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维峻(1896—1919),浙江嵊县人,光复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著名女杰之一。1905年九岁时随姐姐尹锐志到绍兴、上海等地,参加光复会的反清革命活动,负责通信联络工作。1911年辛亥革命时,参加兴复上海、浙江、南京等职役,与姐姐尹锐志成为辛亥革命时的著名女杰。中华民国成立后被聘为南京总统府顾问。1914年与浙江同乡、光复会同志裘绍结婚。1917年7月与裘绍随孙中山赴粤护法。1919年7月16日被北洋政府派遣刺客暗杀于广东汕头,年仅23岁。 尹维峻(1896—1919),又名维俊、维进,浙江嵊州人,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女杰之一,与姐姐尹锐志、秋瑾并称为“中国近代史中女界之三杰”。以下是其生平介绍: 年少投身革命 尹维峻出生于嵊县一户绅士人家,家境贫寒,母亲早逝,由外婆抚养长大。自幼她便听闻“牛大王竺绍康”“嵊县强盗王金发”等反对清廷政府的故事,后来又得知秋瑾留学日本、宣传反清革命与提倡男女平权的事迹,深受触动。 1905年,尹维峻随姐姐尹锐志到绍兴明道女校读书,彼时秋瑾自日本回国在该校代课。在秋瑾等革命党人的影响下,尹氏姐妹思想日趋激进,同年,由徐锡麟介绍,姐妹俩加入了光复会。当时尹维峻年仅9岁,是光复会年龄最小的会员。 此后,尹维峻便积极参与光复会的各项活动。她与姐姐被秋瑾派往上海,以她们名字中的第一字命名组织成立“锐峻学社”,开展革命活动。还协助秋瑾、孙武等人创办中国公学,秋瑾筹办《中国女报》时,尹维峻担任该报的总发行人。 1906年,秋瑾与徐锡麟等革命志士开始筹划武装起义,尹维峻常随秋瑾、姐姐尹锐志来往于沪杭两地,或骑马,或乘轿,积极为起义做准备。1907年,为响应徐锡麟安徽起义,秋瑾准备在绍兴发难,尹氏姐妹受其派遣,与竺绍康、王金发等回嵊召集志士,准备分路去杭州、安徽支援。但最终徐锡麟、秋瑾相继牺牲,尹氏姐妹也被列入清政府通缉名单,被迫流亡上海。 辛亥革命展风采 流亡上海期间,尹维峻姐妹继续坚持革命事业,她们创办女校、成立中国女子国民会,培育革命人才,联络会党。1909年,尹氏姐妹率领暗杀小组成员十余人赴北京,秘制炸弹,谋划暗杀清廷要员,虽未果,但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返回上海后,她们重组锐峻学社,使其成为光复会总机关,并发行《锐峻学报》,宣传革命思想。 1911年春,尹维峻与陶成章、黄兴等人谋划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回上海代替赴南洋筹款的陶成章主持光复会日常工作。10月武昌起义爆发,上海革命党人闻风而起,尹氏姐妹以锐峻学社为起义总部,组建光复军,尹维峻担任光复军“敢死军司令官”兼“光复军筹饷局局长”,负责筹集经费、组织兵力等工作。 11月3日上海起义,尹氏姐妹率光复军攻入江南制造局,救出陈其美,助力上海成功光复。次日下午,尹维峻即率敢死队员携带大批炸弹乘火车抵达杭州,与蒋介石指挥的敢死队汇合,参加光复杭州的战斗。战斗中,尹维峻左手执枪,右手执炸弹,骑着高头大马率先冲入巡抚衙门,投掷了第一枚炸弹,轰毁大堂,吓得清军守卫立即举白旗投降,杭州顺利光复。 上海、杭州光复后,尹锐志因赶制炸弹不慎爆炸受伤,尹维峻于是又率领“女子荡宁队”参加江浙联军会攻南京的战役。在强登中华门、攻占雨花台的战斗中,她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为光复南京立下大功,受到通令嘉奖。此后,她又带领敢死队和侦察队北进徐州、淮河流域,准备北伐直捣燕京,后因共和告成,班师回宁。 担任孙中山保镖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当天在哈同花园的会面及演出中,尹氏姐妹发现一名武打演员行为异常,疑似刺客。尹锐志当机立断,拔枪击灭舞台上的两盏大吊灯,趁着黑暗,尹维峻飞身蹿上舞台,擒住刺客,使孙中山躲过一劫。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尹氏姐妹被委任为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顾问,同时肩负起保护孙中山安全的重任。不久后,孙中山到南京夫子庙演讲,有3名来自广东的刺客企图行刺。懂粤语的尹氏姐妹提前察觉,尹锐志夺下两名刺客的手枪和兵器,尹维峻绊倒另一名刺客并抽走其匕首,再次成功保护了孙中山。临时政府陆军部长黄兴得知此事后,称赞尹氏姐妹为“革命女侠,民国功臣”。 婚后继续革命生涯 1912年夏天,尹维峻前往西洋游学。1913年秋回国后,她被委任为长江上下游总稽查,负责七省水警防务及统领长江舰队。1914年,尹维峻与光复会会员裘绍结婚。 1916年,裘绍和尹维峻参加了讨袁护国运动。1917年,尹维峻赴日本考察军政及明治维新和女子教育。同年7月,她追随孙中山赴广东开展护法运动,被任命为军政府顾问,裘绍则被任命为陆军少将兼护法军政府参议。 不幸遇刺身亡 1918年,南方军政府组建援闽浙军,驻扎汕头、潮州一带,裘绍担任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及二师师长。因驻闽南北洋部队中有不少原光复会的浙江老乡,裘绍和尹维峻多次前往策反,这引起了北洋政府的忌恨。 1919年7月16日,北洋政府派遣刺客潜赴汕头行刺尹维峻。当时已有六个月身孕的尹维峻在与刺客搏斗中身负重伤,不幸身亡,年仅23岁。尹维峻逝世后,孙中山发来唁电,章太炎题写挽联:“倒满清反袁名扬天下,过潮汕同安痛莫可言”。 尹维峻短暂的一生,始终充满着对革命事业的热忱与担当,她以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才能,在辛亥革命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令人敬仰的巾帼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