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岱峰[公元1913年-1990年、云南省原副省长、原国家经委副主任] 山西阳泉市盂县人物 刘岱峰:忠诚奉献的革命与建设者 刘岱峰(1913 - 1990),山西阳泉市盂县人,其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的光辉历程。
1927年,就读于太原进山中学的刘岱峰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1932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他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校期间,刘岱峰积极组织读书会,参与“社联”,深入研究马列主义,并向身边的人宣传革命道理。此后,他还担任工农通讯社北方分社编辑和临河县委会秘书。然而,1935年2月,因家中被抄出中共文件,刘岱峰不幸被捕,也因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同年9月,经地下党员、太原成成中学校长刘镛如介绍,他担任该校历史教员。1936年7月,刘岱峰积极参与中共领导筹建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9月该组织成立后,他担任临时执委和常委。1937年,他投身于组建山西新军的领导工作,历任新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第二战区政治部秘书主任,并被授予少将军衔。在阎锡山部任职期间,他充分利用合法身份,为中共建立和巩固抗日统一战线、发展进步势力、打击顽固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开展了大量艰苦且卓有成效的工作。1939年,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策划“晋西事变”企图清洗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在此危急时刻,刘岱峰及时向党组织通报阎锡山的反共阴谋,并不顾个人安危,凭借机智果敢的行动,成功掩护疏散转移300余名革命干部和秘密党员,随后他转入晋西北革命根据地。自1940年起,他先后担任晋西北秘书处长,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委员兼实业处长,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财政厅长、太行行署主任、晋冀鲁豫边区贸易总局局长等职务,为加强根据地财政经济建设、支援抗战、保障物资供给、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关键作用。鉴于他的特殊经历以及对党的忠诚与突出贡献,1945年10月,经党中央批准,由邓小平和薄一波介绍,刘岱峰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刘岱峰随刘邓大军渡黄河南下作战,挺进大别山,担任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兼供给部长,后升任第二司令员。1948年,他跟随第二野战军参与解放中原、淮海战役以及南京、上海的解放,先后担任中原区财委副主任兼郑州市军管会副主任,华东区财委副主任兼财政部长。1949年,他投身解放大西南的战役,出任西南区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区财委副主任。在后勤领导岗位上,刘岱峰始终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确保物资及时供应,为解放大西南以及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冬,西南大区撤销,刘岱峰调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兼省财办主任,主管全省国民经济及财政经济贸易工作。面对云南解放初期的诸多困难,1955年3月起,他花费数月时间深入滇南、滇西、滇东北的市、县和基层财贸单位,实地调研私营工商业改造问题,为指导全省相关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他实事求是、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给共事的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深受大家尊敬。在生活中,刘岱峰对自己和家人要求极为严格。1954年从重庆调往云南时,他不允许子女乘坐飞机,而是让他们乘坐汽车前往;平时严禁子女享用中、小灶待遇,也不许乘坐公家小汽车;他教导子女要明事理、懂礼貌,周一至周五专注功课学习,禁止听收音机和看电影,即便周六全家一起看电影,子女也需自行购票。他自己坚持每天步行前往五华山省政府上班,夫人江冬作为省人民银行第一副行长,也每日骑自行车上下班,夫妻二人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干部群众中广为传颂。
1956年夏,刘岱峰奉调中央国家经委工作,1958年后,又先后担任国家建委、国家计委、国家物价委副主任等职务。然而,在“十年动乱”期间,他遭到诬陷,被污蔑为“阎锡山的特务”,遭受残酷迫害并被长期监禁,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但他始终坚守革命者的气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岱峰的冤屈得以平反,此后他担任国家计委顾问,即便身患疾病,依然坚持工作。离休后,他依旧心系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积极参与党组织活动。他十分关注下一代的成长,1983年“六·一”儿童节,向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捐款1万元作为发展基金,还为预祝亚运会胜利举行慷慨捐款。在重病之际,他留下遗嘱,要求丧事从简,并将遗体献给国家用于医学科研,充分展现了他高尚无私的精神境界。1990年7月27日,刘岱峰与世长辞,享年7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