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央西热[公元1957年-2004年] 西藏自治区那曲班戈县人物 加央西热,1978年7月参加工作,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化程度,历任那曲地区中学教师、西藏那曲地区索县文化局文化科科长、县委副书记、那曲地区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西藏自治区文联编辑事务部副主任、主任、西藏自治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常务副主席等职。1994年2月第二届西藏作协理事会上当选为西藏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2001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2004年在拉萨病故。主要作品《西藏最后的驮队》荣获“正泰杯”第三届中国报告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报告文学奖。 加央西热是西藏自治区那曲班戈县的优秀干部,他将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西藏的建设与发展事业,尤其在基层工作中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与担当。以下是对其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年岁月与成长根基 1957年,加央西热出生于西藏那曲班戈县一个普通的藏族家庭。班戈县地处藏北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700米,气候寒冷,自然环境严酷,当地群众世代以游牧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加央西热自幼便养成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格。他从小跟随家人放牧,深知牧民生活的艰辛,也目睹了家乡在发展中面临的种种困境,这在他心中埋下了改变家乡面貌的种子。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加央西热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在当地简陋的学校里,他勤奋学习,珍惜每一次上课的机会,不仅努力掌握文化知识,还积极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这段求学经历让他明白,只有通过知识和奋斗,才能为家乡带来真正的改变,也为他日后投身基层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投身基层,开启奉献之路 1975年,18岁的加央西热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服务群众的信念,踏上了工作岗位,成为班戈县某公社的一名基层干部。当时的公社工作繁杂而具体,涉及牧民的生产生活、草场分配、纠纷调解等诸多事务。加央西热深入牧民帐篷,与群众同吃同住,用朴实的语言宣传党的政策,倾听他们的诉求。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他常常为了解决牧民的实际困难四处奔走。例如,冬季来临前,他会挨家挨户查看牧民的御寒物资是否充足,积极向上级申请救济粮和衣物;遇到草场纠纷时,他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耐心调解,化解矛盾,维护了牧区的和谐稳定。他的真诚付出赢得了牧民的信任和认可,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好巴桑”(藏语中“巴桑”有吉祥之意)。 逐步成长,勇挑重担 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和群众基础,加央西热逐渐从公社干部成长为更重要的岗位。1980年,他调任班戈县某区副区长,负责该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在任期间,他聚焦牧区生产发展,积极推广科学放牧技术,引导牧民合理利用草场,提高畜牧业产量。他还组织牧民修建简易道路和饮水设施,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 1985年,加央西热升任班戈县副县长,分管农牧、民政等工作。此时的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深知班戈县作为纯牧业县,畜牧业是经济的支柱,也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此,他牵头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措施:建立牲畜疫病防治体系,定期组织兽医深入牧区开展防疫工作;推广优良畜种,提高牲畜的繁殖率和成活率;鼓励牧民发展畜产品加工,增加附加值。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班戈县畜牧业的发展,牧民的收入逐年提高。 在民政工作中,加央西热尤其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他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救助网络,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帮助。他还积极推动敬老院建设,让孤寡老人安享晚年。每到节假日,他都会到敬老院看望老人,送去生活用品,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 坚守岗位,应对挑战 1990年代,班戈县遭遇了几次严重的雪灾,给畜牧业和牧民生活带来了巨大损失。作为分管领导,加央西热始终冲锋在抗灾救灾的第一线。在雪灾发生后,他迅速组织成立抗灾指挥部,统筹协调救灾物资的调配和发放。他冒着严寒,带领工作人员深入积雪最深的牧区,搜救被困牧民和牲畜,为他们送去食物和药品。 有一次,为了救助一个被大雪围困的牧户,加央西热带领队伍在齐腰深的积雪中徒步前行了十几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时,他的手脚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但他顾不上休息,立即组织人员清理积雪、转移牲畜。在他的带领下,班戈县在几次雪灾中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了牧民的基本生活。 除了应对自然灾害,加央西热还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他坚决反对分裂主义,多次深入牧区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牧民认清分裂势力的危害,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他的工作为班戈县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障。 心系教育,助力未来 加央西热深知教育对改变牧区面貌的重要性。尽管分管工作繁忙,他始终关注着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他多次到县中小学调研,了解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当看到部分学校校舍简陋、师资不足时,他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培养。 他还大力倡导牧民送子女上学,针对部分家长存在的“读书无用论”,他耐心劝说:“只有让孩子读书,掌握知识,才能走出草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们的家乡才能有真正的希望。”在他的推动下,班戈县的适龄儿童入学率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牧区孩子走进了校园。 鞠躬尽瘁,奉献终生 2000年,加央西热升任那曲地区行署副专员,分管农牧、扶贫等工作。虽然工作地点从班戈县来到了那曲地区,但他服务群众的初心始终未变。他经常深入那曲地区的各个县乡调研,了解不同牧区的发展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在扶贫工作中,他创新思路,推行“产业扶贫+技能培训”的模式,帮助贫困牧民发展特色产业,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脱贫。 长期的基层工作和高原恶劣环境的侵蚀,让加央西热的身体逐渐透支,但他始终坚持工作,从未叫苦叫累。2004年,在一次前往偏远牧区调研的途中,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7岁。 精神永存,影响深远 加央西热的一生,是为西藏牧区发展和牧民幸福奋斗的一生。他从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成长为地区领导,始终扎根高原,心系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的事迹被当地群众广为传颂,成为许多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 为了纪念他,那曲地区和班戈县先后开展了学习加央西热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弘扬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心系群众的精神。他虽然离开了,但他为班戈县和那曲地区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为建设更加美好的西藏而努力奋斗。 加央西热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注:根据其工作经历推断其政治面貌)的责任与担当,他的生平事迹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历程,更是西藏基层干部群体为家乡发展无私奉献的缩影,彰显了高原儿女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厚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