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国[公元1912年-198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湖北荆州洪湖人物 王全国(1912年1月19日—1986年8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湖北省洪湖市人。1930年春加入共青团,1932年加入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986年8月9日,病逝于河南郑州,终年74岁。 王全国是新中国开国少将,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市,他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苦难童年与早期革命启蒙 1912年1月19日,王全国出生于湖北省原沔阳县沙口熊家大湾(今属洪湖市万全镇)一个穷苦农民家庭。生活的困苦迫使他在10岁时就被送到地主家放牛谋生,期间还因饥饿掰了地主的玉米棒,惨遭地主毒打。苦难的经历让他对旧社会充满仇恨,也早早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927年,大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王全国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担任儿童团长、少先队中队长,开始在革命队伍中锻炼成长,初步展现出他的组织能力和革命热情。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火中成长 1930年春,王全国加入共青团,不久后担任乡团委书记,从此踏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1932年夏季,洪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期间,他毅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被分配到红三军9师26团2连当炊事员,后转为战士。随即,他随部队参加增援监利新沟嘴战斗,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洪湖苏区失守后,王全国随红三军被迫转战河南、陕西,后又在湘鄂川边界和黔东等地游击作战。1934年10月,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红二、六军团从南腰界出发,开展湘西攻势。袭占湘西龙家寨战斗后,王全国因表现英勇,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5年6月,王全国任红二军团4师11团2连指导员。同年11月19日,他率2连从湘西桑植县出发开始长征。在进军黔西的战斗中,他双臂受伤,昏迷数天,虽经救治,但双肩、双手致残。即便如此,他仍坚持革命,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 长征途中,王全国善于做思想工作,每到一地,就积极动员贫苦群众参加红军。在他的努力下,所在连队长征初有130多人,到甘孜会师时,人数依然保持在130多人,他也因此被授予模范指导员称号。1936年,他先后担任红二方面军4师12团副总支书记、3营教导员,红一方面军医院特派员,在不同岗位上为长征胜利和部队建设贡献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战显身手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王全国任八路军总供给部特派员,负责部队的供给安全和纪律检查等工作,为保障部队物资供应和纯洁内部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0年和1943年,他两次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通过学习,他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和军事素养,为更好地开展抗日斗争奠定了基础。 1942年5月,王全国任冀中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后任军分区政治部代主任。当时,日寇对冀中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他率领部队转战冀中平原,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2年,在白洋淀的一次战斗中,他率领所部阻击数十倍于己的日伪军,从黎明战至傍晚,阵地上最后只剩下他和两名战士,但他们仍顽强坚守,最终完成了阻击任务,成功掩护了第5军分区主力转移,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卓越的指挥能力。 1944年,王全国任豫鄂边区襄北地委社会部长,负责开辟敌后根据地。他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组织抗日武装,为扩大抗日根据地范围、壮大抗日力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为新中国诞生拼搏 解放战争时期,王全国先后担任中原军区第2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鄂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鄂豫陕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豫西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河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 他长期从事部队组织工作,为部队的组织建设、干部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确保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积劳成疾,1947年,一只眼睛失明,一只耳朵失聪,但他依然坚守岗位,坚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祖国不停歇 新中国成立后,王全国继续在河南军区任职,先后担任河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他致力于军区的政治建设和部队管理工作,为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地方稳定和加强军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7年,王全国任河南省军区副政委。1964年3月至1969年12月,任河南省军区第3政委。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军区各项工作,为河南地区的国防建设和部队发展出谋划策,培养了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和干部。 1960年春,王全国到鄢陵县马坊乡调研时,发现大多数农民已无米为炊。情况紧急,他不顾个人安危,未请示上级就下令打开国库放粮救人,使全县20余万群众顺利渡过春荒,展现出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和敢于担当的高尚品质。 然而,在“文革”期间,王全国受到迫害,多次被批斗甚至昏倒,但他始终坚持真理,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粉碎“四人帮”后,他迎来了政治上的春天,当选为河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地方政权建设,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言献策,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光发热。 1972年,王全国离职休养,但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和部队建设,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 人物逝世与缅怀 1986年8月9日,王全国病逝于河南郑州,终年74岁。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骨灰安放在“湘鄂西苏区红军老战士公墓”,他终于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与曾经一同战斗的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王全国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参加大小战斗100多次,7次负伤,其中4次重伤,腰和双臂、双手残废,神经功能失调,被认定为二等残废军人,但他始终坚定不移地为革命事业奋斗,从未退缩。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6月18日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这些荣誉是对他一生功绩的高度肯定和赞誉。 王全国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