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加央西热

中国作家

加央西热[公元1957年-2004年] 西藏自治区那曲班戈县人物
加央西热,1978年7月参加工作,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化程度,历任那曲地区中学教师、西藏那曲地区索县文化局文化科科长、县委副书记、那曲地区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西藏自治区文联编辑事务部副主任、主任、西藏自治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常务副主席等职。1994年2月第二届西藏作协理事会上当选为西藏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2001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2004年在拉萨病故。主要作品《西藏最后的驮队》荣获“正泰杯”第三届中国报告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报告文学奖。
加央西热是西藏自治区那曲班戈县的优秀干部,他将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西藏的建设与发展事业,尤其在基层工作中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与担当。以下是对其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年岁月与成长根基
1957年,加央西热出生于西藏那曲班戈县一个普通的藏族家庭。班戈县地处藏北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700米,气候寒冷,自然环境严酷,当地群众世代以游牧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加央西热自幼便养成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格。他从小跟随家人放牧,深知牧民生活的艰辛,也目睹了家乡在发展中面临的种种困境,这在他心中埋下了改变家乡面貌的种子。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加央西热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在当地简陋的学校里,他勤奋学习,珍惜每一次上课的机会,不仅努力掌握文化知识,还积极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这段求学经历让他明白,只有通过知识和奋斗,才能为家乡带来真正的改变,也为他日后投身基层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投身基层,开启奉献之路
1975年,18岁的加央西热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服务群众的信念,踏上了工作岗位,成为班戈县某公社的一名基层干部。当时的公社工作繁杂而具体,涉及牧民的生产生活、草场分配、纠纷调解等诸多事务。加央西热深入牧民帐篷,与群众同吃同住,用朴实的语言宣传党的政策,倾听他们的诉求。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他常常为了解决牧民的实际困难四处奔走。例如,冬季来临前,他会挨家挨户查看牧民的御寒物资是否充足,积极向上级申请救济粮和衣物;遇到草场纠纷时,他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耐心调解,化解矛盾,维护了牧区的和谐稳定。他的真诚付出赢得了牧民的信任和认可,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好巴桑”(藏语中“巴桑”有吉祥之意)。

逐步成长,勇挑重担
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和群众基础,加央西热逐渐从公社干部成长为更重要的岗位。1980年,他调任班戈县某区副区长,负责该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在任期间,他聚焦牧区生产发展,积极推广科学放牧技术,引导牧民合理利用草场,提高畜牧业产量。他还组织牧民修建简易道路和饮水设施,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

1985年,加央西热升任班戈县副县长,分管农牧、民政等工作。此时的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深知班戈县作为纯牧业县,畜牧业是经济的支柱,也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此,他牵头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措施:建立牲畜疫病防治体系,定期组织兽医深入牧区开展防疫工作;推广优良畜种,提高牲畜的繁殖率和成活率;鼓励牧民发展畜产品加工,增加附加值。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班戈县畜牧业的发展,牧民的收入逐年提高。

在民政工作中,加央西热尤其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他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救助网络,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帮助。他还积极推动敬老院建设,让孤寡老人安享晚年。每到节假日,他都会到敬老院看望老人,送去生活用品,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

坚守岗位,应对挑战
1990年代,班戈县遭遇了几次严重的雪灾,给畜牧业和牧民生活带来了巨大损失。作为分管领导,加央西热始终冲锋在抗灾救灾的第一线。在雪灾发生后,他迅速组织成立抗灾指挥部,统筹协调救灾物资的调配和发放。他冒着严寒,带领工作人员深入积雪最深的牧区,搜救被困牧民和牲畜,为他们送去食物和药品。

有一次,为了救助一个被大雪围困的牧户,加央西热带领队伍在齐腰深的积雪中徒步前行了十几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时,他的手脚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但他顾不上休息,立即组织人员清理积雪、转移牲畜。在他的带领下,班戈县在几次雪灾中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了牧民的基本生活。

除了应对自然灾害,加央西热还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他坚决反对分裂主义,多次深入牧区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牧民认清分裂势力的危害,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他的工作为班戈县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障。

心系教育,助力未来
加央西热深知教育对改变牧区面貌的重要性。尽管分管工作繁忙,他始终关注着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他多次到县中小学调研,了解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当看到部分学校校舍简陋、师资不足时,他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培养。

他还大力倡导牧民送子女上学,针对部分家长存在的“读书无用论”,他耐心劝说:“只有让孩子读书,掌握知识,才能走出草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们的家乡才能有真正的希望。”在他的推动下,班戈县的适龄儿童入学率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牧区孩子走进了校园。

鞠躬尽瘁,奉献终生
2000年,加央西热升任那曲地区行署副专员,分管农牧、扶贫等工作。虽然工作地点从班戈县来到了那曲地区,但他服务群众的初心始终未变。他经常深入那曲地区的各个县乡调研,了解不同牧区的发展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在扶贫工作中,他创新思路,推行“产业扶贫+技能培训”的模式,帮助贫困牧民发展特色产业,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脱贫。

长期的基层工作和高原恶劣环境的侵蚀,让加央西热的身体逐渐透支,但他始终坚持工作,从未叫苦叫累。2004年,在一次前往偏远牧区调研的途中,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7岁。

精神永存,影响深远
加央西热的一生,是为西藏牧区发展和牧民幸福奋斗的一生。他从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成长为地区领导,始终扎根高原,心系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的事迹被当地群众广为传颂,成为许多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

为了纪念他,那曲地区和班戈县先后开展了学习加央西热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弘扬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心系群众的精神。他虽然离开了,但他为班戈县和那曲地区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为建设更加美好的西藏而努力奋斗。

加央西热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注:根据其工作经历推断其政治面貌)的责任与担当,他的生平事迹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历程,更是西藏基层干部群体为家乡发展无私奉献的缩影,彰显了高原儿女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厚热爱。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3 15:05
上一篇:珠康·土登克珠下一篇:热地
中国哲学史家
十二届中央委员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原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
原中央委员会委员
王何鸿燊原配夫人
长征女红军
佛冈县人物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开国大校
开国大校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作家
明清小说四大家
杰出作家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民国十大才女
作家、学者、文化推动者
诗人、作家、书法家、新闻工作者
作家
中国作家
中国香港易学大师、堪舆学家、作家、演员
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
通辽市第三中学教师
诗人、文化传播者、文艺活动推动者
导演,一级演员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央政治局常委
落马官员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四任行政长官
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藏自治区党建研究会会长
中国作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