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佐汉:浴血抗日的革命先驱
张佐汉(1907年7月21日 - 1937年12月),别名张心一、张洁山,号引桥,出生于辽宁抚顺县下二冲村(现抚顺县大柳乡下二冲村)的普通农民家庭 。他是中共抚顺特支书记、抚顺县委书记、中共抚顺支部书记,更是一位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
## 寻求救国之路
1915年,张佐汉在本村私学馆启蒙读书,此后相继就读于前甸村高级小学校、抚顺县中学。求学期间,他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进步书籍,思想不断觉醒。中学毕业后,他先在抚顺县第一区孤家子村立小学代课 。1927年1月,怀着强兵富国的理想,张佐汉加入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在部队中,他接触到马列主义书籍与孙中山著作,开始拥护共产党主张,赞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厌恶军阀混战,最终于1930年毅然脱离奉军返回家乡。回乡后,他先后务农、担任小学教员,但因与士绅斗争被排挤,再次回归农耕生活。
## 投身抗日洪流
1932年,李春润在新宾县组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奋起抗日。张佐汉闻讯后,即刻与二道房子村的王绍纯投身该部,在军部直属宣传总队新宾镇分队担任宣传员,积极开展抗日宣传。不久,他随部队奔赴前线作战,后受李春润指派回抚顺为军工厂采购原料。张佐汉依靠亲属筹集铁器,并组织车马将军需物资运往新宾镇 。然而,自卫军不幸失败,日军在抚顺大肆搜捕抗日人员,张佐汉被迫躲进深山。
1933年春,张佐汉经朋友介绍进入私立日语学校主持校务,期间成功与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不久,他经中共满洲省委执行委员王玉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伪满“大同报社”抚顺支社记者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1934年4月,张佐汉前往哈尔滨中共满洲省委驻地接受培训,随后受省委派遣,加入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联军独立师。同年年底,在杨靖宇指示下,他创办伪满“大同报社”临江支社,以此为抗日军事情报联络站,凭借社长身份搜集大量军事情报,并将工作拓展至八道江和通化,建立抗日联络点,成立通化地区抗日救国会。
## 重建地方党组织与壮烈牺牲
1936年初,张佐汉受中共南满特委委派,回到抚顺重建党组织。他深入群众,发展王绍纯和石振翔入党,于3月成立中共抚顺支部并担任书记;4月,抚顺支部改组为抚顺县委,张佐汉继续任书记,期间受率部在抚顺活动的抗联一军三师师长、中共南满省委委员王仁斋直接领导 。1937年8月初,中共南满省委派纪儒林到抚顺指导工作,县委接受“首要任务是支援抗联三师”的指示;8月11日,中共抚顺县委改组为中共抚顺特别支部,张佐汉仍任书记。
但此时,抚顺党组织内部已出现叛徒。叛徒以筹集弹药和经费为由,诱骗张佐汉等人前往奉天(沈阳)。为落实省委指示、解决抗联三师军需物资,张佐汉于10月2日前往奉天,在“苏生堂”药房遭特务逮捕,随后被关押进奉天日本宪兵队监狱。纪儒林、张贵恒等13名共产党员也相继被捕 。10月7日起,敌人对被捕人员施以酷刑,但共产党员们坚贞不屈,相互掩护,与敌人展开顽强斗争。11月5日,敌人完成审讯,决定对张佐汉等13人处以极刑。12月3日,13名共产党员在被押往刑场途中,高呼口号,高唱《国际歌》和《红旗歌》,在奉天小河沿壮烈牺牲。
张佐汉领导的抚顺特支,在一年多时间里,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抚顺人民抗日斗争的壮丽篇章。他和其他12位烈士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其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