思想进步,经常给同学们讲革命形势,朗大忠深受启发,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然而,命运对这个家庭并不仁慈,父亲因病去世,作为家中长子,朗大忠读完六年级后不得不结束学业,回家扛起养家的重担。 踏上革命征程 1950年3月,王昌老师带来信件,邀请朗大忠和另外两位同学到碧江县参加革命工作。朗大忠打破了傣族从不背井离乡的传统观念,毅然踏上征程。他们跋山涉水,步行6天后到达碧江县城知子罗,朗大忠走上了人民教师的岗位,后又先后到民政部门和图书馆工作。 1951年,因表现突出,朗大忠被推荐保送到云南民族学院读书。他再次步行6天到大理,而后乘坐木炭车抵达学校。在云南民族学院的学习中,他在党的培养下迅速成长,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身家乡建设 1952年2月,朗大忠从云南民族学院毕业后,加入民族工作队,回德宏参与家乡建设。他被分到轩岗大组芒棒小组任小组长,背着背包住进农户家,白天与群众一起劳动,晚上走村串寨了解社情民意,成功发动少数民族群众,为民主建政和土地改革打下了政治基础。 1953年7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成立,朗大忠带领一批民族干部回盈江工作,担任弄璋区民族工作队小组长。他们参与社会情况调查,推进人民政权建立,在其帮助下,盈江县第一个乡人民政权——模恒乡建立。1954年2月,朗大忠因工作表现突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土改结束后,朗大忠被提拔为盈江县委副书记并选为保山地委委员。1959至1960年,他到傣族聚居的旧城区和太平区兼任区委书记,深入基层锻炼。在工作中,他以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段华民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历经波折与重新出发 1966年12月,“文革”爆发,朗大忠受到冲击,暂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始终坚定信念,等待着为党和人民继续工作的机会。1972年12月起,朗大忠重新投入工作,先后担任盈江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德宏州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他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迅速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为当地的恢复和发展贡献力量。 1979年1月,朗大忠任德宏州革委会主任、州委副书记,开始在更重要的岗位上为地区发展谋划布局。1983年7月,他担任德宏州委书记,肩负起领导德宏州全面发展的重任。在任期间,他带领德宏人民在改革开放初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是德宏改革开放的领头雁。 走向更高领导岗位 1992年4月,朗大忠任云南省纪委书记,负责全省的纪律检查工作,他秉持公正、严谨的态度,为维护党的纪律、净化政治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1994年2月,他担任政协云南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继续为云南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朗大忠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党中央的认可,他先后担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以更高的站位参与国家相关事务,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贡献智慧。 退休后的奉献与情怀 2000年10月,朗大忠退休,但他并未停止关心党和人民的事业。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87岁高龄的朗大忠向党组织捐款2万元,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他说:“国家遭那么大的难,我们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为国家出一点力。” 朗大忠一直坚持朴素的生活,住在20世纪80年代建的房改房里,家具陈旧却不愿更换。他对自己吝啬,对党和人民却无比大方,这种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品质深受傣乡人民的爱戴,被视为少数民族最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傣乡人民心目中的忠厚长者和学习榜样。 逝世与缅怀 2025年1月30日11时11分,朗大忠因病医治无效在德宏州芒市逝世,享年91岁。他的逝世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形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朗大忠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从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的少年成长为中央委员,始终坚守初心,把傣乡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德宏州乃至云南省的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