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王友卿

公元1923年-1972年

王友卿公元1923年-1972年 河南开封市尉氏人物

王友卿(1923-1972),原名王喜贵,岗李乡北石庄村人。其父王木林,勤劳节俭,一生为农。其母田关氏颇能理料家务。友卿兄妹五人,家有地三十七亩,衣食无虑,堪称乡村小康人家。

友卿8岁入学,在学校刻苦努力,各门功课均居优等。他举止稳重,颇有些"少年老成"风度。1937年秋考入洧川县立中学。"七七"事变后,中原受到战争的威胁,他在学校里秘密看到"先锋报"、"解放日报",提高了民族意识。1938年春,经中共地下党员英语教师张葆和介绍参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救亡运动,在农村通过演剧活动宣传抗日。1939年7月参加本村支部,任支委。是年冬,国民党第一次-0到来。1940年2月,由党组织介绍他到豫皖苏新四军六支队政治部工作,改名王友卿,后到随营学校。是年6月调到新四军六支队无线电训练班学习,在学习中被指定为班长,同年12月毕业,自此开始了他一生的通信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友卿历任新四军六支队、新四军四师通信科学员、见习报务员、报务员、报务主任、电台队长等职。先后参加了豫皖苏小朱庄、八里庄等战斗。在1941年的反顽斗争中,我军由津浦路自西向东转移时被敌人包围,友卿扛着收发机突围,敌人集中射击,致使他肩负重伤,但他仍坚持工作,随军行动。此举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为四师通信人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友卿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是串流动台随部队打仗,所用电台也都是小功率五瓦的,用干电池串联作电源,工作起来声音小似虫鸣,遇到气候不好,简直无法工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0地完成了任务。所以,1944午四师创建模范党支部、模范党员活动中,他被评为师的模范党员。

解放战争时期,友卿历任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电台队长、二分区通讯股长、二野十八军五十四师通信股长、十八军通信营政委等职,曾参加解放开封、淮海、渡江、湘南等战役。1947年1月13日一14日在河南永城龙岗战斗中,通信保证工作完成得好,立三等功。是年敌六绥区周岩对我军全面围剿,施行棋盘战术,企图一步步吃掉我军。我军对其反围剿,一个个粉碎他们的进攻,战斗打得艰苦激烈,通信工作不仅对上下联络保证战争需要,同时还要利用收讯机进行对敌空中侦察,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友卿立二等功。1948年淮海战役中,豫皖苏军区对敌展开大规模破击战,通信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友卿又立二等功。

共和国成立后,友卿历任二野十八军后防司令部通信科长、西藏军区通信处副处长、作战处副处长、边防主力团政治委员、西藏军区通信兵部政治委员等职。在这二十多年中,除参加过西藏昌都战役、1959年平息西藏叛乱、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外,对部队通信工作的发展建设、甘孜机场、康藏公路的修建均发挥了通信保证作用。他热爱西藏,热爱通信工作,为了通信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和美好年华。由于战争环境、西藏高原气候,他的家属较早地转业到四川,一家人长期两地分居,他没有充分享受过家庭生活之乐。从1957年到1962年5月间从未离开西藏高原,当他62年返家时,小儿子竟叫他"解放军叔叔"而不改口,旁边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病逝前曾说:"我这一生虽然多在动荡紧张的情况下生活,我是个军人,战斗的紧张岁月有苦也有乐,生活是充实的,也是幸福的。"

友卿是病逝在工作岗位上的,逝世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给他颁发了"军人牺牲证明书"。

  经历历史事件:

渡江战役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王家骧下一篇:张锡铭
中国第二大姓氏
奥运会冠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纵横家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国务院原副总理
开国少将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原湖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北省委书记
落马官员
唐代高僧
明公元1561年-1644年
河南开封市尉氏人物
公元1907年-1943年
河南开封市尉氏人物
公元1923年-1972年
河南开封市尉氏人物
公元1910年-1950年
河南开封市尉氏人物
公元1905年-1938年
河南开封市尉氏人物
公元1878年-1952年
河南开封市尉氏人物
河南开封市尉氏人物
尉氏
河南开封市尉氏人物
尉氏
河南开封市尉氏人物
尉氏
河南开封市尉氏人物
尉氏
河南开封市尉氏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