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剑石

河南省视察室副主任

张剑石

张剑石[公元1903年-1994年]+像 河南洛阳市宜阳县人物
张剑石,乳名金光,又名丽生,中共党员,河南省宜阳县东赵保人,先后任职于省政协秘书长、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省视察室副主任。
生评经历
1904年出生,乳名金光,又名丽生,河南省宜阳县东赵保人。
1921年考入陕西省立三中学习。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秘密组织“驱逐刘(镇华)、吴(心田)大同盟”。
1926年4月,张剑石跟随同学党维榕来到上海,后经同乡张兆芳介绍,参加了上海大学举办的“夏令讲学会”。当时,上海大学是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等著名共产党人都曾在该校担任教员。在这些人的谆谆教诲下,张剑石坚定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决心,并于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6月,张剑石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30年春受党组织委托,和张自安回宜阳,在赵保、韩城等地发展党员,创建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1933年9月,张剑石到北平(北京)参加东北军,后和中共北平地委负责人陶希晋、吕正操(当时任东北军六十七军六九一团团长)接上联系,联系爱国青年,组织抗日军人同盟会。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剑石参加“抗日敢死队”工作,身先士卒,先后在河北的高阳、河涧、白洋淀和永定河等地阻击日军。
1938~1939年,张剑石回宜阳领导救亡运动。1938年7月,在豫西特委特派员邵文杰的主持下,中共宜阳县委在赵保得以复建,张剑石担任县委书记。
1941年春开始,张剑石任睢杞太抗日根据地中共地委民运部长、组织部长。
1944年5月,日军侵占豫西后,张剑石于7月中旬奉命返回赵保,开辟抗日根据地,同年10月,以赵保为中心,在伊河、洛河之间建立抗日根据地,成立中共伊洛工委、伊洛办事处、伊洛独立团。后又成立了洛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张剑石任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和独立团政委。
1945年1月,日军和伪军组织近千人围攻东赵保,当时守寨部队只300多人,在张剑石领导下,顽强抵抗,并设疑兵计迷惑敌人。日伪军不敢久战而撤退。
2月,中共伊洛工委改为中共伊洛特委,张剑石任特委副书记兼伊洛独立支队司令员。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刘茂恩调动驻宜阳、伊川、嵩县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武装5000余人围攻东赵保。张剑石和特委领导一直坚守了7天8夜,后在二分区十八团的援助下,取得了东赵保保卫战的胜利,受到党中央和河南军区的嘉奖。
1949年1月,张剑石任洛阳地区专员公署专员,兼剿匪指挥部政委。
1955年,张剑石调往郑州,先后任省政协秘书长、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省视察室副主任。 
主要事迹
1925年,22岁的张剑石回到家乡赵保。目睹家乡官匪勾结、欺压百姓的社会景象,张剑石奋笔疾书“捍卫家乡岂容退,改造社会是我责”的条幅,并将条幅贴在床头,以激励自己。随后,张剑石和同村知识青年张光亚、张光祖等人筹建了教育实业促进会,他们创建平民夜校,免费向村民教授文化知识,并大力宣扬“兴学、自由、民主、平等”的革命主张。
1926年7月,张剑石返回豫西开展革命活动。翌年春,张剑石在家乡士绅和校董们的推荐下,就任东赵保小学的校长。张剑石一改过去学校与世隔绝的状况,通过组织农民演讲会、创建图书馆等形式向师生和民众宣传革命思想,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北伐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为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的丑恶嘴脸,进一步宣传革命思想,张剑石在原有的教育实业促进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革命团体——河南青年合作社,旨在号召人民群众联合起来,谋求自身的解放,在豫西地区引起强烈反响。
1929年6月,张剑石听说他在上海时的团组织负责人王伯阳在开封一带从事地下工作,便前往开封与其取得联系。经王伯阳介绍,张剑石由共青团员转为正式党员。此后不久,时任中共洛阳特别党支部书记的万寿山指示张剑石回到宜阳,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
1930年11月,张剑石发展同村的张达人、张瑞标入党,赵保党小组宣告成立。“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党旗,张剑石在雪地上画了一个‘镰刀斧头’就带着同志宣誓了。
随后,张剑石又先后发展武子卓、王尚庚、蔡和庭等多人入党。在张剑石的领导下,宜阳县的党组织得到蓬勃发展,截至1932年7月,中共宜阳县委下辖8个区委,党员共计130余人。
鉴于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党小组成立后,张剑石还积极组建革命武装。当时赵保匪患严重,刀客猖獗。赵保党小组根据张剑石指示,成立“戒严会”,组建了一支40余人的武装。后来,“戒严会”更名“公安会”,他们轮流夜巡,社会秩序逐渐安定,外逃百姓纷纷还乡。“戒严会”是宜阳地区第一支由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随后,张剑石调任中共洛阳中心县委特派员,他先后深入伊阳(今汝阳)、陕县等地的军队中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并在这些军队内建立了地下党组织。1933年2月,张剑石以河岳通讯社外勤记者身份为掩护,辗转嵩县的田湖、鸣皋、潭头(当时鸣皋、潭头属嵩县)等地,指导当地党建工作。同年9月,张剑石为躲避反动派追捕,被迫参加东北军。
“七七事变”后,张剑石返回宜阳,着手重建之前遭到破坏的党组织。1938年7月,在豫西特委特派员邵文杰的主持下,中共宜阳县委在赵保得以复建,张剑石担任县委书记。
“当时赵保的革命形势非常好,曾被誉为豫西地区的‘小延安’。”赵保乡退休文化干部陈留道介绍,为使党的工作有一个巩固的据点,张剑石设法在赵保建立地方政权,他先后推举共产党员张达人、王玉珍担任赵保联保主任。
1939年,张剑石为宣传抗日,在赵保创办了屏阳中学和大众图书馆,地下党员秘密从洛阳的八路军办事处运来进步书籍,供群众翻阅,传播革命火种,使赵保成为豫西抗日救亡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1944年5月,日军侵占豫西,所到之处,无恶不作。党中央决定创建伊洛区抗日根据地,时任冀鲁豫区十二地委组织部长的张剑石奉命于7月间返回宜阳。当时宜阳敌、伪、顽三股势力,犬牙交错,形势异常复杂。张剑石设法与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取得联系,在皮定均、徐子荣的帮助下,伊洛专署、伊洛抗日军分区相继在赵保成立。当地群众争相加入抗日武装,截至1944年年底,已由最初不到100人发展到300余人。
1945年1月5日,千余名日伪军围攻赵保,张剑石临危不惧,传令武装人员紧锁寨门,严阵以待。6日下午,一队敌人已冲到离东寨门不足300米的地方。张剑石急调两挺机枪加强防守,同时,派出一支小分队出南门,迂回到敌人侧后方,突然发动袭击。敌人腹背受敌,无心恋战,急向东北方向逃窜。
经过艰苦努力,到1945年7月,伊洛区已发展成为下辖一个专署和一个军分区及洛南、伊西、嵩北3个县级政权,拥有2000余名军政人员的抗日根据地。张剑石为伊洛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作出很大贡献。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4 10:21
上一篇:李冰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汉开国智囊
中国哲学史家
战国谋略大师,连横破局者
著名爱国将领
民国十大才女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广东省革命烈士
原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
革命烈士
原吉林省委书记
阜宁人物
开国中将
磁县人物
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中国民俗学家
开国中将
革命烈士
原泰州地委副书记
朝鲜建国主要领导人
温氏集团创始人
杰出戏曲艺术家、戏曲理论家与戏曲教育家
国民党高官,平远县人物
革命烈士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开国大校
山西省文联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开国少将
中国作家
河南省视察室副主任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