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金[公元1911年-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湖北荆州洪湖人物 王万金(1911年—1979年12月18日)湖北省洪湖市戴家场镇沈庙村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万金(1911年—1979年12月18日)是湖北省洪湖市戴家场镇沈庙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8年,贺龙、周逸群来到监利、洪湖开辟革命根据地,燃起了湘鄂西的革命烈火。王万金怀着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和对共产党的崇敬,积极参与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活动,踏上了革命征程。 1931年,王万金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起初担任红军沔阳游击队队员,后成为湘鄂西红3军鄂川边独立团排长。此后,他在红2军团第5师第13团先后任排长、连长,还曾是红二方面军第32军第96师第286团连长,并作为方面军教导团学员、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学习深造。 王万金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他跟随部队英勇战斗,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军事素养和战斗意志。1934年10月,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王万金随部踏上了这一伟大征程,历经千难万险,最终胜利到达陕北,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合作实现,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王万金所在部队编入八路军一二〇师,他任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连长。他随部队开赴抗日前线,投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 此后,王万金先后担任一二〇师大青山支队第3营连长、副营长,一二〇师独立第1旅七一五团第3营副营长、第2营营长、第3营营长等职。1940年7月4日兴县廿里铺战斗中,时任715团2营副营长的王万金与营长罗坤山率2营为前卫,及时占领了奥家坪南山有利地形。罗坤山营长负伤后,他临危不惧,指挥2营与敌反复冲杀,坚守阵地,直到团主力赶到展开战斗,为战斗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抗日战争期间,王万金长期在华北地区作战,参与了多次重要战斗和战役,为保卫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王万金先后担任晋绥野战军第358旅第715团副团长,西北野战军独立第1旅第35团团长、第3团团长,第一野战军第1军第2师副师长等职。 他参加了绥包、大同集宁战役,在这些战役中,面对国民党军的进攻,他协助团长等指挥部队,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为保卫解放区贡献力量。之后,王万金参加了保卫延安、转战陕北系列战役。在延安保卫战中,他跟随部队顽强抵抗国民党军的进攻,掩护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随后,在青化砭、蟠龙、沙家店等战役中,他率部英勇作战,为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发挥了作用。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王万金又参与了解放大西北诸战役。他带领部队一路西进,与国民党军展开多次激战,为解放大西北、推翻国民党统治立下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王万金历任西北军区第一军师长,中南军区第四十军副军长等职。他致力于军队建设,将自己在战争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部队的训练和管理中,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付出了努力。 1955年,王万金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这是对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卓越贡献的肯定。1954年,他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在学院期间,他努力学习现代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和领导能力,为更好地服务国防建设做准备。 1964年,王万金晋升为少将军衔。之后,他担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负责军区的后勤保障工作。后勤工作是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深知责任重大,积极组织协调物资供应、装备维护等各项工作,为部队的战备训练和日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后来,他还担任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继续为军队建设发挥余热。 王万金虽长期在外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奔波,但始终心系家乡洪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洪湖曹市区急需架设高压线路,缺乏资金和材料,时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的王万金得知后,向军区领导报告,通过武汉军区后勤部,以支援洪湖老区建设的名义,为曹市区政府无偿赠送了价值不菲的架设高压线的设备及材料,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此外,他还严格要求亲属,保持党性原则。六十年代,他弟弟的儿子在沈阳军区部队服役,服役期满后,侄子想留在沈阳工作,弟弟也来求情,但王万金坚持原则,耐心劝导,让侄子按规定回洪湖农村务农。当另一位侄儿考上大学,他写信教导其要服从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侄儿毕业后服从党的安排,扎根基层,成为湖北省先进工作者。 1979年12月18日,王万金在北京逝世,终年68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也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